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下图所示为2010~2012年中国对外援助资金分配情况。据此可推知,当代中国致力于与受援国一起(     
A.推动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B.消除国民的绝对贫困
C.夯实产业发展自力更生的能力D.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2022-12-2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回顾70年峥嵘岁月,中国外交在以下五个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一是时代主题上,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超越意识形态发展国家间关系……二是政治格局上,“从对抗格局的成员转变为基于和平与发展的全球伙伴”,编织起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形成了“朋友遍天下”的良好局面……五是世界方位上,从一开始被孤立封锁,到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自身成为国际秩序演变的关键因素,中国外交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摘编自郑立樵《新中国外交70年:成就与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外交演变历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进入新时期后中国外交“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举措及原因。
3 .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在外交上不再“以苏划线”“共同制苏”,而是提出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尤其是反对美国、苏联的霸权主义,坚定站在和平力量一边。这反映出新时期(     
A.中苏之间已消除了外交分歧B.我国坚定奉行不结盟的政策
C.美苏对抗严重威胁世界和平D.我国外交重点转向区域合作
2022-08-28更新 | 748次组卷 | 13卷引用:重庆市巴渝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下表为1949—2014年中国国家元首出访情况统计。它反映出现代中国(     
年代次数主要出访国家
1949—1983年12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亚洲民族主义国家
1984—1992年44亚洲、西欧、东欧、北非
1993—2014年225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

——据李俨鹏《中国国家元首出访与中国外交》整理

A.始终倡导支持并践行双边主义B.出访次数与外交政策调整有关
C.政府外交政策取决于国际形势D.开展全方位外交取得巨大成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近现代外交经历了由屈辱走向辉煌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晚清国人也对西方的领事制度有了新接触,逐渐萌生了国际法上向国外派遣公使和领事的需求,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中国外交开始重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谈判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

材料二1954年,日内瓦万国宫,新中国在这里亮相,为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提出建设性建议;2017年,在同一地点,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一种以双赢为前提、取代西方零和思维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1955年,中国代表团在万隆发出“求同存异”的呼声,中国的和平外交进一步走向世界;60年后,习近平主席同其他国家领导人一起重温万隆精神,再次向世界发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声音。

——摘编自国纪平《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对稳定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日益显著,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投行的快速扩员、“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扩大就是最好的证明。

——摘编自严文斌《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1)根据材料一归纳清政府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的表现,并分析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外交一以贯之的鲜明底色,并运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相关外交史实予以说明。
(3)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所提出的国际关系新理念,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强的主要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洋外交初期亦有其力争主权和反对列强干涉内政的篇章,不可全盘否定。北洋初期外交不是简单的排外与制夷思想,而是积极地妥协思想和对外依赖思想的结合。北洋政府初期外交多集中于满蒙藏地区中外利益冲突上……一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力图抓住时机争取独立、自由和平等、自主的国际地位。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北洋外交尽管没有获得完全成功,但争回了部分主权。“九国公约”的成立、“蓝辛一石井协定”的取消及英日同盟被拆散,均有利于中国。这些斗争的成果可以充分表明北洋外交思想及实践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北洋政府在民意推动下,主动争取失去的国家权利,也说明依赖主义的外交思想已开始向国际平等主义外交思想转变。

——魏延秋《北洋军阀政府前期的“维持外交”》

材料二   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需要超越事务层面来思考和构建未来的国际社会。为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不仅需要中国拿出更多的物资贡献,还需要提出有价值的思想和学说,要发挥大国的“引领和塑造”作用,则要求中国的外交不但是“中国本位”,还要是“世界本位”。只有如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与和谐世界的理念形成真正有意义的价值关联

——崔立如《国际格局转变与中国外交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洋军阀时期外交的主要特点,说明当时政府能够取得一定外交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当前外交成果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外交领域呈现出“介”字型布局。“撇”指“丝绸之路经济带”,“捺”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竖”分别指“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和“中国、印度、缅甸、孟加拉国经济走廊”。这反映出当代我国外交
A.致力于谋求地区性和平B.侧重与西方国家的沟通
C.对不结盟政策有所调整D.凸显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2021-09-08更新 | 1377次组卷 | 42卷引用:重庆市北碚区朝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中,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是(   )
A.不结盟政策B.对外开放
C.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9 . 2020年9月23日国家主席习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习近平强调国际社会要以隆重纪念联合国成立75周年为契机,重申对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重申对联合国宪章的庄严承诺。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将坚定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坚定支持联合国工作。这体现了当前我国外交的新特点是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活动
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D.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新中国的外交史可简略划分为两大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为第一阶段,基本以革命为视角;此后为第二阶段,大致以发展为视角。这表明
A.两个阶段的外交政策存在根本性区别
B.国际格局演变决定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C.新中国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
D.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