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市场的拓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近代史上很多新的现象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8世纪大西洋沿岸洲际人口移动主要路线示意图

人口移动理论认为,从移民移动动机看,人口流动可以分为自愿性移民和被迫性移民。自愿性移民大致为不同程度地基于主观愿望而奔赴海外者:或为躲避专制迫害;或为改善自身的物质境况,谋求致富和发展的机遇。被迫性移民则是违背移民主观愿望在外力胁迫下的人口移动。

(1)指出材料中“人口移动理论”中所列的两种移民方式。选择其中一种方式,结合15-18世纪的世界历史,分析大西洋沿岸洲际人口移动情况及影响。

材料二   商人地位的新变化

中世纪,世人眼中商人是只知道推销商品和交换货币的奸诈之徒,“教会咒骂他们,因为他们的生活专注于物质利益”。在18世纪,商人成为英国社会生活中的理想楷模。约瑟夫·艾迪逊说:“没有比商人更有用的人。他们能以互相交流的形式把人们编织在一起,分配自然的恩赐,为穷人找工作,把财物加给富人,把华丽给予伟大者。”

——摘自萧国亮等《世界经济史》

英格兰和威尔士议会统计

1660-1690年

1690-1715年

议员总数

2040名

1874名

商人议员

75名

148名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商人地位的新变化,并分析其社会原因。

2018-06-0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17世纪早期,中国茶叶被荷兰人引入欧洲,成为富人的奢侈消费品。18世纪初,茶叶被欧洲各阶层民众所喜爱,逐渐转变为一种大众家常饮料。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资产阶级革命后社会稳定B.工业革命缩小了贫富差距
C.中西方贸易的大幅度增长D.民主平等观念的广泛传播

3 . 古往今来,世界各地区之间进行着不同程度的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00—1800年间,最大的移民浪潮是非洲的奴隶被运往南美洲、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大约5000万欧洲移民到了西半球。19世纪早期,大多数移民来自英伦诸岛;在19世纪中叶的10年间,移民主要来自德国、爱尔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到了19世纪末,则主要来自东欧和南欧。英国移民常常是为了逃避危险的工厂和早期工业城市的肮脏环境,大多数的爱尔兰移民是由于19世纪40年代的马铃薯饥荒而背井离乡,上百万的犹太人因为沙皇的排犹政策在19世纪90年代离开俄国。这些移民中的很多人加入了美国的劳动力大军,在新的工业中心如纽约、匹兹堡和克利夫兰定居。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依据材料,概括世界范围内移民浪潮的发展变化。结合历史背景加以分析。

材料二1871年11月,明治政府决定派遣由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木户孝允等4人为副使的使节团,前往美国和欧洲各国进行考察。在考察中,重点研究欧美各国宪法的木户孝允认为“尤当取者,当以普鲁士为第一”。岩仓具视早就强调日本国体的特殊性,认为“普鲁士宪法最适合于渐进主义”,应以普鲁士宪法为模范。

——摘编自伊文成、马家骏《明治维新史》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中的主张。

2018-04-0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101中学2016-2017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崛起对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世纪开始,西欧国王把社会控制在自己手中,大权独揽,这就是专制主义,专制王权。中世纪的混乱消除了,国家就统一了,中央集权就形成了,早期的民族国家形成了。民族国家是近代历史开始的标志。经济发展、社会变化也接踵而来。专制王权最早出现在西班牙、葡萄牙。谁先建立专制权力谁就先发展、先强大,所以欧洲最早强盛的是西班牙、葡萄牙,然后是荷兰,再后来是英国和法国,都是早期统一、形成强大王权的国家。专制王权相对于封建战乱有其优越性。西方的“发展”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这以后,西方超越了比它先进的东方。专制王权的出现是西方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因此,专制王权“好”还是“不好”,取决于是否符合时代的需要。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近代早期西方政治格局的变化。

材料二英国工商业城镇几乎都和奴隶贸易相关。利物浦是奴隶贸易中心,利物浦的财富转化为资本,振兴了棉都曼彻斯特。工业化时期,殖民地是英国的主要出口对象,英国向殖民地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40%,英国的出口以工业品为主,英国产的棉纺织67%出口到殖民地,纺织业是决定英国经济的“台柱”。殖民地对西方国家有“社会安全阀”的功用,工业化期间,欧美农村人口移往城市,城市人口过剩危及社会稳定,几千万过剩人口移居殖民地,减轻西方国家人口压力,提高了国内工资率和就业率。

——摘编自葛正鹏主编《西方经济史论》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殖民地对于西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5 . 历史是人们在时间中的经验,但是那种经验却是发生在地理的空间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希腊和罗马的影响下,地中海地区成为紧密结合的一体化社会。希腊人的殖民地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星罗棋布,他们的商船刺激了各地之间的商业和文化交流。……在希腊文化和经济遗产的基础上,罗马人着手建立了共和国,继而建立了帝国。

