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只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地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这表明
A.明朝鼓励民间贸易B.明朝禁绝朝贡贸易
C.明朝造船技术落后D.明朝实行海禁政策
2021-12-25更新 | 298次组卷 | 52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东印度公司曾记载,每有船只到港,粵海关官员总要挑选贵重货物进献清朝皇室,费用由十三行行商负责;行商在承担税收外,每年仍需缴贡银5.5万两作为内务府购买洋货的费用。这从实质上反映了
A.行商遭受经济压榨B.皇室非法聚敛财富
C.经济贸易体制落后D.十三行垄断了贸易
3 . 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州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这一变化(     
A.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B.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客观上顺应了新航路的开辟D.促使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020-12-29更新 | 741次组卷 | 34卷引用:四川省遂宁绿然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在学习中国古代的经济史时,如果对一些历史名词或历史概念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往往难以全面客观地认识当时的历史现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么?》


(1)请列举两宋及明清时期虽然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但这一时期的私人工商业仍“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的表现。

材料二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其本身就是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而到中国传教则成为耶稣会传教士的荣耀……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锁国的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世界体系。

——引自(美)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指出闭关锁国政策下的表现。并从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角度,评价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2020-09-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蓬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顺治十七年(1660年),清政府下达了“迁海令”,强迫沿海居民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还规定:“凡将牛马、军需、铁货、铜钱,私出外境贩卖,及下海者,杖一百。”据此可知,该禁令
A.标志对外贸易政策的转变B.阻断了中外的经济联系
C.强化了对沿海的军事控制D.消除了东南沿海的威胁
6 . 明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司,负责管理进出口商船的登记、纳税、收买舶船带来的货物,具体的商务则由“官设牙行与民贸易”。隆庆之后,牙行由纯粹的买卖中介成为包销外国进口商品和本国商品出口贸易的商业团体。牙行的出现
A.体现了明朝政府对中外贸易的管控
B.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繁荣
C.反映出传统闭关锁国政策逐渐松弛
D.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7 . 读表,中国市场金、银比价变化表反映了
年份1534年1580年1635年1751年
比价1:6.31:5.51:101:14.6

A.政府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B.明清两朝农民经济负担减轻
C.中国传统农耕经济高度发达
D.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8 . 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在《清代盛衰》一文中作出如下判断:“清朝的衰机,可以说是起于乾隆之世。”下列对于“衰机”的理解,符合史实的是
A.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建立军机处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D.高度重视农耕经济而丧失向工业文明过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据此可知
A.倭寇行为具有资本原始积累的性质
B.明朝对外政策加剧了倭患的严重性
C.日本商人自古以来就由海盗组成的
D.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
2019-04-11更新 | 668次组卷 | 35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五口通商后,受雇于外国商行,为其在华推销商品和收购原料奔走的中国人被称为买办。早期活跃于上海的买办,“半皆粤人为之”。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外贸重心由广州转向上海
B.买办大量投资于近代企业
C.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质变
D.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