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辟新航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一学习小组为研究新航路开辟课题,搜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甲: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及克里米亚半岛等地区,从而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一方面,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另一方面,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鉴于此,西欧商人很自然地渴望另辟一条通往东方的商路。自从《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流传以来,欧洲人一直把东方,特别是中国看成是遍地黄金的人间天堂,所以想到东方去实现黄金梦的人比比皆是。

乙:14世纪,葡萄牙人改造了阿拉伯人的三角帆,因此加快了船的航行速度。这样,船身增大了,速度加快了,操纵也更加灵便了。1485年,葡萄牙人第一次使用星盘,不久星盘被更廉价的象限仪所代替。而象限仪是确定经度所必需的仪器。早在14世纪,西欧绘制地图的技术已相当发达了,当时开始出现标明海岸线及港口位置的航海图。

——摘编自吴于廣、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529年,广州重开市舶司,澳门成为中国朝廷允许外国商船停泊的八大海港之一。下表为16世纪中期以来形成的有澳门的三条国际贸易航线。   

航线航线主要商业活动备注
葡萄牙里斯本-印度果阿-澳门葡萄牙人将经广州转运到澳门的中国货物运返欧洲,如绸缎、香料、细工木器、漆器和瓷器等,又由欧洲运来毛织品、玻璃制品等以白银为最大宗,15851591年,经果阿运到澳门的白银约90万两
澳门-日本长崎每年初夏,葡萄牙商人东渡日本,将生丝、香料、棉布等中国货物运往长崎,然后待秋季返航澳门,运回日本的白银、土特产等明政府鉴于“倭寇祸烈”,严禁中日通商
澳门-菲律宾马尼拉一墨西哥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以及华商,将生丝、绸缎等运到马尼拉,再由西班牙商人将这些货物和少量菲律宾货物运到拉丁美洲的墨西哥等地,然后将拉丁美洲的白银运回欧洲,然后再运回澳门,再购买中国的丝货和其他货物中国与美洲贸易的最早航线,构成了以中国丝货和世界各地的白银为主要交换内容的“丝银之路”


(1)从研究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看,分析材料一甲、乙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其他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丝银之路”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
2023-03-28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时代与个人

材料一   “美洲发现者”哥伦布

1451年哥伦布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的纺织工家庭。自14岁起他就开始航海,曾经远航至冰岛。1477年,他旅居里斯本,沉迷于研究制图学,认为西班牙的末端和印度的东端相距并不太远。之后,哥伦布相继游说葡萄牙、西班牙王室支持其西行,并于1492年获得西班牙国王的资助而成行。

材料二   创制变革世界引擎的瓦特

1782年瓦特改进了纽可门蒸汽机,试制出“复动式蒸汽机”。19世纪世界各国发明家完善和发展出各种类型的蒸汽机,如美国的考里斯蒸汽机、法国施耐德的蒸汽锤等。动力技术的革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马克思评价:“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材料三   站在人类历史新起点的列宁

十月革命后,列宁发现现实的社会主义有不少和经典论述不一致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他强调一定要以实践为标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1919年,列宁认为只有“确立对粮食、布匹和一切产品的垄断……把所有商品都收归国有,规定价格,我们才真正接近了社会主义”。1921年列宁反思“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密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由此,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1)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哥伦布能够“发现美洲”的原因。
(2)恩格斯称:“蒸汽机是第一个真正的国际发明”。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3)依据材料和所学,评析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022-07-08更新 | 178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2-09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欧洲历史未进入海洋时期以前,西方没有一个国家把提倡海外发展当作政府的大事业。到葡萄牙人发现好望角的时候,欧洲的局势就不同了。这些国家的国王无不以提倡海外发展为政府及民族的大事业。那帮在海外掠财夺土的半海盗半官商居然成了民族的英雄。文学家又从而赞扬之。在16、17世纪的欧洲人眼里,国家的富强得靠海外事业的成败。个人冒险而到海外去奋斗的,不但可以发大财,而且可以成为国王的忠臣、民族的志士和上帝的忠实信徒。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英国议会部分立法情况

1874年《工厂(妇女健康)法》获得通过。

1883年《工厂与作坊法》出台。规定:白铅工厂必须具备“通风设备、带盥洗室的宿舍、带有冷热水的女性浴室、舒适的餐厅、全套的工作服及口罩、工厂所有员工可随时饮用的充足的酸性饮料的供应”。

1889年8月30日,英国议会出台《棉布厂法》。该法案关注棉布行业中有害健康的潮湿、蒸汽等特殊问题。

1891年通过《工厂与作坊法》。明确规定:任何工作场所不得出现危害公共健康的恶臭或秽物,也不得违反此前法案关于整洁、通风、宽敞空间以及粉刷墙壁等方面的规定;经英国内政部授权,视察员可随时进入各类工作场所,如发现工厂或作坊中存在违规行为,将协同各地卫生部门进行查处;在规定期限内未做出整改者,将被处以每天10先令的罚金。

——据刘金源《19世纪后半叶英国工厂立法的演进》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时欧洲开展海外贸易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严密。)
2022-07-1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是公元前2000年一公元1780年间,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空间分布变化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2000年一公元1600年,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在空间上呈多中心、零散分布。


