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市场的拓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摘编自方舟《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材料二   1844年出版的詹姆士·利奇所写的《一位曼彻斯特工人所揭露的关于工厂的无可否认的事实》中记载了一个工厂的规章制度,其中有这样几条。

第一条   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自该时起到早餐前,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在此时间内织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便士。

第二条   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转动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机器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得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

……

第九条   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概由织工赔偿。

……

第十六条   损坏轮子者,视轮子大小,每个罚款一先令至二先令六便士。任何织工在上班时间一经发现离开工作岗位,罚款六便士。

——摘编自宋严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殖民掠夺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工厂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厂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
2 . 中国苦力贸易和非洲黑奴贸易,同属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落后国家和地区人口掠夺的行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黑奴贸易,主要发生在16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初。都铎王朝时期,女王伊丽莎白大力支持和参与这项罪恶活动。1672年,英国政府为了更好地组织黑奴贸易,给“皇家非洲公司”颁发了特许状。但随着中小新兴港口商人和殖民地种植园主的强烈反对,英国政府在1698年取消垄断,实行黑奴自由贸易。据统计,在整个奴隶贸易年代里,英国从非洲运走的奴隶数目,是其余各国总和的四倍。利物浦每年从奴隶贸易中平均获纯利30万英镑,布里斯托尔在18世纪因黑奴贸易发展成为英国第二大城市。

——摘编自陈紫华《英国的黑奴贸易》

材料二   中国封建社会的没落加上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造成了大量的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续增条约》规定:“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毫无禁阻。”一般来说,苦力是签有契约的,尽管绝大部分是被迫签约的,在形式上它是“合法”的。苦力船上的超载和缺粮缺水以及对苦力的虐待一点也不亚于贩奴船。苦力贸易的猖獗期是19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末,这期间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参与了这一血腥的贸易,获取了高额利润。据统计,在近代历史上,西方列强以契约华工的形式掠走1000多万中国人。

——摘编自张忠祥《中国苦力贸易与非洲黑奴贸易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黑奴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相比黑奴贸易,中国苦力贸易有何不同并分析其猖獗的背景。
2022-08-14更新 | 31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67年,随着东南沿海倭患的平息,明穆宗开放了福建月港,这是大明王朝唯一允许商人出海贸易的口岸。1571 年,西班牙人占领马尼拉。不久,一条联结月港一马尼拉一墨西哥阿卡普尔科—西班牙塞维尔的洲际航线将全球经济连为一体。西班牙人刚到马尼拉时,当地的中国人不过150个,不过几年间,中国人数已达数千。

——摘编自陈子铭《漳州传:从九龙江到太平洋》

材料二   “西班牙和美洲对奢侈品的需求,几乎与中国人供应他们的能力一样,好像是没有限度的”,但从东方输入美洲市场的丝织品,售价比从西班牙输入的低廉,这引起了独占殖民地市场的西班牙塞维尔商人的不安。于是1583年,西班牙国王下令停止秘鲁同菲律宾通商,后来又通过一系列法律禁止其他美洲殖民地同菲律宾通商,但墨西哥不在此限。这是因为菲律宾是西班牙殖民帝国遥远的前哨,要在菲律宾派遣殖民官吏、军队和移民是有困难的,只有大帆船贸易带来的高额利润才能吸引足够数量的西班牙人到菲律宾。

——摘编自李永锡《 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早期的大帆船贸易》


(1)概括材料一中“洲际航线”形成的时代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航线的形成与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班牙政府关于菲律宾与美洲殖民地之间的贸易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策形成的原因。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愚蠢的“权宜之计”一—“教皇子午线”的划定:数世纪前,当西班牙和葡萄牙为殖民利益吵闹不休时,教皇大笔一挥把世界地图划为两半,于是西班牙得到了美洲,而葡萄牙霸占了东半球。后因教皇偏袒,西班牙得寸进尺,几经变动,矛盾丛生。一条人为的分界线并不能够阻止其他国家对财富的争夺,随着新航路的进一步开辟,越来越多的国家(如荷、英、法)加入了探索新世界的行列,尤其是欧洲将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

