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宋朝开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宋代政府在对农业与商品经济关系的处理上出现了许多与历朝的不同之处。唐朝的“坊市制度”在宋代被取消,此举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重农抑商情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国家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因而商业的发展只能对统治者有利,而不会影响其统治地位。宋代仍然把农业放在经济发展首位并注意改进农业生产工具,奖励垦荒,因此,至天圣年间(1023~1033年)农业得到很大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手工业的兴旺,造船的发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这时指南针已普遍用于航海。造纸、雕版印刷、火药均已出现。此外,纺织、制瓷、矿冾等各部门都有显著发展,各业作坊规模之大,超越前代。

——摘编自邓晓影《宋代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的提高》

材料二:到了晚明时期,由于玉米和番薯等新的粮食作物的引进和推广,粮食生产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由于经济效益可观,种棉和养蚕更是蔚然成风。各地商品的种类比以往更丰富,而这又进一步促使工商业专业市镇的大量兴起。如松江,是明代最著名的棉纺织业中心,有众多手工业专业市镇和商品集散地,其中朱泾镇“四乡盛产棉花,乡人精于纺织,所产标布质地精细”。随着经营范围的扩大、资本的增多、竞争的激烈,开始产生了一批商业集团,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商帮。其中最著名的是徽商,不仅人数多,而且资本雄厚,经营多种行业。在明清之前,人们都以习儒或做官为一生的奋斗目标。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四民观”和“工商皆本”思想的出现,许多文人学士也开始加入到从商队伍中,“弃儒就贾”成为当时的风气。但是商业化的发展也进一步刺激了社会的世俗化,社会的商业化使人心趋于机械、变诈,人们唯利是图。

——摘编自陈君齐洋锟《晚明的商业发展与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明商业发展的表现及影响。
2021-12-25更新 | 443次组卷 | 15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1月)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在兴衰迭起中维持了千年,1453年被奥斯曼人灭亡。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控制着重要的商路,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地中海地区的商业中心。它的货币是国际标准交换媒介,帝国的出口转运贸易和国内商业达到了西方国家无法企及的水平,不仅推动了本身的经济文化发展,也促进了中世纪西欧贸易活动的复兴和城市的兴起,加快了整个地中海地区的商业活跃。拜占庭政府积极吸引各国商人进入帝国境内经营,把征收进出口关税的特权赐给了在东地中海地区进行贸易活动的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为意大利城市共和国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帝国的商人及其商品,对西欧摆脱其封建的自给自足经济,对意大利城邦走上控制地中海商业的道路,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拜占庭商业的不断进步,使帝国始终保持强大的国力,积累了雄厚财富,传下了由查士丁尼编纂的罗马法、由认真的学者们加以汇集、注释和保存的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的文学、艺术名著和宗教。

---摘编自徐家玲《拜占庭在中世纪地中海商业复兴中的地位》

材料二   唐朝长安城的坊市制度不仅进行了市与坊的划分,而且在市内又设有行与 肆。随着商业的繁荣,产生了许多新兴行业,如绢行、肉行、磨行、药行等。市坊制对市坊、行、肆的划分,推动了行业分工的细化。在商业发展的推动下,长安城内出现了南市与北市,城郊草市的繁荣扩大了城市规模,推动了古代城市化进程。市坊的划分将商业贸易空间规定在狭小的范围内,政府还运用行政法律手段限制市的规模的扩大。经考古勘测,长安城面积约为83平方公里,东西两市分别为 0.924平方公里、0.956平方公里,仅为长安城面积的 2.2%。市坊制下的商业贸易活动范围十分有限,无法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不利于商人扩大经营。市坊之下商业原有市铺已经划定,投身贩卖之业的平民不得不进行灵活性较强的流贩贸易。唐初,对坊市商贩征税为“三十税一”,后来变为“税十之一”甚至“税五之一”。中唐以后,管理者“大索长安城中坊市商贾所有积屯货物,意其不实,辄加榜捶,人不胜苦,有缢死者”,政府越来越腐化,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弊端显露,坊市制度走向瓦解。

----摘编自李小虎、卢川《从市坊制度看唐代商业发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拜占庭帝国商业繁荣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坊市制度的积极作用。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后期市坊萧条和走向瓦解的原因。
3 . 两宋时期的社会与经济出现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变动,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深刻转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沿袭了晚唐以来的土地政策,对合法的私人土地买卖不加干预,土地买卖愈益盛行,“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地主阶级的升降沉浮波动频繁。租佃制历五代而到北宋跃居主导地位,无地少地的农民承担地主土地的耕作,要按照契约的规定,保证缴纳所规定的地租,否则官府便要干预。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还可以受他人的雇佣而非地主的私属。各种分成制的产品地租代替了劳役,佃农有了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性去安排生产,从而使生产得到发展。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宋朝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已经生长出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随着商业发展,宋代商人的地位上升,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商人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交游权贵、为婚姻铺路,“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宋代时常发生榜下择婿,富商及高官争相择新科进士为婿,新科进士也愿意成为商人女婿。

