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美苏“冷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8 道试题
1 . 建立于二战之中的“英美特殊关系”在战后得到了延续,英国称美国为“最重要的对等伙伴”,美国则“期望英国在美国权力主导的轨道下接受小伙伴的地位”,最终英国接受了这种“小伙伴”的角色,“美英特殊关系”在战后得以延续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放弃习以为常的大国地位
B.英美两国对国家利益和共同价值的追求
C.美国对战后欧洲地区战略部署
D.英美两国应对苏联与东欧国家结盟的冲击
2021-10-07更新 | 216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九师联盟2022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 . 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有“一票否决权”。1946年至1991年苏联共使用110次,多数是为报复美国,拒绝接受美国提议的新成员。由于过度使用,当时苏联的外交部长也被称为“摇头先生”。这体现
A.美苏的关系持续紧张B.“冷战”的特点
C.苏强美弱的国际格局D.美苏外交均势
2021-09-09更新 | 329次组卷 | 15卷引用:课标全国卷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联测历史试题
3 . 1979年苏联出兵阿富汗后,美国总统卡特声明:“这是对美国根本利益的侵犯,美国将采取包括武装力量在内的任何手段来反击。”但实际采取了谷物禁运、抵制奥运会、不批准《限制性战略核武器条约》等反击措施。此举
A.旨在维护阿富汗的国家主权B.引发了美苏军事冲突
C.体现美苏之间的对峙与竞争D.瓦解了社会主义阵营
4 . 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安排了一批黑人艺术家赴欧洲巡回表演,并买通好莱坞的导演,在电影中将黑人的居住和生活条件刻意拔高,营造了美国黑人生活幸福的景象。美国政府意在
A.宣扬种族平等笼络国内黑人B.强化美国的文化输出
C.塑造良好形象推行冷战政策D.与苏联争夺非洲地区
5 . 如图为在1953年苏联漫画家的作品《自作自受》。画面最右侧是象征社会主义的堡垒,英国约翰牛、美国山姆大叔和另西方人士,正用“经济封锁"绳索包围社会主义堡垒。该漫画的主要意图是
A.指出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B.揭示资本主义国家间日益尖锐的矛盾
C.号召社会主义国家紧密团结应对经济封锁
D.讽刺经济封锁只会恶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2021-09-03更新 | 415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1955年月17日,美国《纽约时报》介绍了中国艺术代表团在巴黎参加艺术节的情况:“在舞台上出现了来自美国、共产党中国、芬兰、波兰、东德的演员们,他们开怀畅饮,谈笑风生,好像铁幕只是薄纱一般的东西”由此可知
A.中国并未严格执行“一边倒”政策B.冷战并不涉及文化领域
C.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了解D.冷战局势相对缓和
7 . “冷战指帝国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各种敌对活动。”“冷战指1947年—1991年间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为首社会主义国家两个阵营除直接交战以外,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各方面都处于对抗状态的时期。”“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与苏联及各自的盟国之间所显示的公开却有限制的对立状态。”以上对冷战的不同解释,说明冷战
A.贯穿于整个20世纪B.源于美苏两国的对抗
C.促进雅尔塔体制形成D.倡导直接的武装进攻
8 . 1947年,苏联和保加利亚货物交换和支付协定以及苏联政府向保加利亚政府提供500万美元商品贷款的协定;到1948年底,苏联还分别同匈牙利、波兰南斯的夫、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类似协定。这些协定的签订
A.直接导致了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全面对抗B.抵制了马歇尔计划对东欧国家的经济渗透
C.导致了两种对立的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D.强化了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国家经济的影响
9 . 1948年6月,苏联切断了美英占领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停止向西柏林供应煤、电、食品等生活物资,“柏林危机爆发。美国没有采取武力手段解决问题,最终危机得以和平解决。这表明
A.冷战期间存在自我控制机制B.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C.两极格局下美苏在相互妥协D.美苏的对抗导致德国的分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有学者认为,与现代早期开始的欧洲扩张有所不同的是,莫斯科和华盛顿的目标不是剥削和征服,而是控制和进步。该学者说的是
A.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冷战的发生和发展
C.联合国的建立D.美苏建立多层次对话机制
2021-08-06更新 | 19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