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截至195312月中旬,全国已有多个地区先后分批展开了基层选举。广大干部深深地体会到了权力来源于群众的道理,在当选后不得不改变以前的工作作风,以积极的态度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深感各级政府确实是代表人民的政府,政府的权力也确实是由人民授予的,主人翁之感油然而生。妇女们对自己和选举的关系、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应有的权利有了进一步理解,纷纷反映:“现在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我们和男人有同样平等的选举权利了。”

——摘编自周震《新中国第一次基层普选简析》

材料二   1979年和1980年全国人大对1978年宪法做了局部修改,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党中央仍然认为,这样的修改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全面修改。19808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央将向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修改宪法的建议,关于不允许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也将在宪法上表现出来。邓小平的这个讲话,实际上为起草1982年宪法确立了指导思想。

——摘编自刘政《邓小平与1982年宪法的制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年新中国第一次基层普选的直接目的,并说明这次基层普选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82年宪法制定的政治背景,并概括其历史地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的关系的认识。
2022-03-0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百所学校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政治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第六十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第九十七条   省、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第一百条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请分别用明清两朝的相关史实说明“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82年宪法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上取得重要进展的表现。用一句话概括1982年宪法在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地位。
3 .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首次将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写入宪法,并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恢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承认国营、集体、个体三种经济都不可缺少等。这表明“八二宪法”
A.首次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B.承认和保护市场经济的合法地位
C.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D.全面超越了“五四宪法”的水平
2022-03-01更新 | 262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选必一同步测试
4 . 新中国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以下法律按颁布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A.①④②③B.③①④②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
2022-02-24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的演进轨迹有自己的特色。宗法家族社会的发展,是“礼治”的坚实基础;而集权官僚政体的巩固与壮大,则继续呼唤着“法治”。秦律规定:“父盗子不为盗”,“子告父母,告者罪”。西汉以后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和法家化表现为确立族权本位(礼治)与皇权本位(法治)的双向法统。《唐 律疏议》开宗明义在“名例”篇的序言中宣布:“德礼为政教之 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法典凡涉及民事纠纷、经济权益,国家均视为“细故”,尽量用调解而非法律解决。

——摘编自武树臣《法家法律化通论》

材料二   1902年沈家本被清廷任命为修订法律大臣,他力主“变法图强”,近可以收回治外法权,远可以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他确定了以“参考古今,博稽中外”为修律指导思想,起草新式法律《刑事民事诉讼法》《大清商律草案》 《国籍条例》 等,基本建立了中国近代法律体系。由他制定的《破产律》完全抄自日本破产法,但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和运行机制产生严重抵捂而流于具文。他还亲自编译教材,创设法律学堂,造就司法.人才。晚清政治改良的最终失败,使修律与司法改革未能达到预期结果,但却推动了近代法律的转型发展。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法律转型》

材料三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人民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已经结成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1982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摘编 自李正华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1949~201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法律建设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法律建设的意义。
6 . 下列选项中和①②③对应正确的是
文件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或评价
《共同纲领》确立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1954年宪法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82年宪法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规定我国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A.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①新中国成立后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D.①三大战役胜利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022-02-22更新 | 158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课后案)
7 . 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正式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下列有关宪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新中国正式宪法的性质
B.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C.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2004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略
2022-02-22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高中发展共同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返校考试历史试题
8 . 如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成就表(部分),如表所示三个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的共同点是
时间段制定或修订的主要法律
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初期《1982年宪法》《选举法》《刑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党的十五大召开前《公司法》《银行法》《劳动法》《合伙企业法》《价格法》……
1997年至今《证券法》《反垄断法》《行政复议法》《侵权责任法》《立法法》《反分裂国家法》《物权法》《社会保障法》……
A.注重经济立法B.突出社会立法C.维护国家统一D.完善法律程序
2022-02-21更新 | 397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1981年公布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32年来的历史,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审议和通过这份文件的会议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C.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D.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 -2008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简表


续表


——摘编自陈斯喜《新中国立法60年回顾与展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某一时段或若干时段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