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材料二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饿莩,饿死的人)耳。

——董猬《救活荒民书》

材料三   



唐长安城平面复原图

《清明上河图》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统治阶级采取了什么措施?并分析历代王朝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城市布局、商业活动、城市功能三个方面分析两个城市有了哪些变化?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唐·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松江)太(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三   1843年,英国输华的棉毛纺织品价值为107.2万英镑,占当年输华商品总额的73.6%,中国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历史·必修(Ⅱ)》,岳麓书社

材料四   


山西人擅长经商,久已著称于世。特别是明清两代,山西商人资本雄厚,“平阳(临汾)泽(晋城)潞(长治)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他们经营的物品“上至绸缎,下至葱蒜,无所不包”,呈现出一派“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繁荣景象。其中创办于1823年的金融票号“日昇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经营异地汇兑业务的金融票号,被当代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称为“今天中国大地各式银行的‘乡下祖父’,也是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材料五   晋商的经营原则是诚信,以义取利。当时晋商们合伙做生意,“祖父或以子母息贷于人而道亡,贷者业舍之数十年矣,子孙生而有知,更焦劳强作,以还其贷”。

材料六   人生最苦为行商,抛妻弃子离家乡。

餐风宿水多劳役,披星戴月时奔忙。

水路风波殊未稳,陆程鸡犬惊安寝。

……

——冯梦龙《喻世明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近代经济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概括晋商的经营特点。
(4)根据材料五、六,概括晋商精神。
2020-05-07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理)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在投入现代的机械动力和化肥以前)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效率很高……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

材料二   在农业技术、粮食产量等方面,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对有限,但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则是比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烟草、花生等也大致于同时引进。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应)》

材料三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引自《苏州府风俗考》

材料四   乾隆帝给英王的敕谕曾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32

嘉庆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清代外交史料》

明武宗下令"禁商贩,不许服用貂裘……非占商籍不许坐市廛";清王朝认为"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防乱"。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小农经济,简述这一经济形态形成的条件?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农作物种植的特点。
(3)材料三反映出苏州经济有什么新现象?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新的经济现象发展缓慢的原因。
4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人们已认识到水与土是农业的基础,“食之所生,水与土也”。宋国的农业灌溉条件也比较优越,宋境内有睢水、获水、扳水等水流,当时人们在睢水筑起堤防,旱时便可决水灌田。这些水流不仅利于宋境的农田灌溉,也使水上交通得以便利。

——摘编自新民《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经济》

材料二   “西门豹引漳水灌邺,以富魏之河内”“(水工郑国)凿泾水自中山西。渠就用注填瘀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古代容量单位)。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河渠书》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并说明其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说明战国时期水利工程修建的主要意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整个长安城非常方正、规整,街道笔直如削,以直角交错,将城廓分割成格子一样的“坊”(居民区)与“市"(商业区)。事实上,在唐代长安城这个“大棋盘”中,确实隐藏着一套中世纪式的城市制度:坊与市相分离,坊是封闭的空间,外面有坊墙包围,坊内没有商铺、市场、酒楼,居民想买东西必须到东西二市。市也是一个封闭空间,也有高墙包围,并实行严格的开闭市制度,“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鼓三百声而众以散”,散市即关闭市门。甚至市中百货的价格,也由政府委任的市令决定。这一套城市制度,便是“坊市制”,与“坊市制”相配套的还有另一项城市制度一“ 夜禁制”。

——吴钩《为什么说宋代发生了一场“城市革命”》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城市布局与城市商业发展上北宋东京与唐代长安城的不同。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上述不同的原因。
2020-04-2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传统社会结构决定着以农为本乃治国之要,小农生产的稳定与否,是社会统治安危兴亡和最敏感的晴雨表。封建王朝不断的兴衰更替中,不断积累起诸如土地兼并、水利失修、吏治腐败乃至内乱外祸,到王朝末年,必然产生小农生产的严重蒌缩,农民生计无着,被迫离乡背井,造成大量流民出现。自然灾害也是造成小农破产的重要因素。社会结构的全面转型,原先依托着旧的生产方式、生存方式和社会权益的相当一部分人口会在吐纳代谢的高速社会运动中被无情地甩出轨道。近代的畸形社会中,原有的旧模式流民仍不断再生,又诱发出更多的流民.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古代的流民问题》

材料二 罗斯福就任后,1933年3月9日,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令”,授权总统整顿银行业,恢复金融系统。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成立“联邦紧急救济总署”,通过该署对失业者进行直接救济,但罗斯福只是把“直接救济”作为权宜之计。1933年陆续成立“公共工程署”,“民用工程署”,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大批失业人口重获就业机会。