——摘编自张其凡主编《中国大通史》(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宋代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的表现,并简析其社会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社会观念的变动。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交子宋朝发明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商业中的“赊”即信用关系,孕育出交子。起初是川峡一带,因铁钱分量重而价值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商人(尤其是大商人)极感不便,客观上需要一种容易携带的、轻便的货币。真宗时,成都十六户富商私造钱券,称为“交子”。后来,主持交子铺的豪商,挪用、吞没现钱,交子不能兑现,引起争讼,官府遂令收闭。但当地使用交子,已成习惯,骤然废除,商业活动大为不便。仁宗时,设交子务于益州,由官府发行交子。每界(期)发行额为一百二十五万六千三百四十贯,准备金为三十六万贯。交子以三年为一界,当界满时,制造新交子,调换旧交子。

起初,交子只在川峡流通。仁宗天圣时,推行到秦州。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人民币的发行1948年12月1日,在石家庄中华北大街11号原华北银行旧址,举行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挂牌仪式。同日,华北人民政府发布公告:“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之需要,特商得山东省政府、陕甘宁晋绥两边区政府同意,统一华北、华东、西北三区货币。决定:一、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二、于本年12月1日起,发行中国人民银行钞票,定为华北、华东、西北三区的本位货币,统一流通。”1948年12月7日,《人民日报》(华北版)发表社论:“我们解放区的货币正在配合着战争的胜利,迅速扩张它的流通范围,并把蒋币驱逐到它的坟墓里去。”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和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如东方天际一抹朝霞,预示着新中国的红日即将喷薄而出。

材料三   欧元大事记1957年《罗马条约(Treaty of Rome)》签订。

1969年3月,欧共体海牙会议提出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构想。

1971年3月,"维尔纳计划"通过,欧洲单一货币建设迈出了第一步。

1979年3月,在法国、德国的倡导和努力下,欧洲货币体系宣告建立,同时欧洲货币单位"埃居"诞生。

1986年2月,欧共体签署《单一欧洲文件》,提出最迟在1993年初建立统一大市场。

1991年12月10日,欧共体首脑会议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规定,最迟在1999年1月1日,经欧洲理事会确认,如达到"趋同标准"的成员国超过7个,即可开始实施单一货币。

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条约》生效。

1994年12月15日,马德里首脑会议决定将欧洲单一货币定名为欧元,取代埃居。

1995年12月确定统一货币为欧元。

1998年欧洲中央银行(European Central Bank)成立。

1999年1月1日,欧元在欧盟各成员国范围内正式发行,它是一种具有独立性和法定货币地位的超国家性质的货币,欧盟根据《马斯特里赫条约》规定,欧元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流通。


(1)根据材料一,归纳“交子”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交子”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一套人民币发行的重大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套人民币发行时的地位与现行人民币的地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说明欧元诞生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元诞生的背景。
5 . 中产阶级指的是那些在社会资源的占有上处在社会结构中间层的阶级,他们对推动社会进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怎样理解“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材料二   恩格斯在谈到商人时指出:“商人对于以前一切都停滞不变、可以说由于世袭而停滞不变的社会来说,是一个革命的要素”。春秋战国时期,“自由商人来到了这个世界,他应当是这个世界发生变革的起点”。

——《资本论》第三卷,第1019页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春秋战国时期“这个世界发生变革的”内容。

材料三   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材料四   徽商以儒商自居,经营致富后常常资助家人读书,据“中国第一状元县”《体宁县志》载:“明代徽州56万人口,书院多达54所。中国总计800多位状元中19位产生于休宁。”这些徽州人考取功名后,往往知恩图报,庇护徽商。

——摘编自纪录片《徽商》


(4)依据材料四分析与“状元”相关的选官制度是什么?请指出在这一制度影响下徽州人对经商、读书、做官三者之间关系上的认识。

材料五   至鸦片战争,这个古老的国度不情愿地敞开了大门,中国地域人才分布,也有了新的坐标系。……国学大师胡朴安评价说,“粤人好大喜新……有能以新学说、新主义相号召者,倡者一而和者千,数日之内,全省为之相应。”

——中国新闻网《聚焦科学桂冠“江浙现象”学者称仍能释放百年热量》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学大师胡朴安所说的这种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并用至少两个史实论证他所说的历史现象。
2020-02-0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二诊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两宋时期的社会与经济出现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变动,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深刻转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沿袭了晚唐以来的土地政策,对合法的私人土地买卖不加干预,土地买卖愈益盛行,“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地主阶级的升降沉浮波动频繁。租佃制历五代而到北宋跃居主导地位,无地少地的农民承担地主土地的耕作,要按照契约的规定,保证缴纳所规定的地租,否则官府便要干预。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还可以受他人的雇佣而非地主的私属。各种分成制的产品地租代替了劳役,佃农有了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性去安排生产,从而使生产得到发展。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宋朝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已经生长出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随着商业发展,宋代商人的地位上升,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商人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交游权贵、为婚姻铺路,“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宋代时常发生榜下择婿,富商及高官争相择新科进士为婿,新科进士也愿意成为商人女婿。

