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市场的拓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全球联系

材料一   西班牙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二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材料三   人类使用船舶作为运输工具的历史,大体经历了四个时代(见下表)。

时间时代类型
15世纪以前舟筏时代独木舟、筏、木板船
15世纪—19世纪中叶帆船时代地中海的古帆船、中国帆船
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蒸汽机船时代蒸汽机船、汽轮机船
20世纪中叶以后柴油机船时代柴油机船、大型远洋客船

——摘编自梅泉海《船舶发展史话》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对“哥伦布大交换”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方式(手段)。
(3)阅读材料三,指出推动“蒸汽机船时代”和“柴油机船时代”到来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水上交通工具革新的作用。
2022-05-31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非洲

(1)非洲大陆,历史悠久,但各地发展极不平衡。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古代非洲文明的多样性和先进性给予说明。

1444年葡萄牙人第一次在拉各斯市场上出售黑奴。1501年首批黑奴被运至海地和多米尼加。1552年首批黑奴登陆巴西。仅十七世纪后半叶,从非洲大西洋沿岸卖给欧洲人的奴隶数量超过以前200年的总和。1661年,弗吉尼亚殖民地议会通过法案,确定黑人是“终身奴隶”。18907月布鲁塞尔会议作出废除非洲奴隶贸易的决议,黑奴贸易正式告终。


(2)依据材料,概括非洲奴隶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奴隶贸易对世界产生了怎样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以上呈现的是大英博物馆三件文物的图文资料,综合相关信息,从世界联系的角度,自己提出一个观点,运用上述材料和所学论证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提取信息充分(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首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9年龙烟铁矿股份有限公司石景山炼厂。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钢铁成为极其稀缺的战略物资,参战各国纷纷下令禁止钢铁出口,钢铁价格一涨再涨。汉阳铁厂冶炼的生铁,战前每吨售价为二三十两白银,到了1918年秋天竞涨至250两左右。中国掀起大办钢铁实业的热潮。钢铁业成为中国最赚钱的产业。1918年,素有“经商奇才”之称的陆宗舆向北京政府总理段祺瑞进言兴办采矿和炼铁企业,得到北京政府批准。陆宗舆以官商合办的方式筹集资金,成立官商合办龙烟铁矿股份有限公司。陆宗舆对公司前景的展望颇有号召力,吸引来自北京各界人士纷纷投资入股,甚至北京政府高层也难挡诱惑。陆宗舆马不停蹄地展开了炼铁厂的筹建工作。

——摘自胡景山《钢铁传奇》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龙烟铁矿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历史条件。
2020-10-14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一花一世界

棉花,将不同大陆联结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全球的故事。

材料一   全球棉花贸易市场格局变化示意图(图中○代表棉花生产、消费中心)


——摘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二   


——《高中历史》第四分册

材料三   


——电影《为奴十二年》剧照

材料四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摘自郑观应《盛世危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全球棉花贸易市场的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指出15世纪末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三、四是对图B反映的历史现象的佐证,请从史实的角度分别加以说明。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棉花创造的全球故事”?
2020-12-23更新 | 22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年北京高考真题历史变式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世界市场与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1)请用史实简要证明上述观点。

材料二   “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给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共产党宣言》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概括说明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3)有学者认为,“世界市场对世界经济来说是推动,对欧美来说是利益,对亚非拉来说是灾难和机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对上述观点的理解。
2020-08-2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主要大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世界经济开始联为一个整体。

材料一   《16、17世纪各大洲之间商品与物资流向示意图》


——改编自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


(1)依据上图并结合所学,说明16、17世纪贵金属的流动情况及其对欧洲、亚洲的影响。

材料二   到19世纪初时,由英国、印度、中国构成的三角贸易体系已经成形。英国需要来自中国的茶叶,但遗憾的是,中国希望英国提供的东西,除了白银以外几乎没有了。为了防止英国的白银供应大量流失,英国需要某种能够卖给中国、换取购买中国商品所需现金的东西,答案就是印度的鸦片。集中于印度的英国商人可以将鸦片卖给中国,用得来的银条购买中国的茶叶,再将它在英国销售,得到批量生产的纺织品,拿到印度市场上出售,而印度棉花也被大量运至英国。

——摘编自(美)戴尔·科普兰《经济相互依赖与战争》等


(2)依据材料二,绘制“英——印——中”贸易中商品及流向示意图,并分别简述这种贸易对中国、印度的经济危害

材料三   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随后苏联立刻提出“莫洛托夫计划”与之针锋相对,东欧国家与西方之间固有的经济联系被切断,此后。苏联及其盟国便走向了一条全面封闭型的发展道路,将自身经济发展道路与西方经济发展道路进行意识形态的对立,认为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私人企业与公有企业是绝对对立的概念。

