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三十年(1397年),“杭州诸郡商贾,不论货物贵贱,一以金银定价”。明代人曾从现实生活感受的角度谈道:“凡贸易,金太贵而不便小用,且耗日多而产日少;米与钱贱而不便大用,钱近实而易伪易杂,米不能久,钞太虚亦复有泡烂;是以白金(银)之为币长也。”永乐、宣德年间,政府曾在陕州、福建等地开银矿,到万历年间更是四处开采搜刮。明英宗在解除银禁的同时,将浙江、江西、湖广等地的田赋火麦四百多万石折征银两。这一时期,不仅大宗交易用银,即便是一些很小的买卖也都使用碎银。自明代中期以后,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摘编自赵德馨主编《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二 布劳德尔教授与斯普纳教授认为,1500~1650年,仅由美洲流入的金银就使得欧洲黄金的总存量增加了5%左右、白银的总存量几乎增加了50%.但是,欧洲根本无法完全保留住它所获得的这些金银。欧洲在近代初期与两个地区(东印度和黎凡特地区)的贸易一直是入超的,直到17世纪60年代,入超部分主要是用现金,尤其是用白银支付的,如葡萄牙人每年大约要往远东运去100万西班牙达克。到17世纪,由于英国人与荷兰人也开始往东方输送西班牙白银,这种外流就更为严重了。1601~162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向远东输出的银币超过了75万英镑,所有这些都是以西班牙的“8里亚尔银币”支付的。

——摘编自[意]卡洛·M.奇波拉主编《欧洲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白银能够成为国内主要流通货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早期世界白银的主要流向,并说明其影响。
2021-05-09更新 | 45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不同的境遇

材料一   考古学者曾在西安发现了一块刻于9世纪前期的墓碑。依据碑文记载,墓主是李素,伊朗(波斯)贵族,妻子来自突厥部落。李素在广州长大,其父曾任广州港副总督。他师从当地的景教(基督教分支)教徒学习天文。育有六子,在不同部门供职。

——摘编自《波斯湾航海家在中国港口的遗迹》

材料二   乾隆二十二年,清廷下令关闭江、浙、闽三海关,仅留粤海关一口准许外国商船贸易。外商抵达后,必须入居城外特许的商馆区内,并通过“十三行”进行贸易。清朝还对外商做了许多严格限制:商船进出港必须遵守规定时间,通商季节结束,即行离港,不准在港口过冬;外商入居城外商馆区后,不得随意出外,更不准入城等。

——摘编自《大学中国史》


问题
(1)材料一中的墓主生活在中国的哪一朝代?他的家族是通过什么路径来到中国的?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2)材料二中的“粤海关”位于哪一座城市?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外国人在中国的处境发生了哪些转变?
(3)你认为导致外国人在中国处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021-05-05更新 | 188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植棉的普遍和棉纺织技术的提高,至明代中叶,上海地区已经是全国棉纺织中心松江府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纺织中心,而且是棉布和棉花的集散地。到清朝初年,上海的棉纺织业,号称“衣被天下”。到十八世纪中叶,上海的棉纺织业,在工具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当时已经有棉布的包买商出现,时人叶梦珠说:“前朝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在松江府西郊开设的百余家暑袜店,商人将原料发给“合郡男妇”制造,制成后交回店中,计件或计时给予报酬。

——张家驹《黄道婆与上海棉纺织业》

材料二   20世纪初,棉花加工制造业移出了工业革命的先锋地区兰开夏。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棉花加工厂不断地离开那些它们曾在其中兴旺一时的地区,迁移到具有更低劳动力成本的地区——迁入美国南方和东欧,也迁往印度、拉丁美洲,尤其是迁往了日本。并且随着重工业在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兴起,对于西方的核心经济来说,棉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随着棉花加工制造业的迁移、棉花种植的机械化以及新产业的出现,19世纪的棉花时代渐近结束。

