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府志》

材料二   在讲述清末的中国经济时,我们注意到在18951913年间,至少有549家利用机械动力的制造业和矿业企业是由中国民间和半官方创办的。这些企业的创业资本达120288000元。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州地区的出现的新的经济现象,并分析它出现的经济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1895—1913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概况及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新中国初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4)国家发展离不开经济进步,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我国当下经济发展提出三条可行性建议。
2022-07-0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徽商,是对徽州籍商人的总称,俗称“徽帮”,与晋商、潮商一起,并称中国历史的“三大商帮”。《晋书》载,徽州人好“离别”,常出外经商。齐梁时,休宁人曹老常往来于江湖间,从事贾贩。唐宋时期,徽州的竹、木、瓷土、生漆、商品茶以及歙砚、徽墨、澄心堂纸、汪伯立笔等文房四宝进一步推动了徽商的发展。徽商在宋代开始活跃,明清之际达到全盛。明代《徽州府志》载:“徽州保界山谷,山地贫瘠,所产至薄,大都一岁所入,不能支什一。小民多执技艺,或贩负就食他郡者,常十九。”顾炎武说:徽州“中家以下皆无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势其然也”。

明崇祯年间,徽州黟县人张小泉率子张近高至杭州大井巷生产祖传剪刀。由于采用浙江龙泉的好钢作原料,又经过精心制作,首创剪刀“镍钢锻打”工艺,一举成名,取牌名“张大隆”剪刀。清康熙二年,改名“张小泉”剪刀。乾隆年间,“张小泉”剪刀被列为贡品后名声大作。一时间,打出“张小泉”绰号作剪刀的假冒作坊,最多时达到86家。此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清末。清宣统三年,张小泉后人以“海云浴日”注册,以示正宗。1915年冬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二等奖,产品开始远销南洋。1917年将剪刀表面加工改为抛光镀镍后,更受顾客的欢迎,1929年张小泉牌剪刀荣获美国世博会银奖。至1949年,战火兵灾加上手工作坊式经营和生产,使张小泉剪刀店年生产量仅40多万把。

——摘编自王春华《张小泉剪刀的成功秘诀》


(1)根据材料,概括徽商在明清时期能够发展为中国历史上三大商帮之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徽商代表“张小泉剪刀”兴旺、受阻的原因。
2022-07-04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方式的特点。

材料二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材料三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3)材料三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的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2022-06-1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剑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丧葬史上,汉代的厚葬颇为突出。汉代除崖墓外,各类墓上均有坟丘,帝王、贵族官僚墓上的坟丘都十分高大。西汉帝陵以坟丘为中心,周围筑夯土墙垣。每墙中央开一门,构成一个陵园。园内有寝殿、便殿,因旁有庙。汉代墓室构造日趋复杂。有土坑木椁墓、石室墓、画像石墓、砖室墓、画像砖墓等。食物、衣科、各种器皿及生产工具等等,经常出现于汉墓中。汉代上自天子,下至臣民,家有丧事,亲故往往送钱帛财物以助丧,贫人与富人俱钱百,并为赙礼。

灵魂不灭观念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期以前,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仍能祸害或保护子孙,干预人事,在这一观念影响下,人类丧葬习俗中出现了厚葬现象。“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东汉政论家王符就厚葬现象曾批判道:“虽.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明立于世,光荣著于俗。”世人在丧葬上的奢侈行为不过是打着尽孝的幌子以博取功名而已。

——摘编自郝建平《论汉代厚葬之风》等

材料二   “世俗轻愚信祸福者,畏死不惧义,重死不顾生,竭财以事,空家以送终。”“无益于奉终,无境于孝行,但作烦搅扰,伤害吏民。”厚葬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承受得起的消费,对于广大贫苦农民来说,他们”生有终身之勤,死有暴骨之忧”。汉墓十墓九空,绝非夸张,可以说厚葬之初,也是盗墓之始。就汉代而言、厚葬与“虽有其财,而无其尊、不得逾制”的封建礼创制背道而驰,破坏尊卑之序,冲击封建治秩序。

——据王充《论衡薄葬》、班固《汉书成帝纪》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代厚葬之风的表现,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汉代厚葬现象盛行的危害。
2022-05-3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初,针对满洲贵族依仗特权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谕令禁止;刊税例木榜于各关,“并商要往来之孔道,遍行晓谕”,对“私行滥收”的官吏“依律治罪”,以促进全国各地商品的流通。康熙中期以后,清政府在工商业领域实行商专卖政策,这种封建王朝垄断控制工商业的形式,较之明代弊端丛生的官专卖制有了明显改进,国家变直接干预经济为利用专商间接遥控。但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又不能超越作为地主制经济补充的界限,否则就要危及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因此清政府便用榷关、牙行和行会制对民间商业进行控制。允许适当发展,又不允许超过限度,清前期的主要手工业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及与市场的关系,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有了一定的发展。

