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有史料这样藐视17世纪苏州发生的新变化:“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对这一变化解读最准确的是(     
A.官营手工业发展极其迅速B.工商业市镇大量崛起
C.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D.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2 . 人类的居住形式和居住环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随着居住人口的增多,城市出现了。作为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布局的史料,下列选项最合适的是
A.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B.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C.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
D.三品已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五间五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汉代画像石是研究汉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史料。下图中画像石的场景反映出汉代

牛耕画像石

农人锄草画像石

A.农业与手工业紧密结合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C.传统犁耕技术基本定型D.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
2021-09-19更新 | 239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史料记载,蜀地主妇往往到集市买盐需要携带很多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尝使蜀,见所用铁钱至轻,市罗一匹,为钱二万”。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宋代放弃了传统盐铁专卖政策B.宋代消费水平和城市功能得到提升
C.市与坊的界限在宋代已经打破D.蜀地现有货币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5 . 明代在江浙、福建和广东等沿海地区厉行“海禁”。明代有史料记载:禁令之下,“漳闽之人与‘蕃舶夷商’贸贩方物,往来络绎于海上”。由此可见(     
A.“海禁”并未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B.频繁的中外贸易使“海禁”政策瓦解
C.“海禁”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现象D.明代政府并未真正实行过“海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是不同史料关于官营手工业的历史叙述.
内容出处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
“(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管子》
“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盐铁论·散不足》
“百度伊始,征天下工匠,纤微之巧,无不毕集(京师).”《隋书》

据此可知
A.有利可图的行业由官府经营B.官营手工业技术高超的原因
C.官营生产方式占据主导地位D.工商食官的局面开始被打破
7 . 下表是宋代部分学者留下的史料。据此可知宋代
材料来源
僦屋出钱号日痴钱,故赁取值者,京师人指为钱井经商陶谷《清异录》
开封“甲第星罗,比屋鳞次,坊无广巷,市不通骑”杨侃《皇畿赋》
自村疃而迁于邑,自邑而迁于郡者亦多矣洪迈《容斋续笔》
杭州“城郭广阔,户口繁伙。民居屋宇高森,接栋连檐,寸尺无空”吴自牧《梦粱录》
A.城市建设布局紧凑B.人口的流动规模大
C.城市经济效应增强D.城乡经济呈一体化
8 .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在唐中后期发生了重要变化。记载这一变化的史料是
A.“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B.“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
C.“量出以制入”“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D.“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9 . 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以下三则史料,他们研究的主题应是
①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韩愈)
②天宝已后,戎事方殷,两河宿兵,户赋不入,军国费用,取资江淮。(唐宪宗)③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陆游)
A.安史之乱的危害B.文学体裁的演变
C.经济重心的南移D.赋税制度的沿革
2021-01-26更新 | 410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诗词谚语作为史料来源之一,为研究历史提供了许多珍贵而有价值的资料。对下表诗词谚语解读正确的是
选项诗词或谚语解读
A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封建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
B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C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唐代青瓷的美丽色彩
D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边境战争阻碍宋代经济发展
A.AB.BC.CD.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