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市场的拓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6世纪开始,跨国长途贸易成为欧洲资本积累的主要手段。有人把当时全球贸易格局概括为两个大三角,一个是东方或亚洲三角,另一个是大西洋三角。西方史学家布罗代尔说:“美洲白银1572年开始一次新的分流,马尼拉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同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连接起来,运来的白银被用于收集中国的丝绸、瓷器和印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珠等物品。”

——摘编自高德步主编《世界经济史》等

材料二 18世纪时英国积极从事以贩卖奴隶为主要手段的“三角贸易”。英国从利物浦、伦敦等城市用船载运棉麻织品、玻璃、陶瓷器皿、各种装饰品等,驶往非洲交换黑奴;并用船把黑奴运往西印度和南美殖民地的种植场,卖给农奴主,然后买进殖民地的糖、烟草、棉花返回英国,并将其作为原料卖给工厂主。公元1713年,《乌特勒支和约》使英国获得贩卖奴隶的垄断权,不仅为英国的贩奴商人带来了神话般的利润,而且加强了英国在那些需要供应黑奴来经营种植场的殖民地里的地位。

——摘自鲁中石《世界通史》

材料三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为筹集资金开始发行股票。1609年,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诞生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千上万的国民愿意把安身立命的积蓄投入到这项利润丰厚也存在着巨大风险的商业活动中,一方面是出于对财富的渴望,更重要的是,因为荷兰政府也是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之一。在东印度公司成立后的短短五年时间里,它每年都向海外派出50支商船队,这个数量超过了西班牙、葡萄牙船队数量的总和。到17世纪中叶,荷兰联省共和国的全球商业霸权已经牢固地建立起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当时海上贸易的特点,分析其兴起的主要条件。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英国开展三角贸易的国内条件,并概述三角贸易客观上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7世纪前期荷兰股票交易迅速发展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从欧洲运到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
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关税平等
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禁令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国门洞开”
1849年英国废除《航海条例》,并完全征服印度
拿破仑三世时期法国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
1860年英法签订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两国间的贸易壁垒

根据材料,归纳两条有关世界市场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解读。(要求:归纳特征准确,解读逻辑严谨,史论结合)

2018-07-01更新 | 267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高新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8世纪,欧洲的殖民扩张是“以最残酷的暴力方式进行赤裸裸的劫掠”,西班牙在美洲开采矿山,葡萄牙人在亚洲进行欺诈性的贸易,英国人则从事贩卖黑奴的勾当。这一时期,北美沦为英、法的殖民地,拉美则被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征服,而亚洲则仅有若干沿海据点被占领,广大内地暂时还没有遭到殖民侵略。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英国极力倡导自由贸易,打开了一个又一个封闭国家的大门。英国物美价廉的棉纺织品畅销世界,北美和印度的棉花则大量出口到英国。此时,原本大体独立的亚洲成为欧洲列强侵略的主要对象,印度完全为英国所征服,东南亚大半沦为殖民地,中国则成为半殖民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18世纪欧洲殖民扩张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欧洲对外殖民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2-07-06更新 | 567次组卷 | 1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世纪前后至6世纪,中国主要出口黄金和丝织品。由于航海技术难以胜任大规模海运,中国人很少远航,这一时期中国海上贸易主要由印度洋地区的波斯、阿曼商人操持。6-10世纪,阿拉伯商人成为印度洋贸易的主力,中国的陶瓷外销从有限的奢侈品贸易转变为大量的订制生产和出口,海上贸易扩及日本、琉球和朝鲜。10-14世纪许多中国大型船舶停泊于印度西海岸,改变了往日“外商来贩”的局面,中国也成为东海、南海和印度洋贸易的主导者之一。15-18世纪中期,中国的丝、瓷器和茶叶出口贸易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且不再经过无数的中间人和以货易货的方式,而是借欧洲人之手,把中国商品运到欧洲和美洲,换回中国亟需的硬通货白银,中国的海外贸易空间扩展到了全世界。

——摘编自李伯重《中国海外贸易的空间与时间——全球经济史视野中的“丝绸之路”研究》

材料二 与前一世纪相比的五大区域和世界范围的洲际贸易涨落情况比较表

地区世纪
16世纪17世纪18世纪
欧洲增长停滞增长
非洲停滞增长增长
北美洲(接近零)增长增长
亚洲增长下降下降
世界范围增长停滞增长

——摘编自梁雪松《近代早期与近代早期世界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中期以前中国海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至18世纪的欧亚贸易整体趋势不同的原因。
2022-02-26更新 | 182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金时期,黄河夺淮入海;元明疏浚京杭运河:黄、淮、运汇集于江苏淮安清江浦镇。明清之际,清江浦“为河、漕、盐三处官、商荟萃之所”,大量官吏、兵弁驻扎,“侨民宿贾,巨室麟次”。当地“壅沙为岸”,“斥卤之田甚多”;居民“惟市井是食,语及田夫则退让不屑”。1855年,黄河决溢北流,河督裁撤。太平天国战争时期,清江浦运道难以疏浚,一度干涸。1900年,河运停办,漕粮全部由轮船招商局以大型海轮运输。清末民初,沪宁、津浦(南京浦口)和陇海等铁路干线相继建成通车后,清江浦彻底失去了旧时的繁盛景象。

——摘编自朱跃成《清江浦兴衰研究(1415—1949)》

材料二   1666年,为避开西班牙的关税,里盖男爵经路易十四批准,在法国南部修建了连通大西洋与地中海的米迪运河,直到1897年国家才回购了运河的所有权。里盖修筑了当时的世界第一高坝以解决水位差问题,开凿了世界首条航运隧道,构思精良且富有实效的船闸更是令人赞叹。一位见过京杭运河船只盘坝的传教士说:“如果利用绞盘、靠臂力一点点提升船只的中国工人能见到我们的船闸,只需一个人就能轻而易举地操作,他们该会多么惊奇啊!”

——摘编自于冰《法国米迪运河考察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江浦渐趋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开通米迪运河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运河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和商人纷纷扬帆远航,陆续开辟了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从此,世界各地孤立发展的状态被打破,联系日益密切。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攫取了大量财富,推动了西欧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而后在欧美各国出现。凭借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资产阶级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材料二 ……这三大经济支柱,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的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差、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济支柱。
(3)根据材料三,分析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应该如何应对?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征服和掠夺,把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二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一片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们到哪里去了呢?他们被捉去当奴隶,或者在捕捉奴隶者到来时逃走了。那些侥幸逃走的人们,不得不从生机盎然的农业区,迁居到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深山老林,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艾周昌等《早期殖民主义侵略》

材料三法国的革命事件和在圣多明各(海地所在的岛屿)由杜桑·卢维杜尔领导的非洲奴隶的斗争震撼了整个奴隶占有制。各国的奴隶贩子及其拥护者对法国大革命及整个自由思想惊恐万状。非洲人在西印度群岛发动的日益频繁的骚动,更使他们成了惊弓之鸟。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公开大规模输入奴隶是危险的。

——阿勃拉莫娃《非洲:四百年的奴隶贸易》

材料四奴隶制的废除正如它的发生一样,是资本主义发展决定的……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

——杨人楩《非洲通史简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奴隶贸易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说明奴隶贸易对非洲造成了哪些影响?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指出奴隶贸易逐渐废止的原因。

2018-06-1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氨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2018-06-09更新 | 7909次组卷 | 45卷引用:陕西省山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