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域道通以后,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为一体,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深适的意义。除此以外,中原同西域乃至更远地区之间,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西域的葡萄、石榴、苜稽、胡丘、胡麻、胡瓜、胡蒜、胡桃等植物,陆续向东土移植;西域的良马、索驼、各种奇禽异兽以及名贵的毛贸品,也都源源东来。以后,佛教和佛教艺术也经中亚传到西域,再向东土传播,对于中国文化发生了根大的影响。中原地区则向西域输送大量的丝织品和金属工具,并把铸铁、畲井(包括并渠)的技术传到西域。这种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也丰富了中原汉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摘编自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上、下)册》

材料二 宋朝对外贸易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西汉丝绸之路开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对外贸易的特点。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宋朝开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宋代政府在对农业与商品经济关系的处理上出现了许多与历朝的不同之处。唐朝的“坊市制度”在宋代被取消,此举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重农抑商情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国家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因而商业的发展只能对统治者有利,而不会影响其统治地位。宋代仍然把农业放在经济发展首位并注意改进农业生产工具,奖励垦荒,因此,至天圣年间(1023~1033年)农业得到很大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手工业的兴旺,造船的发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这时指南针已普遍用于航海。造纸、雕版印刷、火药均已出现。此外,纺织、制瓷、矿冾等各部门都有显著发展,各业作坊规模之大,超越前代。

——摘编自邓晓影《宋代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的提高》

材料二:到了晚明时期,由于玉米和番薯等新的粮食作物的引进和推广,粮食生产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由于经济效益可观,种棉和养蚕更是蔚然成风。各地商品的种类比以往更丰富,而这又进一步促使工商业专业市镇的大量兴起。如松江,是明代最著名的棉纺织业中心,有众多手工业专业市镇和商品集散地,其中朱泾镇“四乡盛产棉花,乡人精于纺织,所产标布质地精细”。随着经营范围的扩大、资本的增多、竞争的激烈,开始产生了一批商业集团,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商帮。其中最著名的是徽商,不仅人数多,而且资本雄厚,经营多种行业。在明清之前,人们都以习儒或做官为一生的奋斗目标。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四民观”和“工商皆本”思想的出现,许多文人学士也开始加入到从商队伍中,“弃儒就贾”成为当时的风气。但是商业化的发展也进一步刺激了社会的世俗化,社会的商业化使人心趋于机械、变诈,人们唯利是图。

——摘编自陈君齐洋锟《晚明的商业发展与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明商业发展的表现及影响。
2021-12-25更新 | 443次组卷 | 15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后期,蚕桑、棉花、茶叶、丝绸、棉织、陶瓷、玉石、刻书印书、造船、酿酒等生产不断发展;明中期以前的商品流通主要是奢侈品或区域调剂式的流通,其后主要以人们日常需要的粮食、棉花棉布、丝绸等太宗商品为主;隆庆时徽商黄汴的《天下水陆路程》一书,列出全国水陆路程143条己所有这一切,促使着一个个地域性商帮在全国各地先后崛起。

——摘编自范金民《明清商人商帮与地方文化》

材料二   明清商帮的活跃在当时引发了“竞以求富为务”“吾郡或右贾而左儒”的价值观念转变,孕育了以浙东学派为代表的强调“经世致用”、提倡“四民皆本”(“五、农、工、商”称为四民)的学术思潮。该研究证实,在历史.上有商帮兴起的县,当地居民自主创业的概率、选择以私营企业雇主以及自营劳动者为职业的概率均有提升。换言之,即历史上商业繁荣、商帮组织活跃,所形成的传统商业文化鼓励着当代居民的创业行为。

——摘编自周黎安《明清商帮跨越时空的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商帮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商帮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时的明朝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和核心经济体,在对外贸易中保持着巨大的顺差。中国的瓷器、丝绸的出口在世界贸易中占有主导地位,而这些商品的出口换来的大量白银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白银的“终极秘窖”,以平衡中国几乎永远保持的贸易出口顺差。私人海上贸易与白银货币化的双向互动,见证了明朝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并且成为了明朝走向世界的纽带,使得明朝参与了世界贸易体系的初步架构,在世界贸易的整体化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陈延轩《浅析明朝私人海上贸易与白银货币化之关系》

