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4 道试题
1 . 20世纪60年代后期,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这些局面的出现
A.促使中国坚持联苏抗美B.改变了当时的世界格局
C.阻碍了多极化趋势发展D.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2 .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并威胁我国的稳定与安全,使中苏关系迅速恶化,毛泽东及时调整外交战略;1972年2月实现了尼克松正式访华,结束了中美长达22年严重对峙的僵局。据此可知,毛泽东的这一外交战略调整
A.有利于平衡和制约国际战略力量B.消除了大国霸权主义的影响
C.促使中国外交环境得到根本改善D.推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2021-08-09更新 | 15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其影响依然存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材料二   中国多次宣布永远不称霸,这不仅仅是外交辞令。中国设立远洋基地的出发点,只有维护商业利益和国际和平的考虑。中国不与任何国家进行全球军事对抗,也无意争夺势力范围,拓展战略边疆。中国应该以“中国贡献论”反击“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以此化解外部的担忧。

材料三   《人民日报》曾载文指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苏对抗的特点。
(2)材料二体现中国的什么外交方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些年来“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盛行的原因。
(3)材料三中“多极合作时代”的提出反映了世界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时下的“多极”主要包括哪些力量和力量中心?
2020-08-3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镇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20世纪70生代初,国家批准“四三方案”(因计划用外汇43亿美元),从美国、日本等国家引进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兴建了二十多个大型工业项目,至1982年全部投产。这些项目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四三方案”的实施
A.掲开对外开放的序幕B.得益于外交新局面的开创
C.推动多极化趋势出现D.加速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021-06-29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美国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曾说:“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材料中关于“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B.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C.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D.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
6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便为时常想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全球通史》

材料二   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的不利形势。……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原则的最终形成和确立。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材料三   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76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这种共同的危险”指什么?“大同盟”战后分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建国初期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中国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关系体现出新中国外交怎样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世界局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在此背景下美国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2020-08-1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要“抓住有利时机”、要把握“有利的战略机遇期”等等。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2020-06-2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国家的对外事务既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已经出现一些转型迹象,而且越来越明显。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刘胜湘《中国外交的周期性、波动性和趋势性与外交转型》

材料三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四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新中国外交成就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时期中国外交“转型”的时代背景。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成就。
2021-02-0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四调考试历史试题
9 . 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关系的发展虽有波折,但前行的趋势始终未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官方层面陷于隔绝状态,官方政权并无交往。对此,周恩来指出将重点放在争取日本广大国民,抓住广大民众的切身实际需求和真实的心声,扩大两国间的民间外交,推动民间在经贸领域的互动;同时设想将民间贸易与官方挂钩,提出了由双方有名望并对政府决策有影响的人来担保,即备忘录贸易形式。

——摘编自黄丽星《论中国对日本的民间外交》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国内各界人士及友好团体纷纷访华,以避免在与中国建交问题上再次落后于美国。社会党委员长佐佐木更三和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自民党议员古井喜实等人,不停穿梭于北京和东京之间,为两国政府穿针引线、铺路架桥。中日两国民间友好人士历经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使两国邦交实现正常化。

——摘编自郭绍鉴《中日邦交正常化前两国民间外交研究》

材料三   从90年代中期开始,中日之间在政治和安全上的问题就不断出现,除去诸如“历史教科书问题”“靖国神社问题”等涉及历史认识的问题之外,还先后由于“台海危机”“钓鱼岛争端”等问题导致中日政治和安全不信任乃至对抗。但与此同时,中日两国的经济关系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中日经济关系仍然呈现持续增长状态。

——摘编自梁云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日关系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日外交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日官方层面陷于隔绝状态”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促成中日外交实现正常化的因素。结合所学如识,指出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的历史意义。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态势,并据此说明中日关系健康发展需坚持的基本原则。
2020-07-0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整理

材料二   (1968年)差不多在尼克松提出其以“收缩”为主要特点的“尼克松主义”的同时,苏联领导人则提出了旨在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进行干涉为主要内容的“勃列日涅夫主义”。……毛泽东审时度势,提出了“反对两霸,侧重打击苏霸”的战略方针。

——《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60年的调整和创新》

(注:“尼克松主义”的主要内容:(1)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2)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用缓和代替冷战,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巩固美国的战略地位。(3)利用中国制约苏联,在中、美、苏之间开展“三角外交”。(4)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

材料三   1983年11月邓小平指出:“我们这样的一些国家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十分重要的。”1984年5月,邓小平更加明确地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世界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召开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亲、诚、惠、容的理念。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实行什么外交政策?依据所学分析实行这一外交政策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60年代末毛泽东调整外交战略方针的原因。根据这一战略方针,70年代初中国在外交上采取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新时期我国实行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方针。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建国以来中美关系的的演变趋势并分析每一阶段的原因?
2020-05-1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区龙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