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漕运是关系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是王朝权力中心得以生存和运行的物质输送线和生命线。漕运线路方向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朝廷逐渐把漕运重点放在南方。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元代海运、河运并行,以海运为主,明永乐十三年后,重开会通河,依托京杭大运河,停止海运,由于运河淤塞,1901年清政府废止漕运。

——摘编于吴琦《中国古代漕运空间变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北美大陆东海岸的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最大半岛),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17世纪初,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索南半球的新世界。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关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漕运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寻找新的海运航线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5世纪中西方经济发展方式的差异。

2019-04-09更新 | 762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栟茶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冲刺卷历史试题

2 . 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与政府的经济政策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无论商王或周王室,都有大批商贾为之采购珍奇物品。如商王室设有“多贾”管理王室商业。……多贾还供献香酒,参与商王祭祀祖先的仪式。“丁巳小雨,佑多贾以鬯(chàng,祭祀用的香酒)”……可见多贾在王室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二   末作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意为工商业一日之利,可供五日之需)。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春秋)管仲《管子·治国》

材料三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宋)陈亮《四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商周时期的商业状况。由此看出当时政府的商业政策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管仲提出了怎样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二分析管仲提出这种经济政策的理由。

(3)材料三反映的主要经济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此观点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业发展与经济政策的关系。

18-19高二上·江苏·阶段练习
名校
3 . 宋代在传承前代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演进,形成了独具风韵的宋代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宋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二   北宋时,经济发达的浙江嘉兴“诗书礼乐,相辉相扶,里之秀民,家之良子弟,无不风厉向学”。在经济落后的夔州路和广南东、西路,文化也逐渐得到普及。如夔州(四川奉节),从前“此邦之人尚不识书”,到庆历年间,“人渐知读书”。两广地区学校相继建立。

北宋时,三河“村民颇知书,以耕桑为业”。南宋时,海州睢佑卿“父祖以农桑为业”,他“独亲于学。作文赋诗,为乡里称道”。北宋时,饶州帽匠吴翁“日与诸生接,观其济济,心慕焉。教子任钧使读书,钧少而警拔,于经学颖悟有得”。南宋时,鄂州富商武邦宁“交易豪盛,为一郡之甲”,他叫其次子武康民“读书为士人”。

——摘编自《宋史资料汇编》

材料三   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材料四   北宋时,“负担之夫,微乎其微者也,日求升合之粟以活妻儿,尚日那一二钱,令厥子入学,谓之学课。亦欲奖励厥子读书识字,有所进益”。臣(北宋国子祭酒邢罱)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给。今板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五   隋唐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通典》)……宋太宗在淳化三年(992年)……的诏书中,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宋会要辑稿·选举》)甚至还出现“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的现象。

——摘编自《为儒家正声——“重农抑商”非儒家所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文化角度说明“宋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文化普及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文化普及的原因。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铁钱体重值小,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大铁钱每千枚重二十五斤,小铁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买一匹绢,需用两万个小铁钱,重量共达一百三十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至道年间出现了交子。

——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   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吴自牧《梦粱录》

材料三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此外,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至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摘自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五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出现交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至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3)材料四和材料五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新经济因素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5 . 中国古代“市”经历不断发展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叶适《水心文集》),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镊、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草市镇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3)比较材料一、二、三,指出“草市”与“市”的区别。“草市”的出现有何意义?

6 . 城市化进程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呈现出多样性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是江南市镇发展的高峰期,明代嘉靖年间,江南市镇已有三百余个,而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则达到了五百多个,人口维持在万人上下……江南地区外襟长江带运河而通大海,内部水网纵横。吴江、吴县、长洲,多沿运河及支流分布,大致间距十二里至三十六里为常见模式,形成较为均匀的城镇分布……舟定、太仓、昆山多分布于冈身地带(江南的一种地形),这与该地区棉花的广泛种植和棉纺织业的发展有了密切联系。

—樊树志《江南市镇的分布、结构与网络》

材料二曼彻斯特成为19世纪的“超级都市”与区域经济中心,原因很多……曼彻斯特气候潮湿,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基本都在下雨,“这里比英国其它任何地方更适合棉作物的发展”。这座城市位于艾威尔河之东,默西河从城市穿插而过,东部可直达最大港口利物浦,不但可以进口大量原材料,还可以把加工后的产品便利的运输到外地高价卖出。英国是著名的“黑乡”(盛产煤),这使得蒸汽机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让人们更加重视机械的发展。曼彻斯特已从旧式的集镇发展为英国有数的人口大城和世界工业之都。

—《从曼彻斯特看18世纪英国工业城市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江南市镇与英国曼彻斯特发展的异同。

7 . 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回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管子治国》

