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中叶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有史料这样藐视17世纪苏州发生的新变化:“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对这一变化解读最准确的是(     
A.官营手工业发展极其迅速B.工商业市镇大量崛起
C.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D.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2 . 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的苏州盛泽镇上的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他们织出的绸缎光彩润泽,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人们争相购买。几年后他们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施复夫妇意再添织机两百台,然官府不允,屡次扩资,均被压制。施复又请来船户,打造远洋帆船,意欲出海牟利,却反被官衙以勾结海盗的罪名强行收押。这个故事所反映的明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
①明代丝织业中已有了雇佣生产特征        ②中国经济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手工业者受观念影响缺乏进取精神        ④朝廷的抑商政策不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A.①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
3 . 广彩瓷又称“广州织金彩瓷”,形成发展于康乾时期。据记载,广东商人“于景德镇烧造白器,运至粤垣公行,另雇工匠,依照西洋画法,加以彩绘,于珠江南岸之河南开炉烘染,制成彩瓷,以件计资……然后售之西商”。广彩瓷的产销,反映出当时
①制瓷行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②“西学东渐”在生产领域的体现
③经济政策影响生产经营④商业资本参与手工生产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2-03-1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实验班)历史试题
4 . 据《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成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业,忻织泞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该材料反映
A.私营纺织作坊兴起B.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D.自然经济走向解体
2021-11-07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神宗实录》载“吴(苏州)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这反映出明朝后期
A.农业发展增加自由劳动力B.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C.手工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D.机器生产日益普及
6 . 宋代《吴郡志》里的“天上天堂,地上苏杭”让苏州闻名天下。以下关于苏州的历史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苏经缫丝厂的创办 ②苏州属“江南道” ③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A.①④②③B.②④③①C.③①④②D.④②①③
7 . 明朝蒋以华在《西台漫记》中描述当时苏州的经济景象,“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主,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这主要反映了(        )
A.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困苦B.雇佣劳动关系的发展
C.自然经济快速走向解体D.手工工场的普遍建立
2020-02-11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测历史试题
8 . 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这样的思想,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直接影响是
A.农民购买力下降,市场狭小
B.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不利于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D.有利于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9 . 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以上现象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有利于巩固统治
D.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019-01-30更新 | 391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浙江省宁波市六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10 . 纺织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透视出中国历史发展变化的时代特征。

材料一明朝中期之后,苏州所属的太仓、嘉定,“比闾以纺织为业,机声轧轧,昼夜不休,贸易惟花布”,松江各地则“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有人描述河南的情况:“中州沃土,半植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徐光启也说:“今北方之吉贝(木棉)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海而鬻诸南,布则泛海而鬻诸北。”

——根据《历史学科专题讲座》摘编

材料二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通州)产之棉,力精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下走(我)寸心不死,……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

——张謇《大生纱厂厂约》

材料三1905年3月(清光绪三十一年二月)宁波商人戴瑞卿在江东建立“和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浙江有名的民族纺织企业。1953年底,企业负责人商议提出公私合营的申请得到批准,和丰纱厂结束了近半个世纪来私人经营的局面,走向新生成为全体人民的企业。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丰纱厂创造了众多优质品牌,产品走向国际市场。1998年,随着改革的深化,该厂融入宁波维科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逐步成为一家经营群体和骨干职工控股、国有和社会法人参股的股权多元化的现代企业集团。

——《和丰蝶变——宁波近现代工业文明缩影》摘编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中期之后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从技术积累和社会需求的角度,说明形成上述状况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大致时间。分析张謇在该时间创办大生纱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说明,建国之后“和丰纺织企业”的性质发生过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和丰企业”性质变化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