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们通过海陆通道进行外贸活动。唐宋至元,海上贸易日渐兴盛,形成了一批重要的外贸城市。明清时期,借助国内经济、市场,外贸进一步发展.郑和下西洋把贸易区域扩大到波斯湾、红海及东非沿岸,但这种官方贸易逐渐式微,同时,东南沿海地区的普通民众“一叶之舟,率得厚利",甚至形成了王直等实力强大的民间贸易集团;广州在全国贸易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澳门等城市也成为重要的外贸口岸。菲律宾的马尼拉等地形成了新的贸易中转站。中国主要出口纺织品、瓷器、茶等,换回各地特产和大量白银。18世纪以后,中国海外贸易最终衰败.

——摘编自杨瀚球《十五至十七世纪中西航海贸易势力的兴衰》等

材料二   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欧洲贸易网中,意大利威尼斯等城市的地住不断下降,而里斯本、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地则先后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随之,世界逐渐形成一个直接联系、西欧资本主义主导的统一市场。荷、英、法等逐渐形成近代国家,政府重视商业和外贸,支持、参与民间建立一批新型股份公司,国家给予公司种种特权,支持其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其中包括臭名昭著的“三角贸易”。

——摘编自李壮《15世纪以来欧洲列国与中国经济政策分野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外贸变化的表现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前后西欧外贸发展与中国的主要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外贸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促进外贸的健康发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代是江南市镇发展繁荣的时期。苏州常熟县的潢泾镇(即明代太仓的赵市)宋元时是大镇,明初因遭兵火闾里为嘘,但到明成化年间又恢复成市。进入清朝以后,在它的周围又涌现出一批小市镇。如镇西南七里有乾隆末年成市的归家庄,镇东南九里有乾隆中兴起的时思庵镇,镇西北十里有陆河镇,西北十二里有横塘市。

市镇发展较快的松江、嘉定、太仓一带,是棉花的产地,棉纺织业发达又靠近沿海,利于海上贸易,是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吴江的河里、平望,湖州的南浔,都是著名的水乡市镇。这些市镇有的以经营手工业为主,有的以某些行业著称,有的是农副产品的交易市场或产地等。随着市镇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达,明中叶以后,在经济作物和水陆交通发达的地区,先后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工商业市镇。如苏州的盛泽、平望、唯亭,嘉定的南翔、诸翟,湖州的南浔、乌镇等地。这些市镇人烟稠密,街道繁盛,市场繁荣,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且为各地商贾所集,进行大宗交易。

——何荣昌《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

材料二  英国西北部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吸引了大量人口,形成了新的人口中心。1801--1831年,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已占人口全国总人口的52%.年轻人纷纷外出求职,自由择偶组成小家庭的现象剧增,社会生活发生巨变。机械化生产使工人的一部分体力消耗和技能的运用被机器所代替,使工人的劳动失去了独立的性质,成为了机器的附庸,同时也使得资本家可以利用女工和童工来排挤成年男工,从而压低工资。使用机器进行生产又成为资本家增加工人劳动强度和延长劳动时间的有力手段,它甚至突破了起码的道德标准和人的生理承受限度。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原因及其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上半期城市发展过程中英国社会发生的变化。请结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金时期,黄河夺淮入海;元明疏浚京杭运河:黄、淮、运汇集于江苏淮安清江浦镇。明清之际,清江浦“为河、漕、盐三处官、商荟萃之所”,大量官吏、兵弁驻扎,“侨民宿贾,巨室麟次”。当地“壅沙为岸”,“斥卤之田甚多”;居民“惟市井是食,语及田夫则退让不屑”。1855年,黄河决溢北流,河督裁撤。太平天国战争时期,清江浦运道难以疏浚,一度干涸。1900年,河运停办,漕粮全部由轮船招商局以大型海轮运输。清末民初,沪宁、津浦(南京浦口)和陇海等铁路干线相继建成通车后,清江浦彻底失去了旧时的繁盛景象。

——摘编自朱跃成《清江浦兴衰研究(1415—1949)》

材料二   1666年,为避开西班牙的关税,里盖男爵经路易十四批准,在法国南部修建了连通大西洋与地中海的米迪运河,直到1897年国家才回购了运河的所有权。里盖修筑了当时的世界第一高坝以解决水位差问题,开凿了世界首条航运隧道,构思精良且富有实效的船闸更是令人赞叹。一位见过京杭运河船只盘坝的传教士说:“如果利用绞盘、靠臂力一点点提升船只的中国工人能见到我们的船闸,只需一个人就能轻而易举地操作,他们该会多么惊奇啊!”

