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以前的城市,大都具有很浓的政治军事色彩,魏晋时期的名城如洛阳、江陵等首先也是政治中心。先秦以来的城市城郭制也能说明这一点,“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城与郭,是中国古代都城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古代城市的政治和军事性质。唐代前期,城市的政治军事色彩也很浓。前期的国际都会长安和洛阳,一个是都城,一个是陪都,而后期兴起的扬州和益州,则有“扬一益二”之称,体现了唐后期综合性城市的兴起。

——摘编自肖建乐、孙德华《唐代城市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二   州级城市在宋代发展较快,尤其在沿海、沿江出现了一批较大的城市,这些都与草市息息相关。宋代州军在最多时达351个,其发展是不平衡的,如信阳军在南宋时还不如江浙“州军一草市”,岭南的一些偏僻的州军也很落后,这与当地商品经济落后,草市不发达有关。

——摘编自周宝珠<试论草市在宋代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三   明清时代,像北京,作为首都,它是根据“王制”的需要来兴建宫殿、住宅、街道的,但散布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市镇,则并非如此,它们完全是因经济发展而兴起的。市镇的建设也是无计划的,只是根据工商业发展的需要在某一地方集中了某种工商业,所以其分布(布局)也不是遵“王制”的。

——摘编自方如金、赵瑶丹<明清市镇经济的特点与影响——以江浙地区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州级城市发展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城市建设规划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变化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据文献记载丝绸生产在先秦时期已出现。从遗址分布范围来看,黄河中下游、川蜀盆地、长江三角洲等地区丝绸业出现较早。由于生产力等多方面的因素,丝绸生产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得到快速发展。随着工具的不断进步与革新,魏晋南北朝时的丝织物品已达20余种。魏晋之后,丝绸生产重心逐渐南移,到了宋明,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丝绸重要的产区。明清时,丝绸专业市镇在江南一带兴起。丝绸不仅供应国内,而且远销海外,是对外贸易的重要输出品。丝绸贸易是我国和世界人民友好交往的重要纽带。

——摘编自未新予《中国丝绸史》

材料二   17一18世纪,随着海外贸易的繁忙,大量的中国丝绸运往欧洲各国。丝绸上异国情调的图案,使得欧洲人对中华帝国的联想逐渐形象化。加上传教士书信中透露的信息,以及来华贸易经商商人的渲染,股对中国奢侈品丝绸的爱好席卷欧洲,形成了装饰艺术中的“中国风”潮流。18世纪,由于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大力提倡“中国风”,使这种装饰艺术风格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迅速传播。“中国风”装饰风格主要集中在18世纪的法国,里昂、都尔等城市是“中国风”丝绸织物的生产重镇。

——摘编自袁宣萍《17—18世纪欧洲丝绸中的“中国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古代丝绸开发利用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风”潮流的背景及影响。
2020-01-19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交换物品的场所称作“市”,通常设在人民经常集聚的地方。商朝就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独立商人。商业贸易的范围遍及商朝统治区域,以及周边的地区。这时,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直到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才被突破。秦汉时期,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从隋唐到两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城市商业进一步繁荣,出现了纸币。元、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出现,地域性商帮形成。

——摘编自童超主编《看得见的中国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1864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1865年在上海设立分行,随后又在中国许多城市设立分支行。1897年,盛宣怀奉旨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先后在北京、天津、重庆等地设立分行。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其中较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的股票。为了适应股票交易的需要,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之后在广州、上海等地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近代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演变的过程,并指出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商业经营形式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徽州绅商往往是由商向绅的单向流动……徽商通过捐赀得官,“俨然列于缙绅”……显然有助于提高徽商调节商业纠纷、抗衡官吏敲诈的能力……为了跻身于绅衿行列,徽商不得不付出一笔商业利润,一些徽人就感慨过;“捐监援职,计费匪轻”。同时,“输粟入监”与“官衔买卖”的推行,使一部分商人通过身份买卖的方式得以进入更高的等级,既维持了旧的身份等级体系,又削弱了社会反抗的势力,增强了商人与官僚、封建国家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梁仁志《明清徽州的绅商》

材料二 近代绅士集团的转型,最初表现为绅与商的交叉渗透。绅商的互渗现象又经历了一个商对绅的渗透,绅向商的转化的变动过程……甲午战争以后,伴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逆向渗透”迅速地被“顺向渗透”所取代。绅士阶层在“救亡图存”的民族精神感召下和“商战”思潮的导引下,相率“弃士经商”。传统的“功名”身份已失去了原有的强大吸引力,绅士们热心于经营商务,寻找新的出路,一时秀才工厂、生员公司林林而立。

——王先明《近代中国绅士集团转型初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徽商捐赀买官的目的。有学者认为徽州绅商“单向流动”阻碍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加以说明。
(2)指出材料二中“顺向渗透”的含义,并举例说明。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绅商“顺向渗透”取代“逆向渗透”的原因。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而八九。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   长期以来……个人生活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主要依靠国家的分配来满足,而不是通过市场的消费来满足。……生活消费用品经常匮乏。以市场为取向的中国经济改革带来了中国的消费革命,这场革命的重要标志是消费者自主地位的确立。消费者改变了过去被动地接受国家分配消费品的状况,而是更多地按照个人的情况主动地加以选择。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消费品和服务大大丰富,……给消费品的选择提供了广阔空间。

