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中叶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明中后期,在著名的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利用积累的资金,购买几张至几十张织机,开设机房——手工工场,雇佣几名至几十名机工进行生产。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场属于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B.小农经济C.资本主义萌芽D.商品经济
2 . 据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所编《重辑枫泾小志》记载,康熙初年,上海枫泾织布局众多,局中所雇佣的染匠、砑匠多是江宁人,民众恨其扰民,聚众设计将其杀死数百人。此材料反映了手工工场的发展
A.冲击了封建统治B.危害了社会治安
C.受困于社会环境D.缺乏了配套措施
2021-02-26更新 | 203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合肥滨湖寿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B.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
C.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2020-07-2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在棉纺织业中心松江,一些商人开暑袜店,利用雄厚资金购进大量的有尤墩布,分发给当地男女居民缝制暑袜,计件付给工钱,再将暑袜拿到店里出售获利。这反映了( )
A.当地男女成为独立的手工业生产者B.暑袜店已成为手工工场
C.当地男女成为专门被雇佣的生产者D.商业资本进入生产领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内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应该是
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
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2019-07-2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一中、六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下列各项能够体现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特征的是
①经济作物发展迅速
②开始出现手工业中心
③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④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 . 清政府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该规定从实质上反映出
A.资本主义萌芽危及封建王朝的统治
B.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C.清政府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
D.纺织业内部出现了不正常的兼并现象
2019-05-16更新 | 344次组卷 | 27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土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这种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国家赋税收入锐减
B.自耕农数量减少
C.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D.土地兼并加剧
2019-05-14更新 | 121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0年安徽省双凤高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英格兰拥有373个市镇,根据规模和功能分为三种类型:一种300~400人口的小城镇,市场的影响所及为周围几英里的农村;第二种是人口在600~1000人口的市镇,几乎所有的郡都有6个这样的市镇;最大的市镇在郡府所在地,英国东南部五大郡中各有两个彼此竞争的郡城,具有悠久的自治传统,在经济和思维方式上影响着广大农村。

——徐浩《中世纪西欧市场和市集制度探析》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第七章》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中、英两国市镇发展的异同,分析促进英国市镇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英市镇经济发展的不同结果,并简析其原因。
2019-04-13更新 | 1271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分层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