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徒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材料二   光绪十五年(1889),张之洞移任湖广总督之后,原订炼铁厂设备也随之改运汉阳。铁厂厂址选定汉阳龟山山麓,189011月动工兴建,光绪十九年(18939月建成,光绪二十年(1894)投产,属于官办企业。由于铁厂是完全的官办企业,弊端丛生,从光绪二十年投产到光绪二十二年,亏损累累……朝廷已经无力支撑如此大的国企亏损,只好将官办改为官督商办,由盛宣怀接手,招募商股,铁厂慢慢艰难运行。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盛宣怀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申请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一,经清廷批准后,遂遵照商律股份有限公司条例,在农工商部注册,改官营为商办。

材料三   经济总量是世界第二,中国制造行销全球;不再怕和老外打官司;中国企业走出去;汽车,电信资费越来越便宜;全球同步看大片;外资银行触手可及;纺织业农业等历经风雨;学会按国际规则办事;悄然更新的发展观念。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汉阳铁厂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两次转变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简要归纳中国入世对中国与世界的主要影响?
2022-04-28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家校协作三轮练(一)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宋朝开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宋代政府在对农业与商品经济关系的处理上出现了许多与历朝的不同之处。唐朝的“坊市制度”在宋代被取消,此举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重农抑商情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国家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因而商业的发展只能对统治者有利,而不会影响其统治地位。宋代仍然把农业放在经济发展首位并注意改进农业生产工具,奖励垦荒,因此,至天圣年间(1023~1033年)农业得到很大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手工业的兴旺,造船的发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这时指南针已普遍用于航海。造纸、雕版印刷、火药均已出现。此外,纺织、制瓷、矿冾等各部门都有显著发展,各业作坊规模之大,超越前代。

——摘编自邓晓影《宋代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的提高》

材料二:到了晚明时期,由于玉米和番薯等新的粮食作物的引进和推广,粮食生产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由于经济效益可观,种棉和养蚕更是蔚然成风。各地商品的种类比以往更丰富,而这又进一步促使工商业专业市镇的大量兴起。如松江,是明代最著名的棉纺织业中心,有众多手工业专业市镇和商品集散地,其中朱泾镇“四乡盛产棉花,乡人精于纺织,所产标布质地精细”。随着经营范围的扩大、资本的增多、竞争的激烈,开始产生了一批商业集团,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商帮。其中最著名的是徽商,不仅人数多,而且资本雄厚,经营多种行业。在明清之前,人们都以习儒或做官为一生的奋斗目标。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四民观”和“工商皆本”思想的出现,许多文人学士也开始加入到从商队伍中,“弃儒就贾”成为当时的风气。但是商业化的发展也进一步刺激了社会的世俗化,社会的商业化使人心趋于机械、变诈,人们唯利是图。

——摘编自陈君齐洋锟《晚明的商业发展与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明商业发展的表现及影响。
2021-12-25更新 | 443次组卷 | 15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部分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6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后期,蚕桑、棉花、茶叶、丝绸、棉织、陶瓷、玉石、刻书印书、造船、酿酒等生产不断发展;明中期以前的商品流通主要是奢侈品或区域调剂式的流通,其后主要以人们日常需要的粮食、棉花棉布、丝绸等太宗商品为主;隆庆时徽商黄汴的《天下水陆路程》一书,列出全国水陆路程143条己所有这一切,促使着一个个地域性商帮在全国各地先后崛起。

——摘编自范金民《明清商人商帮与地方文化》

材料二   明清商帮的活跃在当时引发了“竞以求富为务”“吾郡或右贾而左儒”的价值观念转变,孕育了以浙东学派为代表的强调“经世致用”、提倡“四民皆本”(“五、农、工、商”称为四民)的学术思潮。该研究证实,在历史.上有商帮兴起的县,当地居民自主创业的概率、选择以私营企业雇主以及自营劳动者为职业的概率均有提升。换言之,即历史上商业繁荣、商帮组织活跃,所形成的传统商业文化鼓励着当代居民的创业行为。

