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通;农谚云“锄头底下三分泽”;贾思勰曾告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些谚语意在强调中国古代农业
A.精耕细作的重要
B.人口增长的重要
C.生产技术的成熟
D.生产效率的低下
2019-09-27更新 | 40次组卷 | 21卷引用:吉林省德惠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检测历史试题
2 . 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组成单位,在小土地分散式经营中,通过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逐步形成了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形成主要在于
A.精耕细作农业的出现
B.铁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C.集体耕作方式的破产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秦始皇碣石刻石记载:“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产,久并来田,莫不安所。”这一记载主要体现了
A.精耕细作的原始农业
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C.独立发展的农业体系
D.集体劳作的耕作方式
2019-09-1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成都石室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期高二9月入学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材料三   (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材料四   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

材料五   


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下图,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和材料三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
(3)结合材料四和材料五,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
2019-09-1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摸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以及以贩马为业者等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材料二   窃为四民之中,惟农最苦。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极矣。又水旱霜雹蝗,间为之灾。幸而收成……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

——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卷48

材料三   通邑大都,酤(买卖)一岁千酿,……其帛絮细布千钧(《说文》:钧,三十斤也),文采千匹,苔布皮革千石。

——《汉书货殖列传》

材料四   及汉通西域,中国的丝绸,大量地运到中亚乃至地中海沿岸一带,成为国际市场上最著名的商品。中国的商人,并因此而有“丝绸人”之称。

——翦伯赞《秦汉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司马光认为“惟农最苦”的原因是什么?导致农民“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的政策性因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四,概括汉代纺织业繁荣与发展的表现。
(4)有观点认为:女性是汉代纺织业的主要劳动力,但“女性的劳动成果却被想当然的排除在经济学家的价值计算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2019-09-1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末清初张履详的《补农书》中记载了一个他设计的薄产十亩的经营方案:桑田三亩一家衣食,其余麦豆竹果鱼之收,按低标准计,足可抵十人之食,即年余五十石,扣除田粮等扰,至少每年可积余三十石。积十余年,除“养生送死”、读书外,还可买田数亩。该方案重在强调
A.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
B.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
C.精耕细作技术的应用
D.家庭经营的自给自足性
2019-08-29更新 | 393次组卷 | 29卷引用: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沂源县也成为民间文学类“牛郎织女传说”申遗成功的两个县份之一。


材料二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申圆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三   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牛郎织女传说”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小农经济的哪些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商业的因素”?出现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下列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自然因素制约农业经济发展
B.天灾人祸是农民贫困的重要原因
C.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
2019-08-26更新 | 48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9 .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己被铁搭(一种用人力操作的耕垦农具)所取代。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A.大量高产农作的引进
B.人口增长快,剩余大量劳动力
C.使用牛耕的成本太高
D.农耕经济的分散性和封闭性
2019-08-23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8月)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凌平《人类运动休闲发展历程的回溯》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人类运动休闲活动”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