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市场的拓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中国苦力贸易和非洲黑奴贸易,同属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落后国家和地区人口掠夺的行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黑奴贸易,主要发生在16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初。都铎王朝时期,女王伊丽莎白大力支持和参与这项罪恶活动。1672年,英国政府为了更好地组织黑奴贸易,给“皇家非洲公司”颁发了特许状。但随着中小新兴港口商人和殖民地种植园主的强烈反对,英国政府在1698年取消垄断,实行黑奴自由贸易。据统计,在整个奴隶贸易年代里,英国从非洲运走的奴隶数目,是其余各国总和的四倍。利物浦每年从奴隶贸易中平均获纯利30万英镑,布里斯托尔在18世纪因黑奴贸易发展成为英国第二大城市。

——摘编自陈紫华《英国的黑奴贸易》

材料二   中国封建社会的没落加上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造成了大量的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续增条约》规定:“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毫无禁阻。”一般来说,苦力是签有契约的,尽管绝大部分是被迫签约的,在形式上它是“合法”的。苦力船上的超载和缺粮缺水以及对苦力的虐待一点也不亚于贩奴船。苦力贸易的猖獗期是19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末,这期间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参与了这一血腥的贸易,获取了高额利润。据统计,在近代历史上,西方列强以契约华工的形式掠走1000多万中国人。

——摘编自张忠祥《中国苦力贸易与非洲黑奴贸易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黑奴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相比黑奴贸易,中国苦力贸易有何不同并分析其猖獗的背景。
2022-08-14更新 | 31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殖民主义国家及前殖民地国家的人均GDP水平(1990年国际元)

150017001820191319501998
法国72798612303485527019558
意大利1100110011172564350217759
荷兰754211018214049599620224
葡萄牙6328549631244206912929
西班牙69890010632255239714227
中国6006006005524393117
印度5505505336736191746
印度尼西亚5655806129048403070
美国4005272575301956127331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从上述表格中任选两个国家,分别指出他们在某一时段的经济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趋势形成的原因。(要求: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3 . 1500年前后开辟的新航路是西欧殖民扩张之路,也是西欧发展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492年11月1日,哥伦布船队在古巴海岸登陆时曾向土著居民明确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他还对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说,“臣向二位陛下保证,普天之下,无任何地方比这里景色更美丽……臣以为此地除天主教徒外,陛下不应准许任何异国人染指其间,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初衷和目的”。

——摘编自孙家堃译《哥伦布航海日记》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极大地鼓舞了人们从事科学探索的勇气,成为近代西欧科学革命的直接动力。航海家以自己勇敢的航海探险活动验证了大地是球形这一假说……破除了人们对基督教神学的迷信,使一些人不再盲从任何所谓的金科玉律式的教条与理论。

——摘编自夏劲、陈茜《中西两种科学文化背景下的郑和下西洋和地理大发现之比较》

材料三 17世纪初以后,美洲的甘蔗、烟草、棉花、咖啡、香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园迅速发展。……这些经济作物是欧洲市场上急需的进口原料。为满足欧洲市场的需要,增加出口,就迫切需要输入更多的奴隶以提供劳动力,扩大生产……众多的奴隶专卖公司应运而生,他们建起严密的贩奴组织系统,甚至动用军队,以保障其垄断贸易的权利。罪恶的奴隶贸易激起了奴隶的抗争和世界人民的谴责。

——中央电视台《世界历史》解说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西欧其他两位同样对新航路开辟作出重要贡献的航海家。
(2)据材料二,从科学与思想两个方面说明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3)据材料三,概括17世纪初以后世界经济出现的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新现象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新航路开辟以后近代西欧发展的主要途径。
2020-02-04更新 | 458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辉煌的葡萄牙帝国很快成为荷兰和英国的战利品;法国将大量殖民地割让给了英国;荷兰的大量殖民地最终也落入到英国的手里。在18世纪末,英国因为美国独立而失去了她在北美洲的13个殖民地;而在19世纪初,西班牙也以同样的方式失去了她在新大陆的所有属国。基于这些令人沮丧的经历,欧洲各国对海外占领新的殖民地一时失去了兴趣。政治家开始信奉一个原则,就是殖民地“就像水果,一旦成熟,很快就会从树上掉下来”。而英国首相迪斯雷利在谈到英国的殖民地时曾经说:“这些可怜的殖民地就是我们脖子上的重担。”但是在19世纪末,由于对殖民地和附属国产生了兴趣上的复苏,很多欧洲国家开始对海外殖民地展开激烈的争夺。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唤醒和强化了对殖民地产生新的兴趣。