——据贝克特《棉花:一部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上海地区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棉花加工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影响。
2021-05-05更新 | 37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如表为历史文献中关于明朝中后期的某些记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文献记载内容
《太函集》卷四十七(徽商吴荣让在逝江桐庐)部署土著,以身先之,度原燃(低湿的地方)之田,度山林使种树,山林故多薪木,于时易处茶楂之利……居二十年,居士(吴荣让)自效百万
《太函集》卷五十四(徽州人江道昆认为)古时右儒而左贾,吾郡或右贾而左儒。盖拙者力不足于贾,去而为儒,赢者才不足于儒,反而归贾,此其大抵也
《从先维俗议》卷一(太仓人管志道认为)开国以来之纪纲,唯有日接一日而已。……于是民间之卑胁尊,少凌长,后生侮前辈,奴婢叛家长之变态百出,盖其所由来渐矣”。

说明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时代背景对上述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2021-04-23更新 | 338次组卷 | 4卷引用:任兴高中联盟2021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朝福员“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当时,在中国市场上有非洲出产的珍珠、象牙、厚负等,有越南的藤杖,有伊斯兰瓷器。窝阔台即位之初,他拿出国库的资本交给斡脱(官商),让他们放手经营。《元典》中有“忤脱户,见奉圣旨、诸王令旨,随路做买卖之人,钦依先帝圣旨,见住处与民一体当差”的记载。元沿宋制,设市舶提举司为海外贸易管理机构。1278年,忽必烈下旨:“诸藩国诚能来朝,联将宠礼之。”对外贸易无论水陆均“往来互市,各从所欲”。还把商业税率从30税1,降至60税1,甚至“置而不税”,对从事海外贸易的“舶商、梢水”及其家小,给予“免除杂役”的优待,使元朝对外贸易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摘编自梁凌霄等《试论元朝商业繁荣的原因》

材料二   197812月,中美发表建交公报,西方市场的大门正式向中国敞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明确指出了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我国的外贸政策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次年,中央批准广东和福建两省在对外经贸活动中采取特殊政策,并在上海、北京、天津设立地方外贸公司,对外贸新政策在试点区域逐渐推开。一方面采取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和扶持出口型产业,开始实行出口退税制度和鼓励吸收外资的政策。一方面通过关税、进口许可证、外汇管制等措施实施进口限制。在这一阶段,国家放开部分贸易经营权,增强了运用经济杠杆调节宏观经济的能力。

——摘编自余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每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非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对外贸易发展的背景及特点。
2021-04-23更新 | 118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十校2021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藏族聚居区和川、滇边地则盛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之间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藏族聚居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东奔西走,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形成了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汉藏茶马贸易最受重视的一个时期,明王朝直接控制着内地与西藏的茶马贸易。据《明实录》记载:“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四川威、松、茂州三卫以茶、姜、布、纸易马送京师。”

——摘编自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茶马古道》

材料二   ……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有此不珍惜,仓卒非长驱。健儿犹饿死,安知我马徂。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羌马有权奇,胡马皆骀弩。胡强掠我羌,不与兵驱除。羌马亦不来,胡马当何如!

——摘编自《汤显祖诗集》卷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至明朝时期茶马古道兴盛的原因,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
2021-04-23更新 | 554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1届高三二模(暨肇庆市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珠算源自于中国古代,开始于何时,还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关于算盘的部分诗文

作者作品内容
刘因
(河北徐水县人)
《算盘诗》
1279年)
不作瓮商舞,休停饼民歌。
执筹仍蔽麓,辛苦欲如何?
陶宗仪
(浙江天台人)
《井珠》
1366年)
凡纳婢仆,初来时,曰擂盘珠,言不拨自动。
稍久日算盘珠,言拨之则动。

材料三   日本最早的算盘是从中国传入的明式算盘。明代虽经几次“海禁”,漳州月港一带仍与吕宋(菲律宾古国之一)保持密切的联系。明自倭乱后与日本断交,中国和日本的商品贸易往来主要是通过吕宋转运。算盘传入日本亦可能有其他途径,如通过侵略朝鲜,从朝鲜获得了大量中国古代数学典籍,有学者认为《算法统宗》就是在丰臣秀吉对朝鲜作战期间传入日本的。此外,珠算甚至还远播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摘编自陈玲《中国古代与东亚世界的珠算文化研究》


