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了解了西域的政治和军事情况,同时还带回大量有商业价值的信息。此后,汉武帝发动了一系列战争,打击了匈奴的势力,使亚洲中部地区恢复了和平。随着帝国的扩张,商人和旅行者建立了广大的商业网络通道,在这些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的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的丝绸和瓷器;东南亚岛屿的香料、越南的翠鸟羽毛和玳瑁、印度的珍珠和香料、中亚的马匹和甜瓜,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产品被运送到中国。历史学家把这些商路统称为丝绸之路。对商人和他们的商品来说,丝绸之路就是令人瞩目的高速公路。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在古丝绸之路上,茶是重要商贸物资之一。因此,丝绸之路又被称为“丝茶之路”。

甚至有学者认为茶叶是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贡献。就茶文化而言,日本和朝鲜早在唐代就开始向中国学习,至宋时日本和朝鲜国内已开始有饮茶之习。此外,南亚、东南亚诸国由于商贸来往和华侨的不断迁入,也有一定的茶饮需求。宋代的饮茶文化影响到日本、韩国等茶道的形成及宗教文化的发展。20世纪时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纷纷从中国引进茶种,聘请中国茶工指导生产与种植。中国经济在唐宋时期的快速增长就这样促进了整个东半球大部分地区贸易和经济的增长。

——摘编自张莉《宋代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并概括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特点和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归纳文明交流的特征。
2021-07-28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图片隐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反映了历史演变的轨迹。某班学生对一些历史图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图画中的历史】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1)根据上图中的信息,说明学者认为《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宋代城市经济繁荣”的合理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历史信息的时代背景。
【探究二:照片中的历史】

——耶戈列夫斯克地方的农民在踊跃交纳粮食税(1922年)


(2)根据上图中的信息,指出当时苏俄实施了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图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2021-07-1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实行均田制,即在国家占有土地的基础上对百姓和官僚授予一定数额的土地。百姓凡年满18岁以上的男丁授田1顷,其中含口分田80亩,永业田20亩;工商业者授田为男丁之半;老年、孀妇、残废、僧道、尼姑等也授予部分田地,但一般妇女、部曲和奴婢不授田。贵族按爵位授予永业田,从最高100顷递降至5顷;官僚从一品到九品,授永业田60顷递降至2顷。贵族官僚的永业田可以自由转让或买卖,并享有免除赋税的特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均田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推行均田制的影响。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加重了江南的田赋征收,同时规定征收一定数量的丝绢实物。明朝后期,嘉兴所辖濮院镇“机杼之利,日生万金”,吴江的盛泽镇“居民稠广,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仅丝绸牙行,约有千百余家”。江南官营织机有3500台,民间已超过万台。明后期废除了匠户和役制度,丝绸机户有机会积累原始资本,扩大生产,机户郑家就有“织帛工及丝佣各数十人”。

——摘编自李绍强、徐建青《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明清卷》

材料二 从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的几十年间,是近代工厂制的兴起时期。1786年,奥德诺与库伯联合工厂建厂时总资产4200镑,固定资本3789镑;1789年总资产5421镑,固定资本3916镑。阿克莱特的克罗坍福德纺纱厂,1771年建厂时雇用300多人,到1816年翻一倍,达到727人。18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中首创了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来召集工人。19世纪初一家工厂规定:“任何人如非确有必要而擅离岗位,或在工作时间与工友交谈,每次将处以一便士罚。”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代江南丝织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工厂生产的特点,并分析工厂生产方式的出现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牛郎织女”传说在我国源远流长至今,家喻户晓。它的历史内涵丰富,承载着中华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丰富文化信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时期是雏形时期,汉魏晋南北朝是形成时期。南朝梁宗惶《荆荒岁时记》:“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纫。天帝怒,责令归河东,惟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首先织女是一个纺织的女子,且织就的是天上的云锦天衣,以至于没有时间整理容貌。其次天帝赏她的是一门婚姻。嫁娶的对象牵牛郎也是天上的星宿,这是一门门当户对的亲事,符合儒家婚姻礼仪。最后二人分离的原因是忘记了自己的神职。因此被罚在天河两旁,只有一年见一次面。荣格说:“生活中有多少种典型环境就有多少个原型。无穷无尽的重复已经把这些经验刻进我们的精神构造中……当符合某种特定原型的情景出现时,那个原型就复合过来。”

