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2019-01-30更新 | 1522次组卷 | 51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江苏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茶从“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至今,已有近五千年的历史。商朝以前,茶被视为珍物。六朝时期,我国佛教盛行,茶与佛教产生互动,促进了茶文化的萌芽。唐朝时期,茶叶品种更加多样,产量也更高。同时随着茶叶贸易活动不断完善,大众饮茶习惯逐渐形成。唐代大量与茶相关的作品出现,如茶诗、茶画等。世界上第一部专门写茶叶的著作《茶经》出现,其内容丰富,包含生物学、生态学、制茶学、分类学及数理学等一系列学科知识,还包括当时盛行的一些关于茶文化的传说、史记资料、诗词歌赋等。

——摘编自郝祁花《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演变及内涵研究》

材料二 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的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艾伦·麦克法兰,【英】艾丽斯·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19世纪茶文化在英国盛行的原因,并分析英国社会饮茶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茶文化在世界传播的积极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明初以前,向朝廷进贡的茶是将采摘的茶叶制成茶饼,后来改为进贡茶芽。江西的茶农精心研究,制出了如铅山县河口镇的“河红”,婺源县的“婺绿”、义宁州的“宁红”等名茶,使江西茶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抢手货。材料说明了明初
A.商品经济发展促进茶业繁荣B.江西制茶技术进步
C.制茶业出现生产关系的变革D.江西是制茶业中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明清时期, 长江、大运河是联通东西、南北两大通道;同时政府厉行“海禁”、“闭关锁国”,导致大量沿海港口关闭。这些因素助推了
A.高产农作物的输入与推广B.江浙市镇经济日益繁荣
C.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D.白银资本大量流入中国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英格兰拥有373个市镇,根据规模和功能分为三种类型:一种300~400人口的小城镇,市场的影响所及为周围几英里的农村;第二种是人口在600~1000人口的市镇,几乎所有的郡都有6个这样的市镇;最大的市镇在郡府所在地,英国东南部五大郡中各有两个彼此竞争的郡城,具有悠久的自治传统,在经济和思维方式上影响着广大农村。

——徐浩《中世纪西欧市场和市集制度探析》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第七章》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中、英两国市镇发展的异同,分析促进英国市镇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英市镇经济发展的不同结果,并简析其原因。
2019-04-13更新 | 1272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清代乾隆年间的《生意世事初阶》将商贾之理财视为居家之急务,并与为官出仕,“出而裕国”相提并论;《贸易须知》更是希望学习者“研求温习,玩味熟思”,并把“异日有成,出人头地”的希望寄托于经商之上。据此可知当时
A.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B.工商皆本观念开始出现
C.新商业伦理逐渐构建D.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冲击
2022-04-18更新 | 263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2届高三高考考前模拟(二)历史试题
7 . 宋朝和明清时期,我国商业非常繁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海外贸易……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摘编自谢和耐(法国)《南宋社会生活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是徽商、晋商、闽商、粤商、等聚集着众多商人的商帮的行为,与以往个别商人的经营活动,已不可同日而语。国内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是大宗商品在不同的经济区内交换,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经贸区。江南经贸区是在江南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发达的丝织业、棉纺织业等基础上形成的。江南向全国输出的主要是相对高值的丝、棉纺织品,从全国输入的是低值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如粮食、大豆、蓝靛、木材、纸张等。

——摘编自唐文基《16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萌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商业方面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
(3)有学者认为,商品经济繁荣促使明朝中后期萌动社会转型,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随着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宋朝对社会经济部门的掌控,只限于传统农业和少数最重要的商品,而对于新兴的商业、金融业与作坊手工业则管理宽松。这表明
A.宋朝失去对经济的掌控能力
B.商品经济发展动摇宋朝统治基础
C.新兴的行业拥有了发展空间
D.新兴行业冲击自然经济传统地位
2019-03-10更新 | 1638次组卷 | 19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苏省泰州中学、宜兴中学等校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试卷(4月份)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易经》对周初商业贸易活动有如下记载:“农功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易所无。远行贾卖……用所得珍异,孝养其父母。”由此可知周初(     
A.职业商人群体逐渐形成B.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C.儒家思想影响商业活动D.商业逐利意识相对淡薄
10 . 历史学家根据敦煌文书考证出唐代敦煌县城内建有儒风坊、永宁坊、修文坊、定难坊、政教坊、钦贤坊、怀安坊、释教坊等,由此可知唐代(     
A.长安城的坊市规划最早超源于敦煌地区
B.除长安城外,也有其他地方实行坊市制
C.所有城市依照坊市制进行规划和管理
D.长安城的坊市制对各地城市的规划影响巨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