——据李绍强《论清代主要手工业产品与市场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前期工商业管理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特点的社会成因。

材料二   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都是在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工商集贸性质市镇的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城市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具有明显经济职能的城市在增加。到清朝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市镇的特点。简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的影响。
2022-05-2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时代变迁,我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

材料一   农业谚语和诗歌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诗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夏日田园杂兴》)

谚语: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不同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材料四   1978年11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19821月,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新型经济”泛起“微澜”的表现,以及明清出现了“新经济萌芽”的依据。
(3)材料三反映近代中国农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和成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丝绸的故乡,据记载,先秦时期丝绸生产已经兴起。从丝绸遗址分布看,黄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川蜀盆地以及华南地区丝绸业出现比较早。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因素,丝绸生产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得到快速发展。随着纺织工具不断革新,在魏晋南北朝,丝织物品已经达到20多种。魏晋之后,丝绸生产重心逐渐向南转移。到宋朝,江南地区成为全国丝绸重要的产区。明清时期,江南一带出现丝绸专业市镇,丝绸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输出商品,丝绸贸易成为我国和世界人民友好交往的纽带。

——摘编自朱新予《中国丝绸史》

材料二   1718世纪,大量的中国丝绸运往欧洲,因其充满异国情调的图案,给他们带来了关于中华帝国的形象化的联想。加上入华传教士书信中透露的信息,以及来华经商商人的渲染,一股对中国丝绸的狂热爱好便席卷欧洲,从而形成了“中国风”。在18世纪因法国路易十五的提倡获得了突出的发展,并迅速传播。“中国风”主要体现在18世纪的法国,里昂、都尔等城市是这类丝绸织物的生产重镇。

——摘编自袁宣萍《1718世纪欧洲丝绸中的“中国风”》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丝绸开发利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18世纪欧洲丝绸业流行“中国风”的背景和影响。
8 . 小农经济对我国的经济、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引起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小农经济的情形,我国一些历史文献也多有描述。如《孟子.梁惠王》说小农经济的基本模式是“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史记.商君列传》说其生产结构是“男乐其田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和这一特征相联系的是小农经济高度的自给自足性。小农经济“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门类繁多,他们也没有多少产品拿到市场上去出售。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地主阶级用以剥削广大农民的一种土地私有制度。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一般将土地分割成若干小块出租给无地的农民。土地的主要生产经营者是佃农和自耕农,他们生产和生活条件极为低下,无力扩大再生产,宋代陈舜愈说:“千夫之乡,耕人之田者九百夫,耕牛、稼器无所不赁于人”。农业是我国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生产部门,是封建统治的基础。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就不得不利用国家机器进行维护、修复。从生产力和生产力的辩证统一关系,可以得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终极原因。

——摘编自饶夏圻《剖析我国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原因》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成为公开、畅行无阻的贸易,输入的数量日益增多,使白银外流和银贵钱贱的问题日益严重,劳动人民生活更加困苦不堪。

“茶的出口,1843年大致是1300多万斤,1855年,是5800万斤。十二年间增加了4倍多。丝的出口,1843年是2000包,1850年超过56000多包。十二年间增加20多倍。茶和丝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茶、丝的生产。

1864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市1/3,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无纱可纺。松江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商大都折本。”芜湖手工炼钢业由繁荣至衰落也是典型的例子。清时,芜湖刀剑、平底锅、剪刀……铁器远销各地,乾隆时芜湖炼钢业极盛。自洋钢入口,盛极一时的芜钢变成历史的陈迹。1845年进入中国的“丽如银行”等在上海设立分行,利用中国旧式金融业为其服务,特别是利用钱庄为他们推销洋货,购买土特产,通过银行和钱庄的信用关系,外国资产阶级就能顺利地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中国牢固的经济体系——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东南沿海地区的农产品日趋商品化,这就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摘编自卢炯明《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小农经济的特征,并分析其在我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2022-05-0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一组反映我国唐代经济发展状况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唐代时期,位于浙江宁波一带的越窑和位于河北邢台一带的邢窑,都是当时著名的官营瓷窑,其产品在我国古代制瓷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材料三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古代自然经济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联系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制瓷业的发展状况,并分析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依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市”的基本发展趋势。
2022-05-0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土黄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在投入现代的机械动力和化肥以前)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效率很高……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

材料二   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烟草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或雇工。一般租佃关系普遍采用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

——引自《苏州府风俗考》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形态?这一经济形态有哪些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表现
(3)材料三反映出苏州经济有什么新现象?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新的经济现象发展缓慢的原因。
2022-04-0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