——摘编自于冰《法国米迪运河考察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江浦渐趋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开通米迪运河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运河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代服饰制度从变革“胡风”“胡俗”、恢复汉唐宋制度开始,强调贵贱有序和良贱有别的观念。同时,又不断颁布禁令,对“蔑敦朴之风,乱贵贱之等”者予以惩治,申明定章,崇尚敦朴的风尚,禁奢侈和违礼逾制,并明确官民界限,给予读书人以优惠和重视。但对商人,采取严厉的歧视政策,将服饰穿着与乐工、优伶等并列,处处给予限制。

从明中期开始,宋元以来程朱理学逐渐受到怀疑与批判。明朝的等级服饰制度随之受到冲击和破坏,伴随着政府干预、制约、规范和导向力的逐渐弱化,贵戚和官员的服饰僭越行为对社会其他阶层的服饰风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激发了他们违禁享用服饰的欲望,也使他们在“上行”之风的浸染下,敢于明目张胆地“仿效”而有恃无恐,各地服饰穿着和风尚呈现出多样发展的势头,不但服饰的僭越违禁和奢靡之风盛行,而且社会各阶层求新求奇讲究审美旨趣的趋势,成为主导服饰发展的潮流。

——摘编自王熹《明代服饰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初期服饰变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朝中期以后服饰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禁海,长江航运尚不发达。永乐年间,政府征发民夫二三十万,重修会通河,使大运河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商品流通干线,“商船往来,目以干计”,其流通所及至少可达山东、河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及辽东等地,遍及十三布政司中的九个。全国入大钞关有七个设在运河沿线,万历年间,七关商税收入共计31万余两,天启年间为42万余两,约占八大钞关税收总额的90%。自明代中叶起,政府允许滑运官兵随船搭载一定数量的“土宜”沿途贩卖,“免抽其税”,以补运军生计和运粮脚价不足,回空漕船可揽载商货。经由运河北上的商品以江浙、闽赣所产绸缎、布匹、纸张、茶叶等项为大宗,在运河沿线形成很多纺织品中转市场。

——摘编自许檀(清代前期流通格局的变化》

材料二   英国运河时代(1761~1835年)与传统意义上的工业革命基本合拍绝非偶然。1783~1802年为英国经济“起飞”阶段,运河业发展的初期正处于所谓的“起飞前提条件”阶段,在此期间,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欧洲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在英国形成,同期海外贸易与海外扩张进一步拓展其市场范围,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棉花、煤、铁的运输,对运输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兴的运河承载量大、运输路程短、安全等,恰恰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运河建设工程浩繁,耗资巨大,在英国,议会对运河申请项目细致分析、讨论和批准后,运河基本依赖本国私人企业和个人筹措资金并负责开凿,政府投资和银行投资只占运河建设资金的一小部分。此外,英国政府对经由海船运输的煤实征收国产税,对运河则无此规定。

——摘编自邵会莲《英国工业革命中运河运输 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代运河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运河业与近代英国运河业的不同,并简析近代英国运河业发展的意义。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晋商把经营过程中发生业务往来的商号之间的联系称为“相与”,这种“相与”关系的建立与维持是以信誉为基础的。大盛魁商号与天亨玉商号是“相与”,平时两家在生意上就互相扶持和关照。祁县的巨富如城内的何家、北梁的李家、贾令的李家等名门大户,都和乔家是亲戚关系。乔家通过婚姻与其他家族组建了关系复杂的社会网络,他们在政治上相互依存,在经济上相互支持,荣辱与共,休戚相关。

——路康《晋商的群体精神及其启示》

材料二   张謇(18531926年)出身于江苏海门农家,青年时忙于科举,经过26年努力,于1894年状元及第。甲午战争后,张謇向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被委派创办通州实业公司。张謇主张依靠棉纺织业和冶铁业发展国民经济。他兴办纱厂,开办垦牧公司、冶铁厂、纸厂、火柴厂、盐业公司等。他用企业利润兴办公益事业,在江苏南通开办370所小学、6所中学和3所高等学校,还设立了育婴堂、养老院、济贫院、女红传习所……甚至还修了700余里的马路。他晚年叹息:“幸哉一隅地,假息得苟全。太平在何时?今年待明年。呜呼,覆巢之下无完卵,野老洒泪江风前。”