——摘编自周黎安《明清商帮跨越时空的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商帮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商帮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 . 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中西的重要通道,也是今日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渊源。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从汉代多种史籍来看,汉武帝之时张骞“凿空”正式开通了丝绸之路。经元狩二年(前121年)春夏的两次战役之后,西汉已基本将匈奴的势力从河西驱逐出去。控制河西走廊后,西汉逐步设置了郡县,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还将移民屯田扩展到西域。汉长城在当时称为“塞”,包括城、障、燧、亭等设施的汉塞集军事防线与交通渠道为一体。将长城延伸至河西、西域,有力地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

——摘编自荀长玲,徐黎丽《两汉对丝绸之路开通与维护的贡献》

材料二宋代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明显提高,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中国商船的远航能力大为加强。更重要的是宋代社会经济发展远超前代,私人海上贸易在政府鼓励下得到极大发展。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商路。对外贸易非常活跃,商业的繁荣程度居世界领先地位。繁荣的海外贸易也为宋政府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南宋时期“市舶之利,颇助国用。”

——摘编自许尔君《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现实与未来》


(1)根据材料一,简述汉代开拓与维系丝绸之路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白银成为赋役缴纳手段后,改变了整个赋税财政体系的运作机制。明中期开始越来越重要的白银,主要不是作为流通手段在市场上发挥职能,而更多地作为支付手段,被用于处理权力和资源的再分配。白银确实被广泛应用,但流通的结果是白银大量流入权力运作的体系。在这种情况下,白银流通就不必然伴随着市场发育,甚至可能导致市场的萎缩。

——摘编自刘志伟《贡赋体制与市场》

材料二   大量贵金属源源不断流入欧洲,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投机活跃。价格波动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欧洲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白银的流通为何没有推动中国的近代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白银大量流入欧洲所产生的影响。
2022-05-15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辽宁专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代营口盐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明末至康熙十八年(1679年)。营口地区设置了二十个盐场,隶属奉天府尹,各盐场管理事宜由州、县负责。

第二阶段。康熙十八年至康熙三十年(1691年)。清朝一面招募商人领盐引纳税煎盐,同时发布谕旨,“(汉人和流民)有情愿煎盐发卖者,听取自由贸易”。

第三阶段。康熙三十年至成丰十一年(1861年)。在这一百七十年中,“听民自由晒卖,自是奉天无课税者”。

第四阶段,咸丰十一年至宣统三年(1912年)。光绪三年(1877年),营口二道沟设立盖平盐厘局,规定每外运盐一石纳东钱二千四百文。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举办新政筹办学堂经费为名,每石盐又加收东钱一千二百文。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延发布试办督销谢旨。各监厘分局监督销售以达到规定税额,按照每斤盐加价东钱四文收缴课税。

——摘编自张秉宽《从萌芽到鼎盛一清代的营口盐业》


(1)根据材料,概括清代营口盐业政策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并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营口盐业政策变化的原因。
2022-05-21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2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期,长安有108坊,东都洛阳有103坊,扬州、苏州约有60坊,沙洲仅有4坊,市、坊严格分开并将居民区用围墙圈起来,实行坊里邻保制、按时启闭坊门制、宵禁制等。坊市制度的最大作用莫过于创设了一个法治的城市商业空间。

材料二   明清时期,南京、苏州、杭州的府城都是全国级别的丝织业中心。然而,江宁府本地不产优质生丝,苏州府境内的生丝生产规模也不大,远不及嘉、湖。所以,南京、苏州的商人每年都会去嘉、湖采购优质生丝,然后运往府城给各个作坊的生产供货;杭州因为离原产地较近,所以往往不需要中间商,商业资本操纵手工业生产的特征不明显。

——摘编自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以苏州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城市管理的主要举措,并指出这些举措的最大作用。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记载,东汉建武年间已经出现夜市。当时,夜市数量屈指可数,呈点状分布于西北、西南边境等地区。交易类型为商贸性夜市,有集市贸易和关市贸易,或以物易物,或货币交易。交易主体主要为本地居民、各地商人及匈奴等周边少数民族部落。

