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海上丝绸之路与新航路开辟都是人类航海史上的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代与外界交通最重要的路线共七条,“一曰营州入安东道,二曰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三曰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四曰中受降城入回鹘道,五曰安西入西域道,六曰安南通天竺道,七曰广州通海夷道”。其中,五条为陆路,只有两条为海路。这种情况在宋代发生了根本转变。政权割据与战火连绵使陆上的交通受到阻塞,而且,全国经济中心向南迁移,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交往的最主要通道。宋代海路主要包括:从广州、泉州、宁波等港口出发,通往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东北非洲等地的南海航线;从明州、杭州、登州等港口出发,通往日本、朝鲜和琉球等地的东海航线。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改变了宋代社会,也影响了整个世界。

——摘编自高红清《国际化的宋代与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它让各地出现了许多前所未知的动植物新品种,改变了大陆的生态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尤其是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有些物种在欧亚大陆的传播,甚至为那里的人口增加提供了重要条件。印第安文明对燃料费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农作物的的培育。他们培育出来的玉米、西红柿、甘薯、南瓜、菜豆、马铃薯、辣椒、花生、向日葵等作物,后来经欧洲殖民者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丰富人类的物质生活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与世界各种文明的碰撞与交流融合之中,西方现代文明茁壮成长为真正具有世界性的文明。

——摘编自计翔翔《地理大发现探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区别,并简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改变了宋代社会,也影响了整个世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的主要作用,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与海上丝绸之路在影响方面的本质区别。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的海外贸易分为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两种。明初,朝贡贸易被作为朝廷怀柔海外藩属国的重要手段,政治色彩浓厚而经济功能较弱。由于不堪重负,明中叶以后对朝贡贸易有诸多限制。民间海外贸易早在宋代和元代就有较大发展,但明初朝廷为了集中精力对付来自蒙古人等北方势力的侵袭,消除东南沿海的倭患,民间海外贸易受到严禁。尽管如此,海上走私仍屡禁不绝。明中叶以后,民间贸易因政策放宽而得到发展,主要贸易对象从亚洲其他地区变为欧洲。明清海外贸易政策时紧时松,政策放宽时海外贸易就得到较大发展,贸易网络不断扩大。有确切证据表明,直到19世纪初,中国海外贸易都是顺差,中国仍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对国际贸易有着重要影响。

——摘编自王信《明清外贸顺差、白银流入及对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远洋贸易的大发展。西欧民族国家实行重商主义政策,政府直接干预经济,鼓励扩展国际贸易。为了更便利地筹措海外贸易资金和降低投资风险,一些国家建立国家银行,政府充当担保人;受政府扶持和保护的民间合股公司也应运而生。在对东方进行商业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中,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欧诸国在亚洲纷纷成立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从本国政府那里获得贸易独占权而且拥有军队,对殖民地进行残暴的政治统治、经济掠夺。这一切,对各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但似乎并没有改变欧洲对亚洲贸易的不利地位。16至18世纪时,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欧洲直到18世纪末叶发展起动力机器时,才解决了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清时期中西方海外贸易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使运抵西欧的货物不仅量少,而且比原价高8~10倍。当时,文艺复兴鼓励人们勇于冒险,大胆追求财富以实现个人价值。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通史》

材料三   公元1500年前后,世界各大洲结束了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最活跃的是欧洲的商人们,他们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物品运到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销售,然后把欧洲、美洲的物产运到世界各地。商人们赚取了利润,而物产的流通则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经济交流。从那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摘编自《历史地图册·必修Ⅱ》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概括该事件产生的历史原因。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理解。
2018-01-13更新 | 1190次组卷 | 32卷引用:2020届高三历史3-4月模拟试题汇编-专题10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针对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地位变化问题,有学者认为:

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指中国)的奇迹:迅速增长的人口中生活水平有节制但稳定的提高;结尾简短的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有相当少量的人口,似乎享有甚至更快的人均增长率(尽管或许不是太快)。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大部分人——至少是在西方——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在2002年,历史再度发生了位移。如果我们用总量指标作判断,1945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头戏并不是发生在西方,而是发生在东亚(和东南亚的部分地区),那里至少曾保持部分的政治独立,同时使西方的技术适应它们完全不同的社会传统和天赋资源,而不是简单地模仿西方。即使我们根据人均指标作判断,日本也明显赶上了最富有的西方国家;台湾和南韩没有落后很远,中国沿海重要地区现在看来正在紧随其后。