——摘编自王金虎等《美国历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失业问题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为解决迫在眉睫的生存困难,截止1949年11月26日,北京市共计发出粮食21万斤,1949至1950年冬,成都市共发救济粮食596.66万石。天津解放后,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给城市贫民和失业工人发放小本贷款共计6000万人民券,以帮助他们开展生产活动。武汉市1950年6—8月,全市完成解放大道等道路修建工程,修武金堤等50余公里,共招募失业人员8000多人。中共中央制定了“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劳资两利、公私兼顾”政策,对公营和私营企业采取相应措施,积极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摘编自高中伟《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失业治理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历史上流民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分析流民问题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失业问题严重的原因,指出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解决失业政策的共同之处。
2020-04-2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和诚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唐末五代战乱,“坊市制”被破坏,宋初虽有所恢复,但无法重现旧貌。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东京的商业活动开始出现“侵街”的现象,朝廷对这种现象虽然干预过,但屡禁不止…宋仁宗登基之初,只得认可这一事实,干脆将坊墙和市墙统统推到,宣告旧的坊市制度彻底崩溃…坊市合一使近代城市雏形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为城市社会主体的市民阶层表现出旺盛的生活热情和欲望,创造出带有明显商品化色彩的都市文化生活…宋人极重传统节日,商人们利用传统节日,销售节日用品和纪念品。

--摘编自龙建国、廖美英《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文化艺术商品化》

材料二 1911年泰勒在其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专业分工、标准化、最优化等科学管理思想…1913年亨利福特和他的手下引进了流水线生产方式,采取了汽车通用零部件的理念,使生产一部车的时间由14小时减少到1.5小时。T型轿车就是这种生产方式的产物,它是廉价家用轿车的原型。美国登记在册的汽车由1900年的8000台增加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2700万台^1914年福特宣布将工作在生产线上的工人的最低工资增加到每天5美元,这几乎是当时美国产业工人平均工资的两倍。但是为亨利福特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928年,一家报纸将福特称为“工业法西斯主义”,装配线上的工作是重复的和计件的,“你可能会摔死,但是他们不会停止生产线”。当生产线和以前一样发生周期性停产时,工人就会被解雇,而且没有任何补偿。福特在生产车间安置监工,动辄就会解雇那些稍有不满的工人。但是,福特的确生产出了廉价的汽车,而且改变了美国的社会面貌。

--摘编自约翰马克法拉格等《合众存异:美国人的历史》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坊市制度被打破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福特引进流水线生产方式的背景,并分析福特引进流水线生产方式的影响。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早在领土制的周代,官营手工业就已存在。其时,主要生产封建贵族奢侈品和军用品。而到了西汉,官营手工业出现了重要变化,生产活动不再限于非营利性的自用品及军需品,逐渐扩展到了营利性的重要产品,如制盐、冶铁等。……以法律形式规定国家对盐、铁等重要商品实行专卖以期获得稳定财政收入。

——刘康《西汉“重农抑商”政策:受田制和官营手工业》

材料二 在唐朝……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供皇室朝廷使用……凡属皇室宫廷所需要的手工业产品及其生产、经营,都有专门的官吏掌管,“少府监”和“将作监”是管理各工官的长官。……唐代官府手工业作坊的工人都必须是具有匠籍的番匠。……皇帝和大贵族需要的工艺品和为满足海外出口贸易需要的产品,都由两监组织供给。两监是手工业的精华所在,足以代表当时手工业技巧的最高水平。

——《拜读〈神州代有名窑出各领风骚独自妍〉兼答罗平章先生》

材料三 私营手工业的产品大量行销各地,有的几乎遍及全国,因此它们与商业有密切的关系。……在手工业发达以后更是如此……生产这类商品的手工业越发达,社会的经济联系越紧密,地区间的相互依赖越大。

——葛剑雄《天命与人事》


(1)根据材料一,西汉时期官营手工业与周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时期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归纳说明私营手工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是什么?
9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乾隆年间“(人口)较之康熙年间计增十余倍。承平日久,生齿日繁,盖藏自不能如前充裕”。仅江苏镇江木渎镇“烧锅(造酒)者已二千余家,合计日耗米万石”。为此,就隆帝“令地方官严行查禁,勿使靡费米粮”。官员规谏乾隆禁酒之事取民之生计而禁锢之”。“实不可以轻举”,乾隆认为“自有酌量”,不愿也不需交群臣商议。江苏、河南、山东等省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尽毁曲酒工具、民间自用一概禁绝等作法,引起民怨。乾隆对于要求放宽禁令者,一概不准,也不赞成过激行为,官员左右为难。整个乾隆时代“通邑大都车载烧酒贩卖者正不可以数计”,禁酒政策效果微弱。

——吴慧《中国商业通史》

材料二   1829年,英国禁酒运动开始。中产阶级希望通过禁酒将他们推崇的“自律”“自助”等价值观灌输给工人阶级,他们宣扬工作是成功的关键,饮酒滋生懒惰等恶习。中产阶级建立柴酒厅,开放俱乐都,方便工人社交。工人阶级中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些价值观。1832年——1853年,运动进入绝对禁酒阶段。工人阶级开始建立自己的禁酒组织,接过禁酒运动的领导权。这些组织宣扬“自力更生是一种崇高的品德”,很多工人在宣传的影响下开始努力攀爬英国社会的阶梯。这一时期,作为“全民酒”的啤酒人均消费量急剧减少。酗酒被英国人普遍视为不可接受的恶习,直至今天仍是社会的主流观念。

——摘编自许志强《19世纪英国禁酒运动与工人文化转向》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乾隆推出禁酒政策的历史背景,并概括其“效果微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乾隆时期的禁酒相比,概括英国1828—1833年禁酒运动的特点,并分析英国禁酒运动的意义。
10 . 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

材料三     永乐二年,民下。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四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根据材料请回答:
(1)请根据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的相似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目的有何区别。你是如何看待这种政策的?
2020-03-2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涑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