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0 道试题
1 . 北宋时,大量“行市”在东京汴河两岸兴起,这种商业模式渐渐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官府为了盈收,也参与到商业竞争中,如开设果子行、面行、肉行等。这说明北宋
A.改变重农抑商政策B.朝廷开展商品专卖
C.打破坊市时空限制D.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秦律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都有具体的规定,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况分别处理。秦律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并规定厩苑所饲养的牛必须达到一定的繁殖率,完不成任务的要受处罚。这些规定
A.标志着中华法律体系确立B.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C.推动了秦代冶金业的发展D.说明铁犁牛耕技术普及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民之赋算口钱,起武帝征伐四夷,重赋于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武帝始临天下,尊贤用士,辟地广境数千里,自见功大威行,遂从耆欲,用度不足,乃行一切之变,使犯法者赎罪,入谷者补吏,是以天下奢侈,官乱民贫,盗贼并起,亡命者众。

——班固《汉书·贡禹传》

材料二 有关汉代赋税政策的一些史料

史料出处
官收百一之税,民收太半之赋。荀悦《汉纪》
贾人与奴婢倍算。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举民孝弟力田复其身。班固《汉书•惠帝纪》
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班固《汉书•惠帝纪》
被灾害什四以上,民资不满三万,勿出租赋。班固《汉书•成帝纪》
年八十复一算,九十复甲卒。班固《汉书•武帝纪》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时期税负沉重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汉朝赋税政策的功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清代的一则告示写道:“民间执业,全以契券为凭。其载银数或百十两,或数千两,皆与现银无异,是以民间议价立契约之时,必一手交银,一手交契”;“盖有契,斯有业,失契即失业也”。由此可知当时
A.商业贸易的诚信精神缺乏B.国家认可契约的法律功能
C.契约文书的内容严密详细D.契约在商业中有货币属性
5 . 北宋诗人沈辽赋诗日:“山田绕山脚,江水何可作。车轮十丈围,飞湍半天落。雁翅插修筑,随流得深酌。升降岂无势,长江怒相薄。有如万夫力,欢呼倾众壑。曾不舍昼夜,美源终未涸。人间有机事,由来生巧恶。善彼汉阴老,忘怀抱纯朴。”作者意在
A.感叹提花织机技术精巧B.赞美翻车灌溉高效便农
C.倡导顺应自然返朴归真D.推崇水排冶铁动力强劲
6 . 泰州天目山遗址是商周时期的古城址。城池依天目山地形而建,设外城和内城两部。出土的陶簋(如下图)是用于祭祀的礼器,从黑陶的材质来看,可以感受到当时受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从陶器的形态来看,有着强烈的南方陶器的特点。此遗址可用于研究
A.古代区域文化的交流B.商周时期的制瓷技术
C.砖木民居建筑的普及D.泰州古人的巢居生活
2022-02-0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为汉代画像石《纺织图》,画中一织女坐在织机前织布帛,正回首与一女子说话,女子于纬车前摇纬,其一手执丝,一手摇车。右前方为一调丝女子,前方木架为络车,正用络车进行“调丝”。由此
推断当时
A.家庭手工业技术高超B.棉纺织业已初具规模
C.工场手工业开始出现D.纺织技术已相当发达
8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宋代谷物移植图

明朝农业发展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口变化曲线(公元年份,人口数)

汉至北宋南北方人口分布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1)据材料一,比较宋、明两代农业发展状况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同点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材料一、二所反映历史信息之间的关系。
2022-01-19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田界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允许土地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
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2021-12-27更新 | 292次组卷 | 56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淳辉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10 . 蠲免是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地方民力对百姓应征赋税的免除。清朝的蠲免,除“偏灾赈蠲外,凡逋负(拖欠赋税)之在民者,与银谷食种之贷而未收者,遇国家庆典,或巡幸,或军兴,辄止勿责”。据此可知,蠲免政策旨在
A.减轻地方财政负担B.稳定地方社会秩序
C.遏制地方官员贪腐D.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2021-09-27更新 | 8288次组卷 | 78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综合练习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