(1)指出材料一、二的史料类型及其反映的历史史实,分析该材料在研究珠算起源问题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算盘传入日本的路径,并结合所学分析珠算传播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时,我国东南沿海有一条通往东南亚、印度洋北部诸国、红海沿岸、东北非和波斯湾诸国的海上航路,叫作“广州通海夷道”,这便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当时通过这条通道传出去的主要是制度、文化、生产技术等,其中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为四大宗出口货物;外国传入的主要是土特产、物种、艺术,及一些供宫廷赏玩的奇珍异宝。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宋元时期。……在隋唐时运送的主要大宗货物是丝绸,所以大家都把这条连接东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丝绸之路。到了宋元时期,瓷器的出口渐渐成为主要货物,因此,人们也把它叫作“海上陶瓷之路”。同时,还由于输入的商品历来主要是香料,因此也把它称作“海上香料之路”。

——摘编自《唐朝的丝绸之路》

材料二   世界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市场是逐渐形成的,18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新兴工业国的工业从农业中完全分离出来,而且使工业分工、工业与农业的分工越来越超越民族国家的范围,向国际领域发展,演变为“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工,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分工……在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生,汽车、钢铁、化工等产品取代棉纺织品成为世界市场主要交易货物。同时,由于资本输出在这一时期也登上各国经济交往的舞台,从而使国际资本市场得以形成和发展;从20世纪中期开始,在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国际分工的发展又深入到部门内部,出现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产品、零部件和工序的分工。伴随着国际分工的这些发展变化,国际技术流动、国际劳务流动也发展起来。

——摘编自雷兴长《世界经济》


(1)根据材料一,分析唐宋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特点及社会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世界市场体系发展的阶段特征。
2021-04-22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华侨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金时期,黄河夺淮入海;元明疏浚京杭运河:黄、淮、运汇集于江苏淮安清江浦镇。明清之际,清江浦“为河、漕、盐三处官、商荟萃之所”,大量官吏、兵弁驻扎,“侨民宿贾,巨室麟次”。当地“壅沙为岸”,“斥卤之田甚多”;居民“惟市井是食,语及田夫则退让不屑”。1855年,黄河决溢北流,河督裁撤。太平天国战争时期,清江浦运道难以疏浚,一度干涸。1900年,河运停办,漕粮全部由轮船招商局以大型海轮运输。清末民初,沪宁、津浦(南京浦口)和陇海等铁路干线相继建成通车后,清江浦彻底失去了旧时的繁盛景象。

——摘编自朱跃成《清江浦兴衰研究(1415—1949)》

材料二   1666年,为避开西班牙的关税,里盖男爵经路易十四批准,在法国南部修建了连通大西洋与地中海的米迪运河,直到1897年国家才回购了运河的所有权。里盖修筑了当时的世界第一高坝以解决水位差问题,开凿了世界首条航运隧道,构思精良且富有实效的船闸更是令人赞叹。一位见过京杭运河船只盘坝的传教士说:“如果利用绞盘、靠臂力一点点提升船只的中国工人能见到我们的船闸,只需一个人就能轻而易举地操作,他们该会多么惊奇啊!”

——摘编自于冰《法国米迪运河考察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江浦渐趋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开通米迪运河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运河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徽郡(即徽州府)保界山谷,土田依原麓,田瘠确(同,意为土地不平而贫瘠),所产至薄,独宜菽麦、红虾籼,不宜稻梁。壮夫犍牛,田不过数亩,粪壅缛栉,视他郡农力过倍,而所入不当其半。又田皆仰高水,故丰年甚少,大都计一岁所入,不能支什之一。小民多执技艺,或贩负就食他郡者常十九。转他郡粟给老幼,自桐江,自饶河,自宣、池者,舰相接,肩相摩也。田少而直昂,又生齿日益,庐舍坟墓不毛之地日多。山峭水激,滨河被冲啮者,即废为沙碛,不复成田。以故中家而下皆无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其势然也。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1)概括材料中“徽人多商贾"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2)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徽人多商贾”的原因,并说明理由。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