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达的古代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包括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经济领域
●铁犁牛耕
●商品经济
●蒸汽机
●电
政治领域
●动荡与变革
●内阁、军机处
●资产阶级革命
●无产阶级
思想文化领域
●“仁”“法制”
●《红楼梦》
●自由、法制
●马克思主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先从三列中各选取一点。三点之间要有相互联系,结合史实展开论述。(要求:明确列出三点,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2-07-20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梅州中学、大埔县虎山中学、梅县区高级中学、丰顺县东海中学四校2021-2022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诸如:
朝代名称效益
战国(秦)都江堰“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战国(魏)西门豹渠“以富魏之河内”
汉朝白渠“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这些工程的兴建
A.阻碍了经济交流B.不利于商业进步
C.促进了农业发展D.实现了国家统一
2022-07-12更新 | 160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科学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甘肃嘉峪关出土的魏晋画像砖(如下图)描绘了古人劳动的场景,这可用于研究(     
A.官府控制的对外贸易B.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C.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D.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4 . 时间观念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业社会时期的时间观念最初是模糊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公鸡打鸣、以太阳月亮扮演着钟表的角色。从生活经验出发,在长期的劳作中,传统农业社会的先民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渐渐发现时间是有周期性的。不同农业文明制作了各种简易计时器以及制定了历法来指导家事。如日程。

——摘编自郭海燕(大众媒介对时间的呈现与影响》

材料二   自工业时代以来,时钟时间就被视作时间的代名词。借助于自然科学的崇高地位以及计时技术本身在工业化生产中的作用,时钟时间在工业社会中获取了无与伦比的绝对权威。时钟技术的核心部分是表针的匀速运动,这使时间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了“在流逝”的形象,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树立了“准时、公平”的权威地位。历史必须沿着时钟时间才能继续下去,管理活动也必须严格限制在时钟时间之内。

——摘编自于飞《论时钟时间观念下管理的弊端》

材料三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类的时间价值观进一步改变。“时间就是金钱”变为“财富就是时间”,时间成为最宝贵的东西。由于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社会财富的增加,劳动者工作日进一步缩短。于是,劳动者拥有的自由时间增加了,可以更多地从事教育、科研、艺术、体育等活动,从而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充分体现。

——摘编自甘爱平《论近代与现代时间观念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业社会时期时间观念形成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时代时间观念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时间观念演变的认识。
2022-07-0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棉花及棉布生产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源于古印度的棉花在公元前2-1世纪进入今中国疆域,但一开始还是停留在西北与西南两个方位。在很长时期内,棉花这个物种并没有进入内地,到了隋、唐,棉布虽然还依赖外部输入,但已为更多的人所知,成为很多诗文的歌咏对象。宋元时期棉花已在内地安家落户,甚至还能够总结植棉的经验。国家层面也开始设立有司征收棉花以充赋税。明初,国家更是立法要求广泛植棉。棉花替代麻布等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是我国农业发展史和人民生活史上的一大变革。

——摘编自李麦广《棉花传入与中国人口增长》

材料二   明清两代,中国每年生产约6亿四棉布,商品值近1亿两白银,其中超过半数是作为商品生产和销售的,总产量是英国工业革命早期的6倍。在近代相当长的历史中,中国棉布一直是国际市场上的重要商品,极受英国商人和美国商人的欢迎。东印度公司最初从南京附近采购的“紫花布”只有2万匹,很快就增加到20万。这些精美结实的“中国土布”被出口到日本、东南亚、欧洲和美洲等地。这些棉布绝大部分是由一家一户的农村家庭完成的,如此庞大的交易量也是乡村对乡村的交易,并没有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摘编自晓婷《棉花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棉花作物在古代中国影响力逐步扩大的原因,并说明棉花的引入对中国是“大变革”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中国土布生产的特点,并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中国土布生产没有向工业化方向发展的原因进行说明。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农业发展情况

朝代春秋战国秦汉
公元年代前770—前221前221—220
耕地面积/万hm21533.33813.3
粮食单产(kg/hm2712.5825
粮食总产/亿kg102.7295.7
口粮总量/亿kg111.4208.8
粮食需求/亿kg123.7232.0
人口/万人32006000
人均占粮/kg320.5492.9

——摘编自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材料二   “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科技支撑。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多措并举、凝聚合力、久久为功,才能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改编自李浩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秦汉农业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政策支持和农业技术角度,概括现代中国应对粮食安全的举措。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万历时期(1572~1620年),传教士罗明坚、金尼阁等携带了“七千西书入中国”,然而这些来自异域的书籍只是“对于相当敏感的士人”产生了“压迫感”和“异样感”。“中国保持着平静的心情……那些曾经挑战并震撼了中国的西洋文明在蛰伏着。”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经济模式难以撼动B.儒家思想仍占主导地位
C.科举制度禁锢人们思想D.西方思想受到士人排斥
2022-06-24更新 | 921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2月一模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8 . 下表是世界各地区的农作物起源分布表
种类起源地区
非洲亚洲美洲
谷类作物水稻、珍珠粟、高粱大麦、小麦、水稻玉米
豆类作物豇豆蚕豆、豌豆、扁豆扁豆
其他作物南瓜、西瓜、葫芦、
棉花
黄瓜、茄子、葡萄、
甜瓜、亚麻
凤梨、南瓜、番茄、
可可、烟草

——摘编自李继东《非洲农业的起源和贡献》


据表可知
A.亚洲较早进入农业文明B.非洲文明曾经领先世界
C.古代文明具有多源特点D.美洲文明演进非常缓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图为汉代画像砖的拓片。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男耕女织的经济状态B.租佃式的经营方式
C.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D.自耕农经济的发展
2022-05-27更新 | 269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模拟押题卷(一)历史试题
10 . 《汉书·食货志》记载,“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赵过推广的这种耕作方法(     
A.满足了军事斗争需要B.适应了南方农田耕作
C.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D.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2022-05-24更新 | 170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