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明朝时期白银的货币化

材料一   明初,赋税征收以米麦等实物为主,钱钞的数额及比重并不大。明英宗即位后,弛用银之禁,折收“金花银”。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在全国性的赋役改革中,推行“一条鞭法”,将丁役、土贡等各项均归并于田赋之中,“计亩征银”。随着商品交换的频繁与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社会对货币的需求量大为增加,这客观上要求贵金属充当货币。这无疑确立了白银的重要地位,使白银成为社会不可或缺的支付手段。而且随着宝钞跌价,白银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

——摘编自孙良玉《试论明代的白银货币化》

材料二   16世纪,海洋成为时代的主题。全球化从海上拉开帷幕,一个整体世界从海上连接了起来。白银是促使全球贸易诞生的重要因素。布罗代尔曾说:“贵金属涉及全球,使我们登上交换的最高层。”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也是最大的白银需求国之一,直接影响了白银作为国际通用结算方式用于世界贸易。这种国际交换关系,一端联系的是中国商品,另端联系的是白银,中国市场网络的延伸,将世界各处的白银吸纳进来。与此同时,中国商品走向世界,市场扩大到全球范围,形成了全球性市场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总体视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白银地位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白银货币化对中外贸易的影响。
2022-05-07更新 | 21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八)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盖口分、世业之田坏而为兼并,租庸调之法坏而为两税”。

——摘编自《新唐书·食货志》

材料二   户无主客(外来户),以见居为簿(以当时居住地为准登记户籍)。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

——摘编自《旧唐书·杨炎传》

材料三   如果汉代和宋的经济增长分别被称为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商业革命,那么1500年到1800年的大扩张就是第三次商业革命。这次革命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白银在明清经济中扮演了铜钱在宋代经济中的角色,农民在市场出售粮食以获取白银,这使得部分农民从粮食转向种植其他更有利可图的经济作物。城市发展是地方市场繁荣发展的回应,主要发生在作为中间市场的城镇层面,这些城镇的发展比整体的人口增长更迅速,并在基层地方市场和更大的省会城市间提供了纽带。在丝绸和棉花贸易中,城市里的商人资本家常常组织和投资从纺织到染布的全过程——类似17世纪欧洲的“包出制”。当时中国并未发展出全国性的经济,区域经济仍是大多数经济活动的核心,尽管各区域在体量上与一个欧洲大国相当。

——摘编自【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税法实行的原因及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三次商业革命”的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