材料二   宋朝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与这一时期商贸政策的多元化是密切相关的。伦理范畴内的“贱商”观念虽仍然存在,但经济领域的“重商”也不得不行,故这一时期的商人即使身穿布衣,在大多数时间内仍能积极经营。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三   在明清时,……封建官府的政治垄断性,也影响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封建官府推行各种商业经济制度,并强迫商人遵循。他们为了垄断食盐、茶叶等专卖商品的市场交易,经常发布各种行政命令,强制推行专卖制度,禁止民间商人的自由经商活动;为了控制垄断市场,他们建立牙行制度,强迫规定民间商人的交易活动必须通过牙行这一中介进行;为了征收关税,稽查商货建立了榷关,强制规定商品的贩运路线。封建官府的政治垄断性严重损害了商人的利益,打击了他们的商业积极性。

——赵广举《浅论明清重农抑商政策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管子对农商关系的基本认识及其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朝时期“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归纳明清时期政府“政治垄断性”的具体表现。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农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和后期的不同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它们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材料二英镑成为第一个称霸世界的货币的过程:

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1694年,伦敦1286个商人以股份制形式建立英格兰银行,开始发行纸币——英镑。1720年,英国爆发“蓝海”股票泡沫事件,英国开始完善金融制度,进行法制化的金融监管。

1821年,英国正式确立金本位制,每1英镑含7.32238克纯金。

1840年,英国“工业革命”结束,成为世界工厂,也逐步建立起自由主义经济体系。

1844年,英国颁布了《英格兰银行条例》,英格兰银行成为唯一能够发行英镑的银行。

1872年,英格兰银行成为中央银行,英镑代表黄金,英镑成为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发展史》

材料三1929—1932年美国进出口总额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时间出口进口
192952.4143.99
193038.4330.61
193124.2420.91
193216.1113.23

——据H·N·沙伊贝等《近百年美国经济史》

材料四1945年,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宣告成立。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说:“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2014年10月,由中国倡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签署备忘录。2015年3月,英法等国宣布加入亚投行。

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中国的金融创新,为什么“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没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货币走向世界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三,分析指出1929—1932年美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总统针对这一趋势在金融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鲁格曼评论的依据。简要说明世界银行、亚投行的成立与世界经济格局变迁之间的历史关联。

2017-06-28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考前保温训练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成为当下中国的国家战略和外交战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始通于西汉张骞“凿空”、在西域设置行政管理机构之时。当时的道路由东而西: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经这条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蚕丝、丝织品、铁器等,从西方输进中国的商品有良马、葡萄、石榴等。汉代丝绸之路引发了各国互相接触的强烈愿望。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2》

材料二   唐朝丝绸之路畅通,“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的局面形成后,丝绸大量输往许多国家,外来物品也纷纷涌入。丝绸是唐朝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礼物,唐初赠帛与彩缎予突厥,稳定边疆形势。“秦汉以来,唐马最盛”,“绢马贸易”满足了西域各国渴望得到的丝绸,西域骏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成为中西交通的重要工具。外来物品如金银带把杯、彩釉玻璃等器皿传入中原,激发了唐朝工匠的仿制兴趣和创新热情,工艺技术的模仿和审美情趣的启示,最终使唐代手工业品的制作风格发生了改变。

商贸活动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西域音乐、舞蹈、绘画,给传统文化注入清新的气息,以外来乐舞为参照,中国古代“功成作乐”的礼仪制度进行了更新改造。敦煌壁画描绘出只交纳商税、不承担政府义务、定居唐朝境内创业的外国商旅,莫高窟珍藏的大量佛门经文,以及融合西方艺术创造出崭新东方美的造像,将人类共同的美、共同的人性经过潜移默化的整合后以艺术形式再现出来。在不同文明的碰撞过程中,唐朝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和发展,并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最终形成了以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3》


(1)材料一、二,指出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发展的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丝绸之路绵延不衰的原因。
2017-04-19更新 | 480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检测历史试题
16-17高一下·江苏南通·期中
名校
10 .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易州高陌社,有节妇田催氏,偕媳王氏,青年失偶,……是时,家益困,仅种旗庄数亩,妇姑饮泣,贫不聊生,耕耘灌溉,力作躬亲……夜则茅屋青灯,机杼轧轧,朔风峭寒,十指冻裂,率以为常。每年租入如期纳课,恶衣粗食,有无不行,上慈下孝,一室愉如。

——乾隆《易州志》卷16,《艺文》

材料二   乾隆五十二年,皇帝写了这样一首诗:“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

——《乾隆御制诗》五集卷二十八、丁未二《上元灯词》

材料三   “据丁云高供:……是乾隆四十四年上与姐夫胡宗义到休宁,合伙租这山场……胡宗义在左祝源等处搭棚开垦,小的在这吕洞汰等处搭棚兴种,两棚相隔二里多远。这冯建周、郑昆山、储玉章、汪南山、陈文翰、冯朝佐、丁添南、郑添光、钱国丰、钱柱丰、纪秀升、何永盛都是小的雇请耕种之人……每人每年工钱四两、六两不等。”

——乾隆四十七年九月二十三日安徽巡抚萨载题本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样经济形态?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基本特征。
(2)材料二中涉及的中国古代经济政策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乾隆皇帝作此决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农业发展的新特点。
(4)根据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和政策,简述材料一与材料二、三的关系。
2017-04-14更新 | 152次组卷 | 5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省如皋市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