——摘编自【美】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评析材料中关于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区域地位变化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个观点,赞同或反对,或另有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02~1772年英国的国外贸易增长了两倍;1715~1771年法国国外贸易的价值增加了4倍多。这时对外贸易的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770年前,英国的对外贸易大部分是同欧洲大陆进行的,到1775年时,其对外贸易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将近2/3的原料来源和贸易对象在欧洲以外的地区。随着贸易的发展,西欧出现了许多从事国际贸易的繁荣城市。伦敦垄断了英国对亚洲的贸易,是蔗糖贸易中心;利物浦是奴隶贸易的中心。阿姆斯特丹不仅控制了荷兰与亚洲、美洲的贸易,而且成了世界的商业中心和中介贸易转运站,法国、英国殖民地的产品经此地转运到中欧。里斯本支配着葡萄牙的对外贸易。加的斯控制了西班牙的国际贸易。此外还有法国的南特、波尔多等。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据材料,归纳其中一种历史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性强。)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丝绸之路是汉朝探索出来的,让中国融入世界,并渐而有发言权和影响力的一条大国之道。

——摘编自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材料二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丝绸之路和地理大发现引发的经济文化交流的不同及其主要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真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l550年和l551年,在西班牙召开了两次大型辩论会,辩论的主要对手是第三世界主义者拉斯·卡萨斯和欧洲中心论者塞普尔维达。这两次古典式辩论.直指殖民主义理论的核心:世界上有没有劣等民族?先进民族有没有理由对落后民族开战并奴役他们?……
塞普尔维达的论点有:
第一,印第安人犯有偶像崇拜的严重罪行;
第二,印第安人智力低下,是天生的野蛮人和奴隶;
第三,印第安人互相残杀,用活人祭祀,甚至吃人肉,西班牙人有义务拯救受害者。……
材料二 卡萨斯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论证说,惩罚一个陷入迷途的民族是为了教育这个民族,而不是毁灭它,然而战争不会使美洲的印第安人明白自身的谬误,只会增加仇恨。……比起用活人祭祀来,战争是更大的罪恶。

——摘编自索飒《丰饶的苦难——拉丁美洲笔记》。


请回答:
1.请以玛雅文明为例,反驳材料一中塞普尔维达的前两个论点。
2.从材料二卡萨斯对塞普尔维达第三个论点的反驳,推断西班牙人是以何种方式“拯救受害者”的?卡萨斯反对这种“拯救”方式的理由是什么?你认为应该以何种方式对待“落后民族”?
3.你认为塞普尔维达论点的实质是什么?
2016-11-18更新 | 41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复习通史版-阶段检测卷(九)世界古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部分)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地理大发现的动因,欧洲人认为,15世纪,土耳其的扩张阻隔了西欧各国通过地中海到东方去的传统商路;西欧各国为了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迫切希望开辟新航路。这种动因在学界逐渐成为普遍的认识。
材料二
后来,有学者从新史料中发现更为重要的动因,他们认为,11世纪开始,西方人对东方的香料、丝绸及各种工艺品需求大增,而东方人却对西方的商品不感兴趣。西方靠输出贵金属来维持与东方的贸易,几百年间都是如此。15世纪,威尼斯商人经奥斯曼土耳其每年运往西欧的胡椒总量在750-1000吨,价格一般要提高8-10倍。这引起了欧洲其他国家的人不满意,特别是热那亚人,他们要另辟蹊径,自己到东方去运来香料赚钱,为了与威尼斯竞争,他们的资本和人才流向葡萄牙和西班牙。
——摘编自王加丰《关于地理大发现的动因问题》等
运用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新航路开辟原因”的观点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充分、准确运用材料及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某版《世界近代史》一书中有关“地理大发现”内容的目录摘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两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史实。)
2016-11-27更新 | 253次组卷 | 4卷引用:题型10 “修改目录”类设问-2024年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战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登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它对汉期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史流。

15世纪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人们需要越来越多的黄金、白银等可以充当货币的贵重金属进行商品交易,但西欧本土的金银产量不能满足需求。《马可·波罗行纪》使欧洲人相信东方遍地黄金,西欧各国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增强国力、获得财富,都纷纷支持远洋探险活动。从1487年迪亚士首先开始探索到东方的线路,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人类历史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今天的“一带一路”,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涉及贫易、金融、投资、能源、科技、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10多个领域,地理上包括欧亚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沿岸的65个国家和地区;秉持开放包容精神,继承了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今天的“一带一路”是在古代中国丝绸之路轴线基础上,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也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一带一路”这一战略构想的建设,对于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稳定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5年2月13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丝绸之路与新航路开辟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与古代丝绸之路相比较,“一带一路”的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其建设的重大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