1950年,美国主导建立“巴统”,协调西方各国禁止或限制向苏联、东欧国家出口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后来对中国采取了更严格的出口管制。

——摘编自姚昱《美国的经济冷战政策及其效果》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两极对峙在经济领域产生的影响。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认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020-01-29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材料:路易十四即位之初,把经济问题交给柯尔柏(1619﹣1683)处理,为此专门给他设立一个新的官职﹣财政总监。……在他的倡导下,法国执行重商主义政策。重商主义认为,一个国家金银越多,国家就越富,国力就越强,因此就必须努力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促使外国金银流向本国。为此目的,柯尔柏实行保护关税,对外国工业品和进港船只课以重税,以阻碍商品进口;同时,又努力发展本国工商业,鼓励出口。在这方面他制定了双重方针,一是发展商业,在国内疏通运河,改进道路,消除地方关卡,建立统一的市场;在国外拓展外贸,成立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等贸易垄断公司,努力扩展殖民地,取得了美洲的加拿大、路易斯安能、圭亚那、西印度群岛的一部分、非洲的塞内加尔、马达加斯加、印度的本地治理等,作为母国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地,以此增加法国的财富。二是发展工业,奖励生产,以减少对外国工业品的依赖,从而达到限制金银外流的目的。柯尔柏协助开办了45家手工工场,使大型集中的手工工场达到113家。这些“皇家工场”得到优惠待遇,不仅有国家贷款,而且取得专利权。它们生产质地优良的工艺品,如地毯、锦缎、丝绒、水晶玻璃等等,可以在欧洲市场畅销无阻,为法国换回大量金银。柯尔柏为这些工场硬性规定了产品规格,认为这样才能保证商品质量。法国工业以生产奢侈品为主,其目的就是打开欧洲的宫廷市场并阻止本国贵族购买外国消费品。……当重商主义政策在法国初见成效后,其他国家起而效仿,于是引起严重的商业竞争和殖民地争夺,导致18世纪一系列商业战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法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的措施和影响。
2019-03-26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怀柔区2019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海洋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时间事实

1609年
荷兰东印度公司律师格劳秀斯在《论海洋自由》中,强调荷兰人有权利航行到东印度进行贸易,认为每个国家都可以在海上自由航行。此后,荷兰打着海洋自由的旗号,几乎垄断了北海的渔业,将捕捞范围扩展至英国海岸。
1612年西班牙政府将《论海洋自由》列为禁书。

1613年
英国威尔伍德受命于国王,发表《海洋法概览》,反驳格劳秀斯,承认各国均享有海洋自由,但沿岸国对靠近本国海岸水域享有主权。

1625年
弗莱塔受西班牙政府委托,出版了《论西班牙政府对亚洲的正义统治权》,回应格劳秀斯的攻击,主张国家像对陆地一样取得海洋的所有权。
1635年英国塞尔登出版了《闭海论》,强调英国君主有权领有围绕英国四周的海洋。

——摘编自白佳玉《论海洋自由理论的来源与挑战》


依据材料概括17世纪各国关于海洋权利争论的主要观点。

9 . 古往今来,世界各地区之间进行着不同程度的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00—1800年间,最大的移民浪潮是非洲的奴隶被运往南美洲、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大约5000万欧洲移民到了西半球。19世纪早期,大多数移民来自英伦诸岛;在19世纪中叶的10年间,移民主要来自德国、爱尔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到了19世纪末,则主要来自东欧和南欧。英国移民常常是为了逃避危险的工厂和早期工业城市的肮脏环境,大多数的爱尔兰移民是由于19世纪40年代的马铃薯饥荒而背井离乡,上百万的犹太人因为沙皇的排犹政策在19世纪90年代离开俄国。这些移民中的很多人加入了美国的劳动力大军,在新的工业中心如纽约、匹兹堡和克利夫兰定居。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依据材料,概括世界范围内移民浪潮的发展变化。结合历史背景加以分析。

材料二1871年11月,明治政府决定派遣由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木户孝允等4人为副使的使节团,前往美国和欧洲各国进行考察。在考察中,重点研究欧美各国宪法的木户孝允认为“尤当取者,当以普鲁士为第一”。岩仓具视早就强调日本国体的特殊性,认为“普鲁士宪法最适合于渐进主义”,应以普鲁士宪法为模范。

——摘编自伊文成、马家骏《明治维新史》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中的主张。

2018-04-0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101中学2016-2017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它金属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16、17和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他所需要的亚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

材料二乾隆五十七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为乾隆祝寿为名,向清政府提出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遭到拒绝……并带来了大批科学仪器作为礼物,希望以此引起清朝的重视。但清政府却将这些先进的科技成就一概视为“奇巧淫技”,并认为“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攀《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欧洲对外贸易状况。

(2)结合英国的国情分析马嘎尔尼出使中国的背景。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中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