——摘编自周玉娴《元明清时期牛郎织女文学的传承与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魏晋南北朝“牛郎织女”这一原型情景生成的背景。

材料二   元明清是成熟时期。明代万历中后期,产生了第一部以牛女传说为题材的通俗小说,儒林太仪朱名世编,书林仙源余成章梓《新刻全像牛郎织女传》。首先,《新刻全像牛郎织女传》小说全用文言文创作,叙述中多次运用《诗经》、唐诗中的典故,又引入大量作者自己创作的诗文。其次,作为第一部以民间流传的《牛郎织女》传说为题材的小说,作者在情节的取舍、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表现出背离民间传说的倾向,体现了浓重的文人意识。再次,在明代小说的创作中,书坊主们或者展佣下层文人编撰通俗小说,或者出现严重的稿荒时,亲自编撰,对通俗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赵逵夫先生说:《牛郎织女》的传说作为一种文化的潜流,经历了一千年时间中专制思想、门阀观念,以篡夺起家的“政治家”的“文治”之功的挤压、覆盖、歪曲,最后仍然保持着基本的面目浮出水面。这个传说能被文人们写在书上,被艺人们搬上舞台,是民主思想在中国慢慢兴起的结果。

——摘编自周玉娴《元明清时期牛郎织女文学的传承与嬗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元明清时期牛郎织女故事创作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扬州是大江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安史之乱起,北人大批南下,扬州人口急剧增加。手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很多外地甚至外国产品也源源而来,遂形成国际性经济都会。由于人口增加和工商业活动的集中,市民及工商业者很多都侵衢(街)造宅,结果不仅在扬州的官河两岸出现了十里长街市井连的繁华商业街,夜市也随之兴盛起来。

——摘编自李廷先《唐代扬州工商业的发展》

材料二   英国城市人口数量与比例变化

年份英国人口(千人)城市人口(千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
17517390165722%
180110755348832%
1851208791119454%

——依据赵煦《英国早期城市化研究》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中期以后扬州商业有怎样的发展?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1751~1851年英国人口有哪些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相关因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图中两座城市发展迅速的共同原因。
2021-07-07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7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

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2)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发生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及其特点。
2021-07-0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蓬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商业初兴之时,只有现在所谓定期贸易。《易经.系辞传》说: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就指这一事实。所运销的,多数是奢侈品,所以专与王公贵人为缘。“子贡(卫国大商人、孔子弟子)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以与之抗礼”《史记.货殖列传》),“交通王侯,力过吏势”(《汉书.食货志》),此等商人,看似势力雄厚,其实和社会的关系,是比较浅的。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早期商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定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发生商业革命的原因。
2021-06-2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因西北陆路通道阻塞,海外贸易获得巨大发展。……与宋通商的国家除了日本、高丽以外,还有散布于印度支那半岛、南海群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以及东北非洲海岸的海南诸国与西天诸国共50多国……两宋先后在广州、明州、杭州等处设置市舶司与市舶务,主管进出口贸易……市舶收入不少,仁宗皇祐年间,岁入53万余贯,南宋高宗时达到200万余贯。

——李春棠、侯力《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朱元璋时期厉行海禁政策的理由。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列一组反映我国唐代经济发展状况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 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 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唐代时期,位于浙江宁波一带的越窑和位于河北邢台一带的邢窑, 都是当时著名的官营瓷窑,其产品在我国古代制瓷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材料三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中期)……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中唐以后,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扬州最繁华的街道“十里长街市井连”,到了晚上,“夜市千灯照碧云”,一派繁华景象。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唐代自然经济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联系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制瓷业的发展状况,并分析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依据材料三指出唐代“市”的基本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
2021-06-07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武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