——章开沅《张謇传》

材料三   1954年,荣毅仁率先向上海市政府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而来。1979年中国百废待兴。邓小平找到荣毅仁,探讨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些问题。邓小平要荣毅仁在引进外资方面多多出谋划策。……不久,他拿出了“方案”,建议按国际惯例,建立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瞭望东方周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晋商经营活动中呈现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謇为中国近代化发展所做的贡献。
(3)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现代经营活动的启示。
2020-12-15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工商业的种类由唐朝的220行增加到了北宋初年的360行,市场上流通的金、银、铜等贵金属数量严重不足,形成钱荒,于是宋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信用货币一一交子。由于古代人口流动并不频繁,作为社会主要群体的农民并不需要远行或者大规模的商品交易,所以当时纸币主要受益者是商人群体;而金属货币更保值,受多数农民青睐,但是经济发展对货币便捷性和供应量的要求是金属货币无法满足的,且宋朝推崇“义利并重”,商人地位得以提高,宋朝统治者不得不推动纸币的流通,对于纸币的管理,宋代已经发展出了较为完备的制度,设立专门管理的机构“交子务”,宋代法律对交子的面值、印制机构、使用方式、防伪等进行了规定,纸币管理制度翔实与金属货币相差无几,国家享有纸币和金属货币的绝对垄断权。

——摘编自郭芳芳《我国古代货币制度的演进及启示》

材料二 明隆庆元年(1567年)令,“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者,止许用钱”,这条法令是明朝首次以法权形式肯定白银作カ合法货币这一时期,政府大量用银的主要表现是推行一条鞭法,即把所有的地税、贡纳、赋役、人头科,都归入田亩里面,计亩征银。除了在苏、松、嘉地区征收本色米,以供京师漕粮四百万石外,全国各行省所属各府州县之从全部由漕粮变征银,明代对白银的巨大需求,加上国内白银产量的捉襟见肘,极大地推动了对外贸易,使中国市场得以与世界市场接轨,中国商品在全世界范围内周游,中国对外出口的商品以丝织品最受欢迎,从而刺激了苏杭地区传统的丝织业发展。

——摘编自《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交子的特点和盛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中国社会私有制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引起了人们私有观念的进一步深化。南宋中期,四川眉州人王称在他所写的《东都事略》130卷中反映了版权保护思想。其牌记曰:“眉山程舍人(当时著名的刻书家)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板。”对于翻版者要“追版劈毁,断罪施刑。”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印在书上的版权保护文字。

——改编自冯翠银《中国古代版权保护历史演进》

材料二1903年“版权”一词首次在中国出现,光绪皇帝仍以敕令的形式保护《九通分类·总纂》的印刷专有权,而不及于所有的印刷出版物。正如清末叶德辉所言:“可见时一二私家刻书,陈乞地方有司禁约书坊翻板,并非载在令甲(法律),人人之所必遵”。版权观念虽已存在,但并未为人们普遍地认可、接受。叶德辉便认为"此等括帖之书,本无关于功令。当时干人门下,不过意图垄断渔利,假官牒文字遂其罔利之私。”中国版权观念虽然产生久远,但直到1910清政府才在日本人的协助下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版权法《大清著作权律》。但它比西方第一部版权法《安娜法》晚了二百余年。

——改编自柳励和《中国古代版权保护略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版权意识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末版权意识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交换物品的场所称作“市”,通常设在人民经常集聚的地方。商朝就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独立商人。商业贸易的范围遍及商朝统治区域,以及周边的地区。这时,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直到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才被突破。秦汉时期,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从隋唐到两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城市商业进一步繁荣,出现了纸币。元、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出现,地域性商帮形成。

——摘编自童超主编《看得见的中国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1864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1865年在上海设立分行,随后又在中国许多城市设立分支行。1897年,盛宣怀奉旨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先后在北京、天津、重庆等地设立分行。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其中较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的股票。为了适应股票交易的需要,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之后在广州、上海等地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近代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演变的过程,并指出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商业经营形式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10 . 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王崇古在河东业盐,张四维的父亲是长芦大盐商,累资数十百万,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长芦两处盐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而传统的城镇,商业机能则日渐浮现……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我国的手工业高度发达,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简要介绍明代手工业发展的成就。
(3)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
(4)明清时期,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中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种变异具体指哪一现象?这一现象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