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弗兰克为此指出:“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发生了一次鲜明的‘断裂’,其原因不仅在于1492年和1498年……主要在于由此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地理大发现一方面……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为经济全球化打下了空间基础;另一方面,地理大发现刺激了人类向海外开拓的愿望,打破了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历史传统。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现实特征及研究基础》

史料二   明代后期,白银货币化促使中国与世界联系起来,在中国与世界之间,建立了一种互动关系。当时,世界上以白银作为支付手段的最大需求国是中国,不是西方。……因此,世界两大银矿开采地(日本和美洲)的白银,最终大部分流入了中国。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


(1)依据史料一,指出弗兰克认为1500年发生“断裂”的主要原因。这里“断裂”的含义指什么?
(2)史料二中“中国与世界之间,建立了一种互动关系”指什么?促成当时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因素有哪些?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中叶,素有“航海家”之称的亨利王子在葡萄牙设立航海学校,培养航海人才,奖励航海事业,积极筹划开辟绕过非洲到东方的新航路。“他企图攫取香料贸易,他渴望传播基督教福音”。由于“欧洲市场对香料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埃及对于转口的东方货物征税很高,这种情况自然使发现一条直接通往东方的航路具有新的价值”。

——摘编自黄顺利《地理大发现与中国海洋观的演变》

材料二   15世纪至17世纪的欧洲海外扩张,首先意味着这场巨大的空间革命,同时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国际权力的中心已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

——石元蒙《中西文明的最初碰撞——葡萄牙人入居澳门与明政府对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世界各地文明发展产生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明朝后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烟草、花生等新的经济作物也大致于同时引进,进一步丰富了农产品结构。

自隆庆开放海禁之后,大批中国商品以东南亚为跳板流入欧洲和美洲……与海外贸易的发展相联系,白银货币化成为明朝后期到清朝引人瞩目的现象。明初以铜钱、纸币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但纸钞因政府未能控制投放量而导致信用下降,……明朝中期,朝廷被迫弛用银之禁,而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恰好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白银作为货币,具有不变质、易分割、价值高等优点,其货币化本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三   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

——《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时期的中外交往活动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清朝前期对外经济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独口通商”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统计,1492~1595年,西班牙从美洲运回金银共约价值40亿比塞塔,留在国内的最多只有2亿比塞塔,仅占5%。材料说明西班牙
A.确立殖民霸主优势
B.未完成工商业发展的资本积累
C.处于贸易中心地位
D.价格革命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当哥伦布伟大发现的消息传到威尼斯时,当地出现了极度的恐慌,证券、债券下跌了40%到50%。威尼斯商人恐慌的原因是
A.金银价值下降导致物价波动B.地中海传统商路中心地位即将丧失
C.世界东方将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D.世界金融中心将向亚洲转移
2018-03-02更新 | 330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铜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立国之初就“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与土地制度的变化相适应,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化。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的雇值制度。新的社会经济关系使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有人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

——梁泉《我们只要一个中国》

材料二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指出:“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并据材料一概括推动宋代“商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3)材料三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有何不同?结合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史实,评价材料三中关于“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的观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亚当·斯密说:“从1630年至1640年……欧洲的白银价值相对于谷物价值的降低,从来没有达到过这种地步。”此现象发生的主要社会背景是
A.欧洲出现自然灾害B.东西方商路被阻断
C.大量的金银涌入D.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