——(美)杰里·本特利《简明新全球史》

材料二1488—1763年欧洲海外活动大事年表

1488年,迪亚士达到非洲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达到美洲。
16世纪初,葡萄牙在非亚洲建立殖民据点。
16世纪中期,西班牙成为拉丁美洲殖民帝国。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7世纪初,英法荷先后成立东印度公司。
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海上马车夫”。
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1652—1674年,先后爆发三次荷战争。
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英国取得法国在北美洲殖民地和向西属美洲殖民地贩卖奴隶权。

材料三英国在工业化上的垄断地位并没有持续太久。积极进取的企业家们认识到,在外国的土地上存在着有利可图的机会,于是绕开政府的规定向海外出口机器与核心技术。此外,欧洲和北美的商人尽其所能学习英国的工业技术,……他们还从岛上走私先进的机器。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工业化逐渐传播到了法国、德国、比利时和美国。

——据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罗马时期地中海地区社会一体化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在欧洲民主政治和人文精神发展历程中的地位。

(2)有人认为1500年左右,大西洋由“一道栅栏”变成“一座桥梁”,根据材料二,从活动方式和范围两个角度,概括1488—1763年欧洲海外活动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空间变化的原因。

2018-02-0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随着工业革命进程的不断推进,核心国与外围国的贸易关系不断变化,世界市场也在不断地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原料是煤、铁矿石、棉花和羊毛,粮食则是小麦。所有这些,核心国都可以丰富地生产出来。……说核心国的工业革命不依赖外围国,这绝不是夸大其词。到19世纪将近结束时,形势发生了变化。新技术需要电线用的铜,自行车和汽车车轮用的橡胶,内燃机用的石油。人口的扩大,收入的成倍增长增加了对茶叶、咖啡、可可等的需求。

——阿瑟·刘易斯《增长与波动》


材料二 到19世纪末,英国消费的五分之四的小麦和五分之二的肉类都是进口的。另一方面,不少亚非拉国家已经习惯于满足欧洲某一特定国家,有时是某一特定工业的需求,到1913年时它们已经无法与其他国家、其他产业,甚至无法与自己的近邻打交道了。

——卡·M·奇波拉主编《(欧洲经济史》


材料三 一个名符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货物、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商品买卖的价格是世界一致的。比方说,在小麦买卖中,商人们每天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了解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价格,然后根据各地的行情将自己的价格加以调整,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从这一点来讲,世界小麦的供应干脆就是根据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分配的……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个世界出现一个统一的经济体制,与此同时第一次把远方地区带进竞争之中。

——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指出核心国与外围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部分亚非拉国家丧失经济独立的原因。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国际商品价格调整的因素。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核心国与外围国之间贸易关系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7世纪以来,马铃薯、番茄、胡椒、茶叶、玉米等食材,让欧洲饮食文化产生了极大变化。与这一变化密切关联的是
A.欧洲与美洲间商贸联系的建立B.世界市场初具规模
C.工业革命对农业机械化的推动D.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2017-07-1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16—2017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8 . 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A.①段主要是由于交通技术的革命性变化
B.英国在
②段的后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C.③④段的过程也是工业文明向世界扩张的过程
D.殖民地消长与世界市场消长同步同节奏进行
9 . 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两国
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
C.第③段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殖民霸权的是英国
D.第④段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2016-11-27更新 | 1111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分校(林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10 . 历史是人们在时间中的经验,但是那种经验却是发生在地理的空间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希腊和罗马的影响下,地中海地区成为紧密结合的一体化社会。希腊人的殖民地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星罗棋布,他们的商船刺激了各地之间的商业和文化交流。……在希腊文化和经济遗产的基础上,罗马人着手建立了共和国,继而建立了帝国。
——(美)杰里·本特利《简明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罗马时期地中海地区社会一体化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在欧洲民主政治和人文精神发展历程中的地位。(5分)
材料二            1488—1763年欧洲海外活动大事年表
1488年,迪亚士达到非洲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达到美洲。
16世纪初,葡萄牙在非亚洲建立殖民据点。
16世纪中期,西班牙成为拉丁美洲殖民帝国。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7世纪初,英法荷先后成立东印度公司。
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海上马车夫”。
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1652—1674年,先后爆发三次荷战争。
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英国取得法国在北美洲殖民地和向西属美洲殖民地贩卖奴隶权。

(2)有学者认为1500年左右,大西洋由“一道栅栏”变成“一座桥梁”,该变化源于哪一重大事件?根据材料二,从活动方式和范围两个角度,概括1488—1763年欧洲海外活动的主要特点。
材料三 英国在工业化上的垄断地位并没有持续太久。积极进取的企业家们认识到,在外国的土地上存在着有利可图的机会,于是绕开政府的规定向海外出口机器与核心技术。此外,欧洲和北美的商人尽其所能学习英国的工业技术,……他们还从岛上走私先进的机器。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工业化逐渐传播到了法国、德国、比利时和美国。
——据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整理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传播空间的变化,并概述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空间变化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