——摘编自张其凡主编《中国大通史》(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宋代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的表现,并简析其社会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概述宋代社会观念的变动。
2020-01-17更新 | 577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7 . 唐宋时期的融与合

材料一   “李唐起自西陲,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 兼收并蓄。”北朝的胡人君主,都有大单于和中国皇帝的双重身份。唐太宗继承了同样的传统,一身兼中国大皇帝和草原上天可汗。在“回纥以南,突厥以北”有特辟的交通路线引向长安,号称“参天可汗道”。唐朝周边的许多地区实际上仍由原来地方族群的领袖管理,他们有“大都督”、“大都护”这一类的名称,甚至还加上唐室中央政府的官衔。

材料二   南宋时期开始流行“天上天堂,地上苏杭”的谚语。地处江南的苏州、杭州两地,已成为当时人们最为向往的富庶繁盛的都会。江南一带也当之无愧地成为华夏九州之内经济最发达、文化最先进的区域。这与广大北方移民的参与密不可分。南宋时期经济与文化飞速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贡献。而经学和建立在经学基础上的儒家思想则是宋代文化的最高峰。


(1)结合材料一,归纳唐前期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说明南宋时期“经济和思想”发展的表现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
2020-05-18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5月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到18世纪,国内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以粮食为主,棉布次之。应当指出的是,16世纪以前,粮食的长途贩运虽然也有相当的数量,但是,粮食流向一是流向歉收区,这种流向是不固定的;二是流向人多地少的缺粮区。而在16世纪以后粮食长途贩运的流向,虽然也存在从地多人少的余粮区,流向人多地少的缺粮区,但引人注目的变化是,从四川、湖广、广西等以农耕为主地区流向江苏、广东等以种植经济作物、水果种植业以及手工业发达地区。……除粮食外,棉布成为流通量最大的手工业产品。

——《16至18世圮中国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及其社会经济效应》


根据材料归纳16到18世纪国内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政府对书坊刊印书籍的管理相对宽松。出版物的消费也从士大夫向社会各阶层扩散,出版人积极回应,开创了近代以前出版业的黄金时代。明代出版物一改传统风气,改用更易推广的匠体字,即今天的宋体字,并以方册式来进行装订,更便于印刷装帧。明代的书坊以营利为目的,非常看重畅销书。书坊主雇佣了一批文人,如冯梦龙等佼佼者加入民营出版业。由于贴近市场,书坊主导的坊刻逐渐超过官府经营的官刻和文化精英主持的私刻,成为最有生机的一个。为了更好的销售,书商们在销售中使用了广告宣传的手段,版权意识也逐渐形成,不少书坊主在书上印明自己的商标,并申明翻刻千里必究。正是如此,明后期的出版业效率极高,印制了数万种的书籍。

——摘编自李伯重《挑战与应对:明代出版业的发展》

材料二:尽管传统出版还有相当的市场,但是随着机器方式出版的流行,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出版机构的相继出现,近代中国出版最终完成了向民营新出版方向的演进。一时间民间商办出版机构如雨后春笋出现,新出版日益占据主流地位,以出版内容为例,从1902年到1904年,出版的译书多达533种。

——摘编自王建辉《中国出版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代出版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出版业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蹴鞠是我国古代球类运动的一种形式。到了宋代,制球工艺有所提高,当时手工业作坊制作的球,已经有四十个不同的品种。宋代的皇帝和官僚贵族,或爱踢球,或爱看踢球。据《宋志·礼志》介绍,宋朝尚书省专门制定了蹴鞠仪式,并把它列进了宫廷庆典活动当中。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多处记载,当时的游春踏青、给皇上祝寿、民俗节日等活动中都有蹴鞠活动。宋代社会上有了专门靠踢球谋生的艺人,并建立了许多足球社团,社团制定有社规。宋代蹴鞠在花样翻新上比前代有所发展,形成了所谓“十踢”的基本踢法,并由之前追求射门比准转向了灵巧和控制球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兰雷、邢明非《中国古代蹴鞠的起源、发展及消亡》

材料二   中国足球运动始于清末。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的各色风物纷纷涌进中国,洋人最先将足球运动引进上海。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现代中国足球运动主要在沿海侨乡和一些大城市的学校开展,在这些地方,足球社团很活跃,形成了浓郁的足球文化氛围,为近现代中国足球的辉煌注入了强劲动力。“东亚病夫”的民族隐痛,使足球运动员在球赛中表达了构建近代中国民族体质新形象的内在诉求。民国期间,中国足球日臻成熟,一举成为亚洲足坛上的“巨无霸”。1913年至1934年间,一共召开了10届远东运动会,除了在第一届中国获得亚军,在其后中国队连获9届足球冠军。

——摘编自常家树《民国足球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蹴鞠运动的特点,并指出宋代蹴鞠运动发展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足球运动发展的原因及积极影响。
2019-07-09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河南省中原联盟高三预测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