——摘编自《全球通史(少年彩图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下列图片是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时政漫画。


——摘自百度网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从此,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向世界扩展。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此后帝国主义各国间由于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及各种矛盾最终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体现了人类呼唤世界和平与要求共同发展的时代特征。进入21世纪,随着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但人类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有人将地球比作一艘大船,190多个国家就是这艘大船的一个个船舱。中国方案倡导世界各国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不同文明应兼容并蓄、交流互鉴。只有建设可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承载着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地球号”才能乘风破浪,平稳前行。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早期殖民国家“探索新世界”的手段。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些手段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概述我们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为何更适应时代潮流?
2022-08-04更新 | 20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2世纪时,十字军东征将蔗糖带回英格兰,作为宫廷烹饪的香料使用,价格昂贵。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各类蔗糖的进口量逐渐增长,蔗糖不仅仅作为香料,还出现在医生开具的滋补药处方中。到18世纪,英国的大众稳步消费越来越多的蔗糖。蔗糖与其他三种进口货(茶、咖啡和巧克力)联系在一起从而大放光彩。对于穷人而言,蔗糖除了把茶加甜以外,最重要的用途就是以初糖的形式来补充复合碳水化合物,作为热量(卡路里)的来源。经过烘焙加工而成的甜味食品最终成为千百万英国劳动人民的标准食品。

哥伦布于1493年的第二次远航将甘蔗带到新大陆,此后西班牙、葡萄牙人控制的甘蔗种植园逐渐遍及整个美洲地区。甘蔗种植园也承担了加工甘蔗的许多工业化流程。甘蔗成熟时必须进行砍伐,立刻榨汁、蒸煮、除沫、脱水、干燥。繁重的劳动与疾病使美洲劳动力大量死亡,种植园主用非洲奴隶替换美洲土著。17世纪时英国人把蔗糖的生产与消费紧密结合在一起。当时不列颠获得巴巴多斯、牙买加以及其他产糖的岛屿,广泛扩展它的非洲奴隶贸易,打破了葡萄牙所控制的洲际蔗糖贸易,最早建立其广阔的内部消费市场。到18世纪著名的“贸易三角”趋于成熟,工业制品、奴隶、美洲的热带商品(特别是蔗糖)在大西洋上不断运转交换。

——摘编自西敏司《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


(1)根据材料指出蔗糖在英国消费市场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蔗糖生产与消费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解析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涉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意味着灾难。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为资产阶级“征服世界”提供了空前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物质手段,新的内燃机和汽轮机动力、新的通信手段的使用,带来了铁路、轮船等交通工具的革命性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随着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到来,资本输出成为向全球扩张的主要经济手段……列强最终将世界瓜分完毕。

——摘自王斯德《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三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在世界市场成熟过程中,流通的货物品种发生了变化。地理大发现初期,以奢侈品流通为主流的趋势被生活和生产需要的商品如纺织品、矿产品和金属制品等取代,世界各地区之间、居民和国家之间的经济依存度日益加强。在世界市场发展成熟的过程中,西方资本主义掠夺和榨取财富的活动也由一个地区扩大到世界范围。

——摘编自沈汉《论世界市场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大西洋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的主要历史事件,并解释这一事件“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意味着灾难”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促进世界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主要途径。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及最终形成的意义。
2022-05-04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外国语学校、第十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水手对通往亚洲航线的寻找,把他们带到了西半球和辽阔的太平洋。地理知识的积累使他们能够把世界各地区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然而,商业交流并非是全球网络的唯一结果。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外来的病原体引发的传染病使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人口大量减少。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的迁移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图景,加速了世界人民的融合。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   拉丁美洲是一个血管被切开的地区。自从发现美洲大陆至今,这个地区的一切先是被转化为欧洲资本,而后又转化为美国资本,并在遥远的权力中心积累。各国的生产方式和阶级结构取决于每个国家进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程度。所谓国际分工就是指一些国家专门赢利,而另外一些国家专门遭受损失,拉丁美洲就沦为专门遭受损失的地区,为他人之需要而存在,成为富国的石油、铁矿、铜矿、肉类、水果、咖啡、原料、粮食的产地和仓库。

