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中叶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自明朝后期起,农业、手工业、商业各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以下关于这些新现象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推广种植,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B.全国普遍开设工场,雇佣自由劳动力进行大规模生产
C.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
D.兴起的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2 . 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 ……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反映出当时
A.工商业市镇的快速发展B.私营手工业发展环境宽松
C.市民阶层队伍不断壮大D.手工业出现新生产组织方式
3 . 厉以宁在《资本主义的起源》指出:“私人雇佣关系不一定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但它可以转化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这种转化是有条件的,生产力水平是一个条件……体制原因是另一个条件,只有在适当的体制下,才有转化的可能。”材料的观点是
A.近代中国可以发展到资本主义B.雇佣关系不等于资本主义萌芽
C.封建社会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D.生产力水平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2021-02-06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荆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D.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较快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李伯重所著《明清时期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年)》——书的内容梗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从材料中提取一条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解读。(要求写明信息,注意史论结合,语言表述简洁)
2020-08-26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天门、潜江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据史料记载,清代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惟有不法之徒……众叫歇,勒加银,使机户停织,机匠废业。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丝织行业的生产技术大幅提高B.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丧失
C.民营手工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D.机户和机匠的矛盾不可调和
2020-08-2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中叶,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东南沿海地区的制茶、造纸、印刷、丝织、冶铁、制瓷等手工业行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中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由手工业者分化产生的作坊主和工场主,一是以商人为代表的商业资本直接支配生产。从手工业者分化上升为工场主的比较少,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的这条途径占主要地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西欧大约同时,以后的发展却比西欧慢,直到19世纪40 年代,手工业中资本主义萌芽占的比重仍然微不足道,尚未进入工场手工业时期。

——王玉茹《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内邮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引进西方的机器、人才,创办现代工业。他们是一些握有军政大权的皇室贵族与地方督抚。他们兴办现代军事工业以“自强”,兴办现代民用工业以“求富”……5年后,一大批原来的状元、进士、举人弃官从商,开办工厂,大量商业企业兴起。商办企业都是民营企业,生产是满足社会消费。商办企业成为工业中的主导力量。中国现代工业开始摆脱此前的畸形道路,走上了一条新的正常发展道路。

——赵德馨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中国近代工业跟19世纪60年代相比发生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020-08-1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明朝中后期在苏州和杭州的丝织业中,些机户购买织机,开设机房,出现“机户出资经营,机工对工受值”的情况。这机户与“机工“属于
A.主仆关系B.雇佣关系C.租佃关系D.依附关系
9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中说道:“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这些商品包括武器、纺织品、陶器、皮革制品、服装和酒等。另外,政府还完全控制了全体人民所需的基本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如盐铁等。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腐化和堕落,因为朝廷官员能够利用他们的特权地位去操纵国家垄断商品来为个人牟利。”这段话揭示了中国
A.古代私营工商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C.历代政治出现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
D.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2018-10-05更新 | 258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2-2013学年湖北孝感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比较西方社会的转型与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状态可知,明朝中后期的政治思想、商业资本运作和科学技术等保持着大体与西方社会同步发展和较为顺畅的交流。欧洲近代化开始于15世纪至16世纪初的环球航行之后。在倡导“人文主义精神”的文艺复兴蓬勃开展之际,中国的阳明心学也正在席卷中华大地,李贽等人的反封建思想之锐利也不逊色于欧洲启蒙思想家。在经济领域,无论东南沿海、华北乡村,手工业和商业生产领域都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此时的中国与世界越来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中西间的政治、经济、宗教和科学技术活动交流日益密切,由西方传教士输入的欧洲近代科学知识,也为中国一些有识之士所接纳;中国的商品市场因为有许多国家的参与而纳入世界体系。

——摘编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   西欧诸国的海上贸易和殖民活动,得到了本国政府的大力支持。西欧各国王权实行的是重商主义政策,而中国的封建专制皇权则恰恰相反,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大明皇帝的统治者对世界形势懵然不知,当葡萄牙人进入澳门时,他们仍处之泰然,丝毫没有感到这是处于重大转折中的西方殖民力量伸入东方繁荣第一个触角。中国的私人海外贸易既然得不到政府的保护而未能充分发展,也就不能通过海外贸易而积累足够的货币资本,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明朝中后期中国和西欧推动社会转型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与西方国家相比明朝中后期中国政府的主要行为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