——摘编自倪根金《汉代夜市考补》

材料二   1984年,广州设立了全国第一个灯光夜市——西湖路灯光夜市,主要由个体户提供各类商品、服务。当时有人说:“今天欧美或日本的时装界推出什么新款时装,两天后香港的时装界就会生产出了一模一样的成品,一个星期后,广州的灯光夜市上就可以见到这些衣服的影子了。”此后,全国各大城市掀起了开办灯光夜市的热潮,如南京三牌楼夜市、上海彭浦夜市、厦门定安夜市等。

——摘编自王政淇等《中国为什么要发展夜间经济?》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夜市的特点,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80年代城市夜市热潮兴起的意义。
2022-02-25更新 | 370次组卷 | 7卷引用:历史(辽宁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征南越以来,欧洲通往东亚的海上贸易常由波斯湾经印度洋后,再绕马来半岛航行至日南、交趾两港。天竺国(印度)大秦国(罗马)等国往往由此沿海岸的近海航行至我国。281年外国商船改道至广州泊岸后,狮子国(斯里兰卡)蜀宾(克什米尔)扶南(柬埔寨)顿逊(泰国)狼牙修(马来半岛)丹丹(马来半岛)阁婆(印度尼西亚)婆利(婆罗洲)等数十国也多次遣使朝贡,“舟舶继路,商使交属”。东晋时期曾限制铜等用品在广州出口,并选派廉吏担任地方官以遏制官吏借外贸营私之弊。乘搭商人的海舶往来南海的僧人也越来越多。

——摘编自邓端本《两晋南北朝时期广州外贸考略》

材料二 唐代以广州为起点的交通,北可抵长安、洛阳,东北与江南沟通,西出南诏可达南亚诸国,东通闽、浙,南达沿海州府及海南岛,具有全方位的交通路线。杜甫所作之诗“宝贝休脂膏……海胡舶千艘”描绘了当时广州贸易之盛。

——摘编自陈伟明《唐五代岭南道交通路线述略》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到南朝时期广州作为口岸城市崛起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广州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10 . 民以食为天,我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材料一   北宋东京当时的饮食文化,被视为中国饮食文化史上辉煌的里程碑,在烹饪文化方面,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市场上有正店(酒楼)、食店、拍户、脚店,分等划类,遍布全城。南食、北食、川饭胡饼,各地风味竞相献艺,坊、市不分,夜禁取消。大型酒楼达72家,规模宏伟,每店均可容千人以上宴饮。设备精良,各正店(酒楼)设施豪华,均以银器待客,成为中国烹饪史乃至世界烹饪史上社会酒楼的独例。在服务方面,博士卖酒,响堂行莱,歌舞伴宴,换汤斟酒;外办宴席,则“四司六局”全套服务。品种、技术各有特色,酒楼菜肴、食店小吃、川饭、分茶、胡饼、素馔,异彩.纷呈,难以尽数。宫廷宴会用酒9盛,佐食品种精美丰盛,每盏酒后有歌舞、杂技、相扑、踢球表演,场面宏伟。

——摘编自刘洋《宋代:中国饮食文化的第三个高峰期》

材料二   当时就出现两个名词,一个是大食堂、一个是小吃店,1956年以后公私合营并店,过去的小企业,二三十人、四五十人的小企业一下变成一个大食堂,一二百人了....公私合营以后由小变大,就是综合起来了。比如我在菜市口这一片,当时卖小吃的挺多,就集中起来一个大店,变成小吃店了,所有小吃都集中起来了,原来你那一个小摊儿、他那一个门脸儿,这样集中起来便于管理。使这些人既有生意,又有营生之道,统一实行工资制。这样这个企业本身,各种风味虽然都在一起,但是实行工资制度,不是你自己经营了,就是合营了。那么一些大的饭馆呢?也是几家合在一起,就变成一个大食堂。

——摘编自杨原《变迁中的北京“勤行”:陈连生口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饮食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捐出新中国成立后餐饮业出现了什么新形式,并分析原因。
2022-03-05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2022届高三3月份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