——摘编自爱德华多·加莱亚诺《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全球贸易网络形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简析拉丁美洲贫困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对全球化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亚历山大东征与新航路开辟都是西方文明向外扩张的重要历史事件。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①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被视为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也是一个残暴的征服者。②他先后统一希腊全境,进军中东地区,占领埃及全境,征服波斯帝国,大军开到印度河流域,帝国跨越亚欧大陆。③后世称赞其“在短时间内成就举世无双的伟业,其功之大,凌驾了所有自太古时代以来流传在人们记忆之中的王。”④反抗亚历山大统治的希腊城邦被夷为平地,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被劫掠一空。⑤亚历山大加速了希腊文化向印度和中亚地区的传播,有利于亚欧大陆上的文化交流,但也被认为是受到东方专制主义影响的统治者。

——摘编自(英)麦克卡提《亚历山大传》

材料二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三次殖民高潮。16世纪,英国商业资本家成为殖民扩张的主要推动者,他们陆续组织了许多贸易公司,进行掠夺、贩运黑人奴隶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殖民列强通过扩大殖民地和商品市场等方式向西亚、东亚、南美等地区纵深扩张,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洲列强和美国、日本纷纷向海外殖民,在殖民地建立工厂,第三次殖民高潮通过瓜分全球方式把非洲内陆以及亚洲内陆广大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摘编自张红菊《殖民主义与全球化—殖民主义与全球化进程及其消极影响》等

(1)写出材料一中属于史实叙述的句子序号,并简要概括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相比亚历山大东征,西方近代殖民扩张的新变化。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三行”产生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广州。清政府出于自身的利益支持“十三行”的发展,颁布一系列特殊政策,为“十三行”行商走向鼎盛创造了制度优势。在中外贸易大增的环境下,行商以良好的商业精神、开放的心态等,在对外贸易不断增长中抓住机遇,实现了创造财富的梦想,成为了当时最富有的人。同时他们以开放、兼容的姿态面对世界,促进了中西文化、经济等交流,从某种意义上说,“十三行”推开了中国走向世界的一扇门,打开了世界透视中国的一扇窗。

——张剑《清代初期广州“十三行”鼎盛原因探析》第6页共7

材料二   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它发端于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形成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势力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的历史,就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到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

——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材料三   机器大工业在促进技术革新、生产发展的同时,还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极大的推动力和加速力,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引起了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工具的大规模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转过来促进了工业范围的扩大……”工业革命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变革,它根本地改变了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面貌。

——摘编自杨圣明等《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兼论“逆全球化”思潮的谬误》


(1)据材料一,概括广州“十三行”走向鼎盛的因素,简评“十三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2-07-0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西方殖民活动曾给殖民地人民造成过深重的灾难,也曾发挥过建设性作用,他们的殖民活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人在地中海地区进行了范围广大的殖民活动,建立了许多殖民地。


材料二   撒哈拉沙漠和沿尼罗河上游巨大的苏德沼泽地在历史上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碍,这些障碍不利于殖民者深入内陆;非洲西部的大河和非洲东部的山脉形成天然屏障,非洲平直的海岸线,缺少优良港湾,也使得殖民者难以接近。美洲多良好港湾、多平原地带,比较有利于殖民者入侵。非洲直到19世纪末才被殖民者基本瓜分,美洲则在16-17世纪基本被殖民完毕。

——改编自《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自然地理因素对殖民与被殖民所造成的不同影响。
(2)除了上述自然地理因素外,还有制度、技术、文化等因素会影响殖民活动。请任选一个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