材料二   与此同时(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外国进口商品的数量和种类大幅度增加,倾销地区的范围更加扩大。同时中国丝、茶等大宗商品及其他商品的出口量也不断增加。由于英人赫德、李泰国长期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一职,致使出口商品的销售价格不断下跌,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开始逐渐处于不利地位。在国内某些地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城乡各地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许多手工业工人和部分农民破产失业,其中的一部分成为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雇佣工人。

——据田兵权《试论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的演变》

材料三   地理大发现……表现之二,是促进了世界人种的大规模流动,世界人种的地理分布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白种人跨出了欧洲,首先来到非洲,接着征服了美洲,并就此定居下来。美洲的原有居民印第安人遭到残酷地虐待与屠杀,人口锐减,造成美洲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最终导致了大量的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做奴隶。结果,美洲出现了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种汇合。不同种族之间的通婚造成许多混血种人,种族之间的联系空前加强。

——据池小平《地理大发现的基本动因和重大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国在中外贸易中的地位,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领域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人种流动产生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描写了大相国寺的繁华:“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奇善,无所不有。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庭中设彩模露屋义铺,卖䈬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腊脯之类。近佛殿,孟家道院王道人蜜煎、赵文秀笔及潘谷墨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绦线之类。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及诸路散任官员土物香药之类。后廊皆日者货术、传神之类。”可见大相国寺庙会的空前盛况,到这里来做买卖的不但有大小商贾、普通市民,还有小手工业者、官吏以及寺观的道士和尼姑等。庙会期间,大相国寺人山人海。

——摘编自宁欣等《中国通史大师课》

材料二   明中后期,南直隶的徽州、苏州、松江和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等地常有赖江西、湖广米粮的输入。万历时陈继儒说“向吴中不熟,全恃湖广、江西”。明末吴应箕也说,江南半仰给于江、楚、庐、安(泛指两湖、江西一带)之粟(泛指粮食)。金声的《金忠节公文集》常提到休宁(今属安徽黄山,明代属徽州)缺米而江西遏籴(禁止购买粮食)的尴尬情形。

——摘编自范金明《明代地域商帮兴起的社会背景》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都会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中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米粮贸易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022-03-1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鹤庆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天圣元年(1023年),因现实需要,官方成立专门的纸币发行れ构“益州交子务”,将交子固定面额,以铁钱作为发行的准备金,规定了每张交子的使用年限为两年或三年宋朝后期为解决财政困难和军费供给不足的问题,大量增印纸币,准备金却不足,同时将交子的使用期限延长至四年,导致纸币贬值、物价高涨,出现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交子甚至贬值为原来的百分之一。

——摘编自郭政《试论宋朝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

材料二 全面内战爆发后,为了维持战争的庞大开支,国民政府无限制发行纸币。1948年前八月纸币发行量相当于1937年的47万倍。同时,投机商人纷纷抢购物资,囤积居奇,进行黑市贸易。随之而来的就是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从上海的米价来看,每担大米1月份值法币150万元,5月份值580万元,8月份值6500万元。

——摘编自龚书铎《中国近代史1919~1949》

材料三 新中国面临一个经济上千疮百孔的烂摊子,财政困难,物价飞涨。党和政府采取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同上海等大城市的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到1950年,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为了从根本上稳定物价,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出现物价飞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物价飞涨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稳定物价的措施,并简析稳定物价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类型货币名称始末
金属货币宋钱第一代为北宋的宋通元宝,此后一直铸币至南宋来年。
纸钞后蜀交子北宋初年曾于四川地区所流行的票据和纸币,宋太祖曾下令回收,改以铁钱使用。
金属货币铁钱宋太祖曾下令回收交子,改以铁钱使用。至1023年,南宋政府发行纸币新交子,铁钱进而被交子取代。
纸钞私交子天福四年(1020年),地方政府益州知州寇城一度下令取缔交子,并将交子铺封闭。天董元年(1023年),中央下令交于铺停止度行交子,已发行的交子全部回收。
纸钞官交子始于天圣元年(1023年),终至宝信四年(1256年),改钱引为四川会子。
纸钞四川会子宝佑四年(1256年),原北宋的官文字改制为四川会子。
纸钞关子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通行的一种暂时性纸币,有司国癸州屯兵,请格办合月钱。而路不通舟,钱重难致,乃通关子付癸州。
纸钞临安会子(东南会子)南宋时的纸币,绍兴三十年(1160年)于临安首度发行。于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终结。被“见钱关手”所取代。
纸钞“见钱关子”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丞相贾似道发行“见钱关子”,后被光钞所取代。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两宋时期货币发行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宋时期货币不断改革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