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市场的拓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近现代的殖民活动与民族解放斗争

材料一   美国学者伯格森和舍思贝格提出了一个关于殖民主义发展的理论模型——“殖民扩张与收缩的长波”。其主要指的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殖民主义的发展演变呈现出一种“扩张-收缩-再扩张”的长周期波动趋势。

——摘编自董正华《长波理论与殖民主义史研究》

材料二   15001975年殖民扩张和收缩的长周期示意图


——【美】科林·弗林特等《政治地理学:世界-经济、民族-国家与地方》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殖民扩张和收缩的两个长周期”是指哪两个周期,分别说明其成因。
2022-05-30更新 | 42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全球联系

材料一   西班牙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二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材料三   人类使用船舶作为运输工具的历史,大体经历了四个时代(见下表)。

时间时代类型
15世纪以前舟筏时代独木舟、筏、木板船
15世纪—19世纪中叶帆船时代地中海的古帆船、中国帆船
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蒸汽机船时代蒸汽机船、汽轮机船
20世纪中叶以后柴油机船时代柴油机船、大型远洋客船

——摘编自梅泉海《船舶发展史话》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对“哥伦布大交换”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方式(手段)。
(3)阅读材料三,指出推动“蒸汽机船时代”和“柴油机船时代”到来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水上交通工具革新的作用。
2022-05-31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主要大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世界经济开始联为一个整体。

材料一   《16、17世纪各大洲之间商品与物资流向示意图》


——改编自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


(1)依据上图并结合所学,说明16、17世纪贵金属的流动情况及其对欧洲、亚洲的影响。

材料二   到19世纪初时,由英国、印度、中国构成的三角贸易体系已经成形。英国需要来自中国的茶叶,但遗憾的是,中国希望英国提供的东西,除了白银以外几乎没有了。为了防止英国的白银供应大量流失,英国需要某种能够卖给中国、换取购买中国商品所需现金的东西,答案就是印度的鸦片。集中于印度的英国商人可以将鸦片卖给中国,用得来的银条购买中国的茶叶,再将它在英国销售,得到批量生产的纺织品,拿到印度市场上出售,而印度棉花也被大量运至英国。

——摘编自(美)戴尔·科普兰《经济相互依赖与战争》等


(2)依据材料二,绘制“英——印——中”贸易中商品及流向示意图,并分别简述这种贸易对中国、印度的经济危害

材料三   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随后苏联立刻提出“莫洛托夫计划”与之针锋相对,东欧国家与西方之间固有的经济联系被切断,此后。苏联及其盟国便走向了一条全面封闭型的发展道路,将自身经济发展道路与西方经济发展道路进行意识形态的对立,认为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私人企业与公有企业是绝对对立的概念。

1950年,美国主导建立“巴统”,协调西方各国禁止或限制向苏联、东欧国家出口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后来对中国采取了更严格的出口管制。

——摘编自姚昱《美国的经济冷战政策及其效果》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两极对峙在经济领域产生的影响。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认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020-01-29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海洋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时间事实

1609年
荷兰东印度公司律师格劳秀斯在《论海洋自由》中,强调荷兰人有权利航行到东印度进行贸易,认为每个国家都可以在海上自由航行。此后,荷兰打着海洋自由的旗号,几乎垄断了北海的渔业,将捕捞范围扩展至英国海岸。
1612年西班牙政府将《论海洋自由》列为禁书。

1613年
英国威尔伍德受命于国王,发表《海洋法概览》,反驳格劳秀斯,承认各国均享有海洋自由,但沿岸国对靠近本国海岸水域享有主权。

1625年
弗莱塔受西班牙政府委托,出版了《论西班牙政府对亚洲的正义统治权》,回应格劳秀斯的攻击,主张国家像对陆地一样取得海洋的所有权。
1635年英国塞尔登出版了《闭海论》,强调英国君主有权领有围绕英国四周的海洋。

——摘编自白佳玉《论海洋自由理论的来源与挑战》


依据材料概括17世纪各国关于海洋权利争论的主要观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外交政策

