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6 道试题
1 . 下表是西汉到唐宋时期的人口统计数据。这说明(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万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万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212.199699
唐朝392425958
北宋1 122.562.9662.431
A.文景之治促进西汉人口的快速增长B.藩镇割据造成唐宋人口的急剧减少
C.王朝更替导致中国古代人口的变动D.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人口的区域迁徙
2 . 下表是西汉、西晋时期秦岭、淮河一线南北郡数统计表

全国所辖郡数

秦岭、淮河以北郡数

秦岭、淮河以南郡数

西汉

103

74

29

西晋

162

86

76


这种变化说明(       
A.西晋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南方缩小了与北方的差距
C.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D.秦岭、淮河是中国经济分界线
2022-07-1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至清代中期中国人口发展情况


——据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材料二   下表为汉至明代中国南北户数增减的演变情况

时代北方户数南方户数南北对比(南方占%)
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965万111万10.3
唐(天宝元年,742)493万257万34.3
宋(元丰三年,1080)459万830万64.4
明(隆庆六年,1572)344万650万65.4

——据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至清代中期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并从经济角度说明1734~1766年人口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汉至明代南方户数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4 . 图1和图2分别为秦汉、隋唐时期京城至南海交通干线示意图。这反映出(     

A.政府放松对岭南的控制B.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
C.漕运成为主要运输方式D.政治中心的逐渐东移
5 . 隋代,关陇地区农业衰落,首都长安时常粮食短缺。而江南地区则“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从侧面说明(     
A.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B.大运河开通有其必要性
C.国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D.北方商品经济逊于南方
6 . 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画家分布示意图。该时期是(     
A.汉代B.唐代C.北宋D.清代
2022-07-11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招远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两宋之际,北人大量南迁,一时间对小麦的需求量激增、价格日趋高昂。同时,租佃契约仍按旧例,佃户只在秋收稻米中按规定额缴租,而所种之麦并不征租,全部归佃户所有。稻麦二熟制就在南方得以推广。这表明(     
A.经济因素利于生产技术的推广B.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C.农民阶级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D.耕作方式的进步吸引人口流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人口增长曲线


——摘自李麦产《棉花传入与中国古代人口增长》

材料二   以下是王育民教授的专著《中国人口史》部分目录

第一章   先秦时期中国及其周围地区的人口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人口大发展

第三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剧烈变动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人口发展的两起两伏

第五章   辽宋金时期人口大发展

第六章   元代人口的变迁

第七章   明代户口的升降

第八章   清代人口大发展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选择目录中的任意一章,撰写对应的内容提要。(要求:明确指出所选章节,史实选取契合主题,史论结合)
2022-07-07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述了战国时的一次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赋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1)材料一中的“商君”指的是谁?这次变法中有关土地制度方面的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经济现象?请说明江南地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10 . 陈寅恪认为《桃花源记》反映了魏晋时期因战乱而举族避难、建立堡坞共同体的现实;唐长孺则认为《桃花源记》所记载的这些迁入山林的百姓,在当时主要是为了逃避沉重的赋役。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桃花源记》的文学价值远高于其史学价值
B.《桃花源记》蕴含魏晋时期人口迁徙的信息
C.堡坞共同体的主要功能是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
D.两晋政府对南迁的民众征派的赋役超过当地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