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0 道试题
1 . 据现代学者研究,若以北宋历代主、客户统计数平均计算,客户约占总户数的34.5%,乡村下户(户均占有较少土地的主户)约占总户数的43.7%—59.0%,两者合计约占总户数的78.2%—93.5%。这表明,北宋(     
A.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B.土地兼并较为严重
C.社会控制在不断加强D.劳作方式发生改变
2 . 春秋时期齐国改革土地制度,让农户自由经营土地,根据土地好坏征收赋税;战国时期,社会上出现了大量以出卖自己劳动力为生,从事播耕的“庸客”。这可以说明当时(     
A.土地租佃制已经出现B.政府强化了赋税管理职能
C.小农经济的逐步发展D.土地私有现象的客观存在
2024-04-28更新 | 28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3 . 明清时期,广东是甘蔗重要的种植区,曾有“产繁闽、广间,他方合并得其十一而已”的说法。纵观粤西南地区,高州府五县一州和雷州三县均有甘蔗种植,其中徐闻等地产量最丰,“一年之间,糖蔗之利,几与谷相半”。这反映出当地(     
A.粮食作物减产B.商品经济发展
C.人地矛盾突出D.自然经济解体
2024·四川成都·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明代《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中载有描绘农具制作、果木种植嫁接、蔬菜移栽等场景的全新耕织图(下图)。这可用于说明,明代(     

A.农业生产精耕细作B.农具制造工艺革新
C.种植物种日渐增多D.集体劳作形式盛行
2023-12-16更新 | 2034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3年高考河北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朝道光年间,四川《内江县志要》记载:“沿江左右,自西徂(cú,到)东,尤以艺蔗为务。平日,众夫力作,家辄[雇]数十百人……辘轳(压榨甘蔗)煎煮(蔗汁),昼夜轮更。其壅资工值(利润),十倍平农。”据此可知当时(     
①制糖业有雇佣劳动       ②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形成
③已经出现手工工场       ④多种经营增加经济收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11-03更新 | 401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02
6 . 明朝前期,严禁海外贸易。明穆宗时,国家财政紧张,统治者认识到政策过于严厉并无好处,遂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并对海外贸易征税。这反映了明朝政府(       
A.意识到海禁政策的危害B.鼓励民间进行海外贸易
C.因时而变调整统治策略D.注重沿海地区稳定发展
2023-11-03更新 | 523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4 中国古代史(选必贯通部分)(4大考点8个易错点)-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
7 . 到19世纪80年代,全国的票号在全国实存在25家以上。票号已在全国54个城镇设有分支机构。清末最后十年间,票号的分支机构进一步拓展到全国95个城镇,分号数量475个。从材料看,票号(     
A.在全国范围内分布较为广泛B.开启了中国金融的近代化
C.适应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D.近代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
2023-10-25更新 | 279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6 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选择题汇编(二)-【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8 . 《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及开封府属各县共有23万余户,五代汴京旧城周围扩大了一倍,筑起40里方圆的新城,后更在城外建立了八个厢,神宗熙宁时汴京的都商税院年收商税达40.2万余贯,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下列对此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A.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B.得益于对商品交易限制的放松
C.统一的社会环境是有力的保障D.对外贸易的兴盛是直接推动力
9 . 清代皖江流域盛行永佃制,主佃之间“平等相称,并无主仆名分”,佃农拥有相对的自由,只要不欠租,地主就不得任意夺田另佃。这一做法(       
A.表明农民不再依附于地主B.反映了清代经济结构的调整
C.提高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D.说明民间租佃行为日益规范
2023-08-22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试题调研·2023年高考历史第9辑-押学科热点题创新命题热点考前31天第20题土地问题
10 . 安史之乱后,南方有户184万,垦田162万顷。按相同的标准,如果此时继续推行租庸调制,可得租330万石米,而实行两税法,则可得1620万石米。故当时尽管受到一些人的反对,德宗还是坚决实行了两税法。由此可知(     
A.推行两税法是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经济重心南移是实行两税法的原因
C.南方地区是国家赋税收入主要来源D.推行实物税收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2023-08-15更新 | 1122次组卷 | 20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1 选择性必修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