材料一   西方殖民扩张

时期殖民政策简介
商业资本时期这一时期对欧洲国家来说,占有殖民地越多就意味着占有的财富越多。西方殖民者对殖民地采取最简单、也是最野蛮的暴力手段,公开劫掠金银财富Q各宗主国不准许外国参与本国殖民地范围内的任何贸易。部分国家组成了特权性贸易公司垄断所辖区一切贸易权。殖民列强大发横财。西方国家之间争夺殖民霸权与海上霸权也成为殖民政策的重要内容。
工业资本时期在“自由贸易”的招牌下,资本主义国家加剧了殖民扩张与掠夺。在印度,英国机器生产的质优价廉的棉织品充斥市场,使印度的传统手工纺织业急速衰退,原棉大批输往英国,以抵偿英国大宗输入的工业品的价额,英国殖民当局规定由英国输入的货物税率为2.5%,有的甚至免税。在中国,《南京条约》附件里确定了值百抽五的低额进出口税。西方列强将殖民地作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最有利的资本输出场所。

——摘编自王韵华《略论近代资本主义殖民政策的演变》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商业资本时期与工业资本时期殖民政策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中国对外政策和外交行为在不少方面就是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形势作出的反应。从二战后国际政治的历史进程看,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的外部环境,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冷战阶段,另一个是“后冷战”阶段。前一个阶段世界政治的最主要特征是美苏两极对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支配着世界政治的基本特点和基本走向。后一个阶段被称为是走向多极世界,国际政治力量的基本格局是“一超多强”,这种力量格局和多极化发展趋势支配着世界政治。

——摘编自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概论》


(2)对应两个阶段,就我国外交政策或外交活动各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2020-06-06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期末(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当年西班牙帝国在欧洲的势力范围相当可观,辖属尼德兰、南意大利、奥地利、匈牙利、德意志等国的大部分领土,一度曾吞并了葡萄牙成为世界霸主。由于西班牙的物价上涨早于并高于英、法、荷等国,使得西班牙的商人不愿意再致力于发展本国的工业生产,导致西班牙不得不依赖进口其他国家的工业品,甚至把本国生产的工业原料也输往国外。由于价格革命导致西、葡两国的企业主们完全失去了生产的积极性,加之西、葡两国社会上奢侈之风盛行,人们通常以从事体力劳动为耻辱,结果不仅国内所需要的工业品都依靠从其他国家进口,甚至于殖民地所需要的绝大部分工业品也必须从其他国家购买。为了进行连年不断的战争,西班牙消耗了国库的大笔资金。1588年7月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英国彻底击溃。自此西班牙帝国一蹶不振,西班牙的海上霸权地位也逐渐被英国所取代

——摘编自张家唐《论西班牙帝国衰落与大英帝国崛起的关系》


材料二英国著名史学家霍金斯指出,在16世纪以前,英国小麦的收获量和种子的平均比值一般为4:1.16世纪后,因采用了圈地制,比值开始上升,16世纪末至17世纪中叶,比值为8:1,18世纪又上升为10:1.据统计,1700年一个英国农民可供养非农业人口1.7万人,至1800年增至2.5万人

——摘编自王乃耀《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圈地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只是在,指出西班牙取得世界霸主地位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班牙与英国一兴一衰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中期,社会政治和经济发生重大变化,陆上丝绸之路中断和阻塞,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大发展时期。汉代的中国海船航行到印度黄支国,还有“苦逢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到唐代中期以后,中国商船从广州航行至波斯湾尽头的末罗国,航期只需89天。除了丝绸外,沉重而又易碎的瓷器成为了外销出口的大宗商品。在进口的货物中,唐代的统治阶级对香料需求量很大,而香料的产地集中在大食和南海地区。不论是陶瓷的出口,还是香料的输入都对海上丝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把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如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传播到世界各地。

——摘编自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材料二   16世纪的航海探险和建立殖民帝国使局限在狭隘范围内的地中海贸易扩展成为世界性的事业。意大利城市对东方贸易的严密的和狭隘的垄断已经彻底被打破。热那亚、比萨和威尼斯从此默默无闻,而里斯本、波尔多、利物浦、布里斯托尔和阿姆斯特丹的港口船只汇集,商人的货物架上堆满了商品。除了东方的香料和纺织品以外,现在又有了北美洲传入的土豆、烟叶和玉蜀黍,西印度群岛的糖蜜和甜酒,南美的可可、朱古力,非洲的象牙等。从西半球大量运进白糖、咖啡、大米和棉花,使这些物品不再成为奢侈物件。海外发现和征服海外领土的另一个显著结果是贵金属的供应的增长。事实上,几乎要在五十年以后,从美洲运来的财富的影响才发挥出它们的威力。