1600年—1780年,世界棉花产业的全球性网络出现,并越来越集中在欧洲。

——据【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对材料中反映的变化趋势加以评析。
2022-07-07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蔗糖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初期一种重要的“世界商品”,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7世纪中期开始,伴随着“砂糖革命”(最开始出现在巴巴多斯,然后出现于牙买加)的发生,砂糖进口量飞快增长,尽管在1604年还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到1660年就占了英国进口商品的近十分之一,到1700年之前,砂糖进口量成倍增长,达到此前的四倍。到18世纪中期,英国民众的人均砂糖用量是法国人的八到九倍。

从17世纪起,上流社会的女性中间流行喝下午茶,并以此为高贵的象征。现在这种茶会以下午茶的形式存在。与此相应,工人阶级中开始出现了茶歇,在工作间歇喝茶休息。这正是由茶的特性决定的,加糖的茶能迅速补充热量,像兴奋剂一样能让人精力充足。由于加糖红茶具有这些重要性,所以它成了人们不可或缺的东西。

——摘编自【日】川北稔《一粒砂糖中的世界史》

材料二   糖是一种特殊产品,有很强的社会、政治、地缘和情感属性。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就曾说过,在所有味觉中,人类对甜味最敏感、喜欢,需求最大,其对历史的影响也就格外微妙。“当英国工人喝了第一杯加糖的红茶,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因为喝茶不但改变了饮食的习惯、消费的模式、工作的意义,更改变了生产贸易和消费的关系,改变了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基础。

——摘编自李军、王秀清《历史视角中的“三农”:王毓瑚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

材料三   砂糖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这都是通过对大量非洲奴隶的残酷剥削而实现的。数万吨糖被运往欧洲的码头,并在当地精炼厂进一步加工。最终通过市场、集市、商店和流动商贩,销往整个西欧乃至全世界。

——摘编自【英】詹姆斯沃尔韦恩《糖的征服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17世纪以后蔗糖的消费在英国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会出现这些变化?
(2)材料二认为英国工人喝加糖红茶的习俗“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近代以来蔗糖生产与传播产生的重要影响。
2022-05-19更新 | 23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在人们越来越不愿意把某一个事件,或者某一个时间点,看作一个时代的结束或另一个时代的起点。人们会说,整个历史是有延续性的,就好比流水一样,中国有一句古话,叫“抽刀断水水更流”。历史也是这样,不可能去找一个点,说这个点之前是一个时代,这个点之后是另一个时代,人类社会随时都在变化,就如同流水一样,虽说有时缓缓而流,有时湍急而过,但不会不流;人们不可用刀把水砍断,也不可能用时间把历史隔开。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根据上述材料,以中外历史中的任意一个历史分期为例,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评析。(要求;论题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2-02-25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三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历史试卷(四)文综历史试题
8 . 英镑国际地位的兴衰

材料   1694年,英格兰银行开始发行纸币英镑,1英镑等于20先令,1先令等于12便士。1717年,铸造金币,确定1盎司黄金合317先令10.5便士。从此,英镑按黄金固定了价格。1816年,英国通过“金本位制度法案”,以法律形式正式确认金本位制(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采用金本位制。19世纪中后期,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英镑成为国际结算中的硬通货,不仅在英国殖民地和附属国广泛使用,而且被其他国家用作外汇储备和对外结算货币,在国际金融领域里占据了霸主地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经济受到重大打击,导致金本位制崩溃。20世纪30年代,英镑颓势已不可挽回。二战爆发后,英镑贬值,对美元汇率不断下跌。此后,英镑地位更加衰败,无力同美元相抗,只能追随美元浮动。

——摘编自薛艳《英镑的兴衰与现实选择》许国云《谈谈英镑的变迁》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英镑国际地位的兴衰。
2021-03-30更新 | 506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约1500年,当西方开始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使开始让位于全球的统一,诸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感地移居到了新的大陆。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在一起的世界。到19世纪时,他们在政治上以其强大的帝国、在经济上以股份公司控制了全球。他们还享有文化上的支配地位,于是西方文化变成了全球的典范。西方文化等同于文明,非西方文化开始被认为天生地低劣。这种西方的霸权在19世纪时不仅被欧洲人而且被非欧洲人认为都是理所当然的。它被认为几乎就是神授的,是事物自然规律中的一部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10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关于新航路开辟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08年,《历史教学》专门进行了讨论,但结果莫衷一是。其中,戴世峰的《对新航路开辟问题的两点看法》一文颇有影响。他认为新航路开辟与资本主义萌芽并无直接关系,原因有二:一是黄金热不等于资本主义萌芽。欧洲黄金产量不多,从东方进口丝绸和香料使贵金属大量外流,出现贵金属危机。《马可·波罗行记》广泛流传,进一步刺激了西方人的黄金梦。二是支持开辟新航路的是封建统治阶级,航海家的身份都具有封建性,国王支持开辟新航路,是因为他们能够从中获得巨大利益。既然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只是一般的商品经济需要,那人教、人民和大象版关于资本主义萌芽因素的叙述只是参照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的结论,并不是依据客观历史事实而作出的判断。岳麓版的叙述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摘编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专题教学研究》


问题:根据材料相应信息,概括材料中的某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该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