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辟新航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史籍记载

7世纪末,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卷2中载:“闽、粤银多从番舶而来。番有吕宋者,在闽海南,产银……,故闽、粤人多贾吕宋银至广州”。

材料二       西班牙人的档案记载

1574年,利格尔报告:1573年与中国商人的交易很顺利,“因为我们在这儿积蓄了大量银币,而这些中国人需要他们,”同年,米兰道拉给西班牙国王的报告中也说:“为了偿付商品的价值,他们取走了金子和银子。他们非常精明,其余任何东西都不接受”。


围绕材料中某一个现象,选取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准确、逻辑清晰)
2023-10-25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福建茶叶大规模种植开始于唐代。宋元时期,茶叶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当时茶叶“出于闽中者,尤天下之所嗜”。以北苑为代表的建安茶园被列为官茶园。北苑茶品种繁多,《东溪试茶录》中记:“茶之名有七,一口白叶茶、次曰甘叶茶、三日早茶、四日细叶茶、五曰稽茶、六日晚茶、七曰丛茶。”制作贡茶的茶叶取用早茶以上的茶种,其制作过程十分讲究,也特别奢靡。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大观年后,建茶岁贡20余万斤。除上贡朝廷外,还有大量销售。南宋以后,建茶产量更是刷增。《宋会要辑稿·茶号》《中兴会要》载,南宋初年建茶岁额891695斤,至乾道时,已突破百万斤大关,增至1003785斤。产量的剧增,说明当时植茶面积愈来愈大,如《宣和北苑贡茶录》记,建州当时植茶,动辄一次就种植或补植二三万株,可见其规模的宏大。……鸦片战争后,福建茶叶生产在商品经济大湖下迅猛发展。1853年,朝廷准许江上游茶叶改由福州海运出口。洋行买办内地收购茶叶制度的实行,直接将内地茶叶经济与沿海茶叶贸易对接起来。1858年,外商到中国内地购货出洋只要缴纳一次2.5%的子口税,极大降低了从武夷山运茶出洋的成本。19世纪70年代晚期,福州茶叶输出居全国之首,走向茶叶贸易的鼎盛时期。

——摘编自刘锡涛《试探福建茶叶生产及近代茶叶外贸鼎盛的原因》

材料二地理大发现之后,茶得以进入西方并于17世纪上半叶进入英国,1657年,英国商人托马斯·加威首次将茶引入咖啡馆,他也张贴海报予以宣传:饮茶能延年益寿,醒脑提神,提高记忆力;治疗心脏与胃肠功能衰退,促进食欲,增强消化能力,清除脾脏方面的障碍,对膀胱石及砂淋症颇为有效;能治疗水肿坏血,借助发汗与排尿而洗涤血液,以防传染。当时人认为两者均具有“万能良药”的性质,并无优劣区别。1675年、1676年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借助社会对咖啡的抵制两次下令关闭咖啡馆。进入18世纪后,茶在中产阶级家庭逐渐普及。为了能够随时饮茶,饮茶者在家中也备好茶叶与茶具,饮茶日益渗入家庭生活。凯瑟琳王后、玛丽二世与安妮女王均喜爱饮茶,持续的示范效应促进了饮茶(风气)在(贵族)女性中的传播。……更具决定意义的是,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促进了茶的传播,英国在东亚积极开拓市场,逐渐与产茶国家之间建立了较为稳定的贸易关系,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条件也得到改善。1690年,英国输入茶叶41471磅;1712年英国输入茶叶已增长到约16万磅;1717年,茶叶“已经代替丝绸成为贸易中的主要货品”。……茶叶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业务重心,茶叶贸易亦是英国财政的重要来源,英国社会鼓励消费茶叶。

——摘编自刘章才《茶与咖啡在近代英国的竞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元时期福建茶叶生产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饮茶流行的原因。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并运用全球史观研究范式阐述近代福建茶业的发展。
2023-05-1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尼德兰的安特卫普原本是世界边缘的城市,但到了16世纪中期,成为欧洲国际贸易的中心。据当时一位威尼斯大使记载,安特卫普每年的贸易额是威尼斯的二十余倍。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些商业机构,如证券交易所、航运保险公司等,最初都是在安特卫普发展起来的。导致安特卫普在16世纪超越威尼斯的外部因素是(     
A.尼德兰最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B.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C.最早走上对外殖民掠夺的道路
D.人文主义思想的推动
4 . 《马可·波罗行记》记载亚洲大陆的东部并未被广袤不可逾越的沼泽地封锁,它的东部边缘是海岸,可以乘船泛海到达。1459年,西欧人在此基础上绘制出了东亚的海岸线。由此可知,《马可·波罗行记》(     
A.揭示了全球航路开辟的可能性B.奠定了地理大发现的思想基础
C.对东方的描述真实可信D.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2022-11-12更新 | 801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齐世荣《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记载,从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00吨白银和200吨黄金,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这一现象(     
A.源于教皇子午线的划定B.改变了世界贸易路线
C.拉开了海外扩张的序幕D.引发欧洲物价的上涨
2022-07-1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哥伦布曾在其航海日记中记载:“两位陛下决定派我一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下列关于哥伦布航行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两位陛下”是葡萄牙的国王和王后B.地理知识的进步为哥伦布航行提供理论支撑
C.传播宗教是哥伦布航行的精神动因D.哥伦布为世人留下了了解印度情况的珍贵史料
2022-07-0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西南大学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16世纪的英国商人记载,以前欧洲每磅胡椒的价格为6先令甚至更高,且几乎从未低于3先令6便七,而之后胡椒的价格大幅下降,为每磅16便士至2先令,香料由奢侈品转向为大众消费品。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欧洲货币大幅度贬值B.美洲物产的大量引进
C.欧亚贸易的直接展开D.胡椒在欧洲广泛种植
8 . “哥伦布首航美洲时,于1492年12月发现了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据相关史料记载,当时岛上的印第安人约为25万人,到了1550年,只剩下约150人。”这段史料可以作为下列哪一选项的结果
A.新航路开辟B.英国早期殖民C.北美独立战争D.黑奴贸易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在菲律宾的马克坦岛上,有一块铜碑,碑文上记载:“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碑文中的“他”指的是
A.葡萄牙人达伽马B.意大利人哥伦布C.葡萄牙人麦哲伦D.葡萄牙人迪亚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玉米的首次确切记载是在1555年,出自河南;最初应该在中国其他地区引种。在那之前,玉米可能是以适合各种谷物的通用名而被断断续续地引用。玉米肯定是经海路而来,同时也可能取陆路从云南入境。在前哥伦布时代,玉米在中国并不为人所知,但欧洲人一到远东,无疑就被引进了;葡萄牙人发现,玉米在热带条件下比其他任何农作物都长得更好,所以他们到处种植,而且经常当其刚刚首航到某地区时就这样做。由于产量高,甚至在丘陵和贫瘠土壤中也易于生长,玉米迅速地传播开来。

——摘引自【美】尤金N安德森《中国食物》

材料二   贡德弗兰克认为,从“航海大发现直到18世纪末工业革命之前,是亚洲时代”,中国“是这个时代全球经济体系的中心”,但当代学者张跃发却认为“那时确实出现了一个全球经济体系”,但是这个体系的中心“不在中国而在西欧”。

——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玉米传入中国的三条主要途径并简述玉米传入中国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关于当时全球经济体系的中心,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史实扼要阐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2022-06-07更新 | 150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十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 5月阶段性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