——摘编自(美)迈尔斯《世界近代史》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一个角度,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概述和评价。(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后半期,南海成为明代经济最终融入全球经济的关键区域。中国人扩大在这个区域的参与,应部分归功于郑和下西洋,但是这个世界经济体并不是国家支持的航海所能创造的,只有贸易超越了朝贡才使得这一切发生。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强行挺进南海,引发中国朝堂上一片反对贸易之声。1567年隆庆皇帝废除海禁,改进了海外贸易的基础结构——包括把福建进出口港月港提升为县。一年不到,中国海商彻底恢复了原来的活力,到18世纪中期为止,中国商人在该区域的贸易活动中占有明显优势,并建立了主导中西贸易的“广州体系”。

     ——摘编自(加)卜正民等《哈佛中国史》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远洋贸易的大发展。西欧民族国家实行重商主义政策,政府直接干预经济,鼓励扩展国际贸易……在对东方进行商业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中,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欧诸国在亚洲纷纷成立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从本国政府那里获得贸易独占权而且拥有军队,对殖民地进行残暴的政治统治、经济掠夺。这一切,对各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但似乎并没有改变欧洲对亚洲贸易的不利地位……欧洲直到18世纪末叶发展起动力机器时,才解决了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参与早期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封建社会晚期中西方之间的贸易趋势发生的重大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中期,社会政治和经济发生重大变化,陆上丝绸之路中断和阻塞,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大发展时期。汉代的中国海船航行到印度黄支国,还有“苦逢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到唐代中期以后,中国商船从广州航行至波斯湾尽头的末罗国,航期只需89天。除了丝绸外,沉重而又易碎的瓷器成为了外销出口的大宗商品。在进口的货物中,唐代的统治阶级对香料需求量很大,而香料的产地集中在大食和南海地区。不论是陶瓷的出口,还是香料的输入都对海上丝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把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如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传播到世界各地。

——摘编自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材料二   16世纪的航海探险和建立殖民帝国使局限在狭隘范围内的地中海贸易扩展成为世界性的事业。意大利城市对东方贸易的严密的和狭隘的垄断已经彻底被打破。热那亚、比萨和威尼斯从此默默无闻,而里斯本、波尔多、利物浦、布里斯托尔和阿姆斯特丹的港口船只汇集,商人的货物架上堆满了商品。除了东方的香料和纺织品以外,现在又有了北美洲传入的土豆、烟叶和玉蜀黍,西印度群岛的糖蜜和甜酒,南美的可可、朱古力,非洲的象牙等。从西半球大量运进白糖、咖啡、大米和棉花,使这些物品不再成为奢侈物件。海外发现和征服海外领土的另一个显著结果是贵金属的供应的增长。事实上,几乎要在五十年以后,从美洲运来的财富的影响才发挥出它们的威力。

——摘编自(美)伯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中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对外扩张的国家有哪些?殖民霸权角逐的结果如何?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对外贸易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各类保险中,起源最早、历史最长者当数海上保险。15世纪后期,欧洲的奴隶贩子把运往美洲的非洲奴隶当作货物投保海上保险,类似于现代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后来船上的船长、船员也可投保。到16世纪,又发展到承保旅客被海盗绑架而支付的赎金。17世纪的英荷战争中,英国与荷兰的贸易遭受严重打击。不久,经英国皇家特许批准专营海运保险的英国皇家交易保险公司和伦敦保险公司先后成立。

——摘编自郭颂平《海上保险学》

材料二   近代民族保险业的历史

中国境内第一家保险公司是由东印度公司鸦片部于1805年在广州设立。

1885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创办的“仁和”和“济和”保险公司是中国人兴办的最早的保险公司。

1885年-1911年,华商保险公司共创有35家。而截止到1900年,共有52家洋行代理148家外商保险公司。

1914年-1925年,新设35家华商保险公司。

1926年,中国的银行也相继投资于保险业。截止到1935年,银行和政府投资的保险公司迭12家,   资本共计2070万元。

材料三现代中国保险业的发展

1949年10月20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国有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成立。从1956年开始,独家经营中国国内保险业务。

1952年12月,外国保险公司的种种特权取消,业务来源锐减,至年底全部退出中国。

1988年3月21日,我固第一家股份制的、地方性的保险企业——平安保险公司在深圳设立。

1992年9月,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经批准在上海设立分公司。

1994年6月,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成功吸纳美国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两大世界财团参股。

1995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颁布。

1998年11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保监会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

                                                                      ——摘编自付菊《中国保险业发展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保险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近代民族保险业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对于建国初期的保险业,改革开放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呈现怎样的新变化?结合材料一、二、三,谈谈你对民族保险业发展历程的认识。
2018-09-0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干县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