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史书记载:“开元、天宝之中,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太仓委积,陈腐不可较量。”这段材料反映出
①唐前期开辟出大量荒田
②劳动人民创造出大量的财富
③生产工具大有改进
④社会经济十分繁荣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农民形象:“‘普通’农民大概一半是自耕农,一半兼做佃农。不管怎样,他和他的家人在相隔不远的三四块田地里劳动,带着锄头和镰刀来来回回,主要为他们自己的生存干活……还可以种点卖钱的作物。”这反映了自耕农
A.在经济上实现了男耕女织
B.依赖于商品经济而生存
C.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自给,部分用于市场交换
D.生活富裕祥和的真实情况
2018-04-24更新 | 519次组卷 | 21卷引用:重庆市普通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历史试题
3 . 明朝中期,山西大同等处,“膏腴土田……悉为豪强占种。”这反映了当时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我国古代有很多关于农业的谚语,比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些谚语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A.遵循自然规律,不违农时
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C.面临自然灾害,难以抵御
D.生产效率不高,自给自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写道:战国初期,粮食产量每亩只有一石半左右(合今1.0517石);而西汉时,在某些地方中田亩十三石(合今3.76石),薄田亩十石(合今2.89石)。材料说明
A.集体耕作方式得到推广B.国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D.农耕经济已普及至全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学家黄宗智认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中国的GDP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其旨在说明
A.小农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
B.中国经济总量居界前列
C.自然经济是封建统治基础
D.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新突破
2018-01-03更新 | 358次组卷 | 30卷引用:贵州省2017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汉代《淮南子·说山》一书中写道:“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者诛。”该规定反映了(  )
A.封建王朝法律的系统性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
C.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D.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荀子·富国》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财亩数盆(古量器名),一岁而再获之。这说明,战国时期
A.五谷开始种植B.铁犁牛耕已经广泛使用
C.土地私有出现D.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2017-11-24更新 | 367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学考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是雍正、乾隆年间人均土地占有量统计表,据此可知
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27355462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1027500006.89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2080957963.56
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B.耕地面积逐步较少
C.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D.重农抑商的重要性
2017-11-14更新 | 356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3
10 . 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2017-08-04更新 | 6873次组卷 | 125卷引用:湖北省沙市中学、随州二中等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学业水平结业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