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由此可见我国当前外交目的在于(       
A.独立自主、各自为政B.和平发展、公平正义
C.主权在民、宪法为纲D.民族至上、发展经济
2023-03-06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友好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20世纪70年代,在东盟走向中立化的前提下,中国也改变了对东盟的批评立场,与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盟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88年,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基本原则,强调和平共处、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中国政府的这些主张旨在(     
A.参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B.为国家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C.支持东南亚反对霸权主义D.突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3 .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外交战略从20世纪70年代的“一条线”转变为不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或建立军事战略关系的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且从1978年起,中国向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亚太经社会派出了常驻代表;1979年,中国正式参加了世界粮食计划署。据此可知,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     
A.外交政策进行了根本性的调整B.缓和了同周边国家的矛盾
C.实行多边外交以适应国家发展D.拉开了与西方往来的序幕
4 . 我国的外交转变历程: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反对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到20世纪70年代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再到20世纪90年代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国。这种转变说明了(     
A.政策是随其他国家变化而变化的B.变化是由美国对华态度决定的
C.变化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D.变化是由国家实力变化决定的
2022-03-0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从2008年的奥运外交到2010年的世博外交,这是中国与世界全面交融互动的两次大跨越,揭开了中国外交大发展的新篇章。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参与本届世博会的,既有周边睦邻,也有远方来客;既有欧美发达国家,也有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既有国家机构,也有国际组织。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建国初期对外关系的特点。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从建国初到新时期我国外交格局发生的变化。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面对后疫情时代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谈谈中国政府采取的对策。
2021-12-04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程考试历史试题
6 .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逐步展开,中国在国际社会、国际关系体系中赢得了应有的一席之地,为以后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大、更积极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政权从国民党政权手中接管经济已到崩溃边缘的烂摊子:从人口、国土面积看是个大国,从国力看是名副其实的弱国。在两极对峙的国际形势下,不加入某个阵营是不现实的。

——摘编自杨泽喜《建国初期中国现实主义外交战略选择》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到国际形势的客观限制和新中国外交经验缺乏的制约,新中国的外交实践较多地体现为社会主义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双边外交。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中国又成功地进行了多边外交实践,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局面。

——摘编自陈玲《建国初期多边外交的实践及分析——以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为例》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外交以传统外交为主,偏重于政治和安全领域,外交决策权高度集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适应全球化、区域化和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形势,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和整体性外交的模式。

——摘自杨洁勉《新中国外交60年:实践特点和理念演变》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确立的背景及出发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独立自主外交方针三大内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双边外交和多边外交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与新时期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突出特点
2021-12-0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江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1982年底中国外交部长黄华对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说:“中国不会依附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中国不会打‘美国牌’去对付苏联,也不会打‘苏联牌'来对付美国,也决不允许任何人打‘中国牌’。”由此可知中国
A.开始放弃“一边倒"政策B.坚持求同存异的外交原则
C.强调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D.成为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
8 . 我国领导人今年内(1978年)访问朝鲜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一系列国家,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完成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谈判。这些外交成就
A.成功瓦解了美、苏对华敌视政策B.是中国强大国家力量的世界显现
C.为亚洲和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贡献D.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国际环境
9 . 下表反映出新时期我国
时间外交工作
1996年5月江泽民主席访问非洲六国时郑重宣布:中国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巩固和发展同非洲各国间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全面合作的国家关系。
1997年5月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与江泽民主席签署了《中法联合声明》,宣布中法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002年3月江泽民主席强调,对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越南,我们提出更高的合作愿望,就是要求做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
2006年4月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强调发展中美关系是维护两国和两国人民共同利益的需要,也是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繁荣的需要。因此,中美不仅是“利益攸关方”,而且应该是“建设性合作者”。

A.积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B.践行“求同存异”原则
C.大力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D.坚持“一大片”的方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外交领域呈现出“介”字型布局。“撇”指“丝绸之路经济带”,“捺”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竖”分别指“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和“中国、印度、缅甸、孟加拉国经济走廊”。这反映出当代我国外交
A.致力于谋求地区性和平B.侧重与西方国家的沟通
C.对不结盟政策有所调整D.凸显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2021-09-08更新 | 1377次组卷 | 4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