——周中之《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消费伦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明代消费市场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表明明清末消费市场出现了什么现象?它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出现“消费革命”的原因有哪些。
2019-08-19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中叶以来,中国商品的规模发展与商业资本的壮大促使中国传统金融机构发生重大变化。“日昇昌,,为代表的山西票号,以“汇通天下”为目标,以“诚信”等儒家思想为精神内核,积极借鉴并完善传统商业中的账期制度、合伙制度、无限责任制度、身股制度, 为满足城乡百姓经济生活、促进工商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九世纪中期,清政府相继陷入与太平军、捻军的战争之中,南北失联,南方各省饷银入京不畅,清政府被迫同意票号代为汇兑饷银,票号逐渐将承汇清政府饷银或赔款作为主要业务。据统计1862—1912的 50年间,票号承汇政府金额2.2亿两,利润高达8000万两。辛亥革命后,清政府垮台,票号 业务量骤减。加上外资银行纷纷来华,到1932年,经历百年辉煌的票号,全国仅剩2家。

——摘编自黄鉴辉《山西票号史》

材料二:1903年3月,上海绅商集会反对俄国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即曾公开表示“我辈同为国民,休戚与共”,应“合心协力,团结一气”。不仅如此,当时的商人已不再拘泥于士农 工商的传统定位,他们将自己誉为社会的中坚,自豪地表示:“今日实业之世界,论人数以商界为至众,论势力以商界为最优。”有的声称:“今日之商家,实操我民族存亡起废之权者也。”有的指出:“追文明进步,出产半富,器用繁多,万国交通,因利生利。而商人居中控御,握一国之财政权,而农、工之有大销场,政界之有大举动,遂悉唯商人是赖。”

——摘编自朱英《近代中国商人思想观念的发展演变》

材料三:在当代中国,一些企业家将儒家的伦理道德用来指导和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同样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2016年(第六届)中国商业文化与管理 学术会议上公布的“2016年中国儒商风范企业50强榜单”上,就有华为电子、海信电器、海尔集团等知名企业。这五十家企业的儒商风范凸现出儒商文化和儒商精神在当代仍具有 其不朽的价值。目前我们国家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当下的市场经济社会中由于中国传统商业伦理的缺失,各种商业欺诈行为和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在这个时候重提和重振儒商精神就显得格外重要。

——摘编自黄鹰《儒商精神及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山西票号兴起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商人群体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商精神的当代价值。
2019-08-12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971年,宋太宗在广州设置市舶司,后又在杭州、明州置市舶司。考古资料显示,东起日本,南到印尼,西到东非,甚至在非洲内陆的津巴布韦都有宋代瓷器的迹象。北宋初年,广州市舶司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2%,到了南宋初年占了全国财政收入的20%。南宋时,留居泉州的外商数以万计,不仅有阿拉伯人、印度人、波斯人,而且还有意大利人等,这些人中不仅有商人,而且还有传教士和旅游者,在国外人眼里,宋朝的航海技术、科技力量等遥遥领先。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等

材料二   隆庆帝即位后,采纳福建巡抚涂泽民的建议,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今福建海澄),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设立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并征税,史称“隆庆开关”。这直接影响了之后世界白银的流向。至此围绕着西方对丝织品瓷器与茶叶的渴望,从1567年到1644年,海外流入大明国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

——摘编自王裕巽《明代白银国内开采与国外流入数额试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对外贸易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隆庆开关”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隆庆开关后中国处于贸易顺差的原因。
2019-07-09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



材料二   汉武帝下令:“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古代刑具)左趾,没入其器物。”

——《史记·平准书》

材料三   从1793年到1840年,历史给了主权独立的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但是,乾隆盛世以自我为中心的“天朝心态”完全堵绝了西方传来的现代工业文明的信息,闭关锁国的清廷对外来干涉的严峻挑战采取了麻木不仁的态度。而西方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不到一百年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铁器的使用对当时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表明汉武帝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简要说明这一政策的实施目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93年到1840年近半个世纪造成中国对待现代工业文明态度的原因。
2019-06-0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四川省凉山州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业初兴之时,只有现在所谓定期贸易。《易经·系辞传》说: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就指这一事实。所运销的,多数是奢侈品,所以专与王公贵人为缘。“子贡(卫国大商人、孔子弟子)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以与之抗礼”(《史记·货殖列传》),“交通王侯,力过吏势”(《汉书·食货志》),此等商人,看似势力雄厚,其实和社会的关系,是比较浅的。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从农村上市的绝大部分货物进入定期集市或正规市场,通常这类集市或市场为周围20到30个村服务。也有例外,但是这种格局直到19世纪后期是普遍的,因为当时城镇人口较少集中于少数大的中心城市,较多在有定期集市的地方。大多数农户居住在离集市半天路的范围之内,在阴历规定的日子里,大批商人、掮客和小贩轮流到这些集市上来。众多的买主和卖主为价格争执不休,这表明价格竞争是激烈的。每一个县有许多商人在竞争,以致没有哪一个买主能垄断市场。

——摘编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早期商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近代商业出现的新变化。
2019-06-0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平和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二 (16世纪)这些私人的商业贸易垄断公司不但控制某些地区的贸易,进行殖民掠夺活动,也起到了为本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如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等。这些商业经营上的巨大变化导致了所谓“商业革命”的发生。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世力《世界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第一次、第二次商业革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业革命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比较宋代商业革命和欧洲商业革命的异同。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