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1 道试题
1 . 北宋末年,东京城里的百姓戴番式毡笠子,穿番式战袍,系番式腰带,渐成风气。宣和元年(1119年)正月初五,宋廷下诏:“先王之法坏,胡乱中华,遂服胡服,习尚既久,人不知耻。”这反映出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B.区域间的民族文化交流频繁
C.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D.政府积极维护传统道德规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明清时期,社会上普遍流行财产为家族共有的习惯。土地所有权的内容常常相当复杂而难以界定,劳力也受到许多的限制而难以自由支配和移动。族权、亲邻权、原主业权、地方霸权等非经济因素在财产的转移上起着很大的干扰作用。这表明明清时期
A.市场经济发展面临困境B.重农抑商政策逐步松弛
C.新兴资产阶级诉求受阻D.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革
3 . 北魏均田制规定: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桑田种植桑榆枣树,不须交还国家,可出卖一部分。受田的农户需交纳粮食和布帛。唐代均田制则要求口分田一般不得买卖,永业田可传子孙,一定条件下都可出卖,受田者交纳粮绢布麻。这说明(  )
A.土地兼并问题彻底缓解B.小农经济受到巨大破坏
C.社会贫富差距明显缩小D.农民利益得到一定保障
2022-03-14更新 | 292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皖南八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明清之际,福建出现“烟草之植,耗地十之六七”所种稻、藪、麦,亦寥寥耳,由是仰食于江、浙、台湾”等现象。这反映出明清之际,东南地区
A.区域经济发展失衡B.新经济形态得到了发展
C.政府鼓励商业发展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
2022-03-09更新 | 401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届高三艺术班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5 . 马克思曾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造成“中国与外界隔绝”状态的根本原因是
A.小农经济形态B.闭关锁国政策C.天朝上国心态D.君主专制制度
6 . 下图所示是清前期对外贸易的路线。

据此可知,清前期
A.外贸发展受到国家鼓励B.积极开拓海外贸易路线
C.重点维护陆路对外贸易D.对外贸易范围较为广泛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开元年间,唐朝达到盛世,但从均田制等制度层面看,也开启了衰败的肇端。《新唐书·食货志二》指出:“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宋人刘怒认为:“魏、齐、周、隋,兵革不息,农民少而旷土多,故均田之制存。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为空文。”唐朝官员队伍增长速度又特别快,贞观初期朝廷正式官员仅643人,到开元时已增至18000多人,天宝年间,均田制最终走向了崩溃。

——摘编自陈忠海《唐朝均田制的兴与衰》

材料二:通过对上一阶段土地革命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深刻反思总结,中共“六大”会议通过了《土地问题决议案》以及《农民问题决议案》,对1927年11月临时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以来实施的“没收一切土地”政策进行了改变,进一步制定了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只“没收地主阶级的一切土地”的政策。中国共产党摒弃了1930年以前共产国际的意见和苏联“土地国有”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将“土地国有”发展为“土地农有”,经过各根据地的实践,最终于1931年春解决了地权问题,标志着党的土地革命路线初步形成。这条路线可概括为“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摘编自黎林烽《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及现实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均田制崩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1年土地路线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土地政策对当代制定土地政策的启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儿童游戏是一种社会现象,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


——摘编自吕逸《中国古代儿童游戏研究》等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宋代,“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农民“轻去乡土,转徙四方,固不为患”,“自农转而为士、为道、为释、为技艺者,在有之”,其中还有不少“转客于市,佣力以食”。这反映出宋代
A.农业经济发展衰退B.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
C.社会阶层流动加剧D.城市的商业功能逐步增强
10 . 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朝廷开放海禁,福建漳州月港的富商“捐亿万.驾艨,植参天之高桅,悬迷日之大篷,约千寻之修缆”.每甲进出的远洋大船大多200余只,船队航行于东西二洋。据此可推知,隆庆开关促进了
A.商人地位大幅提高B.中国商人主导世界市场
C.朝贡贸易走向终结D.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