——摘编自(美)伯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中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对外扩张的国家有哪些?殖民霸权角逐的结果如何?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对外贸易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8 . 古往今来,世界各地区之间进行着不同程度的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00—1800年间,最大的移民浪潮是非洲的奴隶被运往南美洲、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大约5000万欧洲移民到了西半球。19世纪早期,大多数移民来自英伦诸岛;在19世纪中叶的10年间,移民主要来自德国、爱尔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到了19世纪末,则主要来自东欧和南欧。英国移民常常是为了逃避危险的工厂和早期工业城市的肮脏环境,大多数的爱尔兰移民是由于19世纪40年代的马铃薯饥荒而背井离乡,上百万的犹太人因为沙皇的排犹政策在19世纪90年代离开俄国。这些移民中的很多人加入了美国的劳动力大军,在新的工业中心如纽约、匹兹堡和克利夫兰定居。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依据材料,概括世界范围内移民浪潮的发展变化。结合历史背景加以分析。

材料二1871年11月,明治政府决定派遣由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木户孝允等4人为副使的使节团,前往美国和欧洲各国进行考察。在考察中,重点研究欧美各国宪法的木户孝允认为“尤当取者,当以普鲁士为第一”。岩仓具视早就强调日本国体的特殊性,认为“普鲁士宪法最适合于渐进主义”,应以普鲁士宪法为模范。

——摘编自伊文成、马家骏《明治维新史》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中的主张。

2018-04-0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101中学2016-2017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9 .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崛起对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世纪开始,西欧国王把社会控制在自己手中,大权独揽,这就是专制主义,专制王权。中世纪的混乱消除了,国家就统一了,中央集权就形成了,早期的民族国家形成了。民族国家是近代历史开始的标志。经济发展、社会变化也接踵而来。专制王权最早出现在西班牙、葡萄牙。谁先建立专制权力谁就先发展、先强大,所以欧洲最早强盛的是西班牙、葡萄牙,然后是荷兰,再后来是英国和法国,都是早期统一、形成强大王权的国家。专制王权相对于封建战乱有其优越性。西方的“发展”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这以后,西方超越了比它先进的东方。专制王权的出现是西方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因此,专制王权“好”还是“不好”,取决于是否符合时代的需要。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近代早期西方政治格局的变化。

材料二英国工商业城镇几乎都和奴隶贸易相关。利物浦是奴隶贸易中心,利物浦的财富转化为资本,振兴了棉都曼彻斯特。工业化时期,殖民地是英国的主要出口对象,英国向殖民地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40%,英国的出口以工业品为主,英国产的棉纺织67%出口到殖民地,纺织业是决定英国经济的“台柱”。殖民地对西方国家有“社会安全阀”的功用,工业化期间,欧美农村人口移往城市,城市人口过剩危及社会稳定,几千万过剩人口移居殖民地,减轻西方国家人口压力,提高了国内工资率和就业率。

——摘编自葛正鹏主编《西方经济史论》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殖民地对于西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10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泉州港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世界千年航海史上独占400年鳌头的“东方第一大港”、与亚历山大港齐名,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名气遍布全球。宋元祐二年(1087年),泉州设立市舶司,嗣后又设来远驿,以接待贡使和外商。元代,泉州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增至近百个,其贸易范围仍以通西洋为主。当时泉州港是国际重要的贸易港,也是中外各种商品的主要集散地之一。

进入明代,由于明政府施行了严厉的“海禁”,限制泉州港只通琉球,使泉州港对外贸易受到极大限制。清代,在清初战争和海禁、迁界的影响下,泉州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港口的繁华已烟消雾散,城市也凋零殆尽,泉州港走向衰落,变成地方性的小港。

——摘编自《泉州网》

材料二 阿姆斯特丹最早的港口活动可追溯到公元13世纪。阿姆斯特丹港于1342年首次被记载,见于阿姆斯特丹获得城市权的相关资料中。在荷兰黄金时代,阿姆斯特丹港发展成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重要港口。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港,港内船桅林立,岸上堆满货物,一派繁荣景象。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当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享受着源源不断的海外财富时,精明的荷兰商人迅速加入海外贸易竞争,阿姆斯特丹不仅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还是国际贸易和金融的中心。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等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泉州港和阿姆斯特丹港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荷兰崛起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的隔绝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同时也造成了各大洲之间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简要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如何改变了世界人口的分布和流动,对世界有关地区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18-03-0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101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