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前中国有一个书生写信给胡夏米(东印度公司的商务代表):“福省官员,唯将军最喜英国之船进关,卖货税例,乃是将军收管。你船到了福省,代你作个通事,未知用否?”此信反映了
A.“一口通商”外贸体制实际上已有所突破
B.福州已经成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外贸港口
C.官员腐败已经成为清政府政治生态的顽疾
D.知识分子已经意识到学习西方的重要作用
2 . 明清之际,明朝与后金作战,清朝与南明作战,郑成功收复台湾,火炮热兵器都起了重要作用。各方都不拒绝向西方学习,只是明朝学习西方相对迟缓,最终在战争中失利。据此可知
A.先进武器决定了战争的胜败B.中国传统科技发展滞后
C.清政府始终坚持向西方学习D.开放成为时代的客观需求
3 . 明中期内阁大臣丘潜认为:“利之所在,民不畏死”“不扰中国之民而得外邦之助,是亦足国用之一端也。”据此,他主张
A.开放海禁B.提高商人地位C.抗击倭寇D.否定农本思想
4 . 雍正皇帝的谕旨中说:“此辈多系不安分之人,若听其去来任意,伊等益无顾忌,轻去其乡,而飘外国者益重矣。嗣后礼定限期,若逾限不回,是其人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朕亦不许令其复回。”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清朝海外贸易已经禁绝B.海禁政策的不断强化
C.清政府对航海者的关注D.西方国家吸引力较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纶(1520—1577)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表明谭纶主张
A.清除倭寇残余势力B.开放海禁政策
C.对福建人剿抚并重D.采取富民政策
2021-04-06更新 | 264次组卷 | 32卷引用:黑龙江省鸡东县第二中学2018-2019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内容
秦汉秦徐福东渡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人员和物资远洋航行;东汉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加强了政府对中亚、西亚及罗马帝国的了解
魏晋南北朝各政权与朝半岛,日木、南亚,西亚等回的使节均有往来;东晋僧人法显由陆路赴天竺(印度)
隋唐唐与当时世界上70多个国家建立通使友好关系;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许多使节和学生;唐后期不少经海路来华的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玄奘、义净西行印度和南洋
宋元两宋与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南亚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与阿拉伯、非洲进步文流;多地设置导站保护外国商人与商船;杭州、广州、泉州,明州是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元代打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历史上对外开放口岸最多的政权之一
明清明太祖撤市舶司;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跨越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远至非洲东海岸;隆庆时期“准贩东西二洋”
清康熙年间再次颁布“禁海令”。乾隆年间下今沿海只准广州ー口与外国通商。

——摘编自卜宪群、梁仁志《从中园历史看对外开放》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