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市场的拓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欧洲历史未进入海洋时期以前,西方没有一个国家把提倡海外发展当作政府大事业。到葡萄牙人发现好望角的时候,欧洲的局势就不同了。这些国家的国王无不以提倡海外发展为政府及民族的大事业。那帮在海外掠财夺土的半海盗半官商居然成了民族的英雄。文学家又从而赞扬之。在1617世纪的欧洲人眼里,国家的富强得靠海外事业的成败。个人冒险而到海外去奋斗的,不但可以发大财,而且可以成为国王的忠臣、民族的志士和上帝的忠实信徒。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大。”186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的增长超过了6倍,1851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2倍。两次工业革命后,大量各式各样的工业产品和机器成品纷纷进入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不仅存在着商品销售市场,而且还出现了资本、投资、货币、全融市场等流通形式。20世纪初,世界范围内还出现了大量商品证券交易市场。这些商品交易场所日趋大型化并分布于欧、亚、美、非等各大洲。而正是“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摘编自陈晓霞《关于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教学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时欧洲开展海外贸易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市场的特点。
2 . 棉布是中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见证了世界市场的形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俗务纺织,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松江府在明清时代地处重赋地,松江府“百万之赋”,“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

——据正德《松江府志》等整理

材料二   南京布销往欧洲的时代,远早于有些学者表述的18世纪30年代英国东印度公司将其销往英国为嚆矢,而起始于16世纪中后期葡萄牙和西班牙人东来之后。明后期的中菲贸易及随之兴起的马尼拉大帆船远洋贸易,原来一向以为只是生丝丝绸贸易,其实棉布与丝绸等一起,构成了早期马尼拉中转贸易的大宗商品。残存下来的马尼拉海关档案显示,清朝初年开往马尼拉的中国商船,一般均装有数量不等的南京布。

——摘自范金民《清代中外贸易中的“南京布”》等

材料三   按照马克斯·韦伯的说法,纺织工业的兴衰决定了西方整个物质的历史。首先出现的是亚麻时代,随后是羊毛时代,再后是棉花时代——或者说人们为棉花而发狂。正是由于有了棉花,最早的真正的工厂出现了。棉纺织业与印度、非洲和美洲的贸易联系在一起,与黑奴贩卖活动有所关联,棉纺织业在诸如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大型殖民口岸或周围建立起来。

——摘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松江府地区棉纺织业的重要地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16世纪中后期起,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在亚洲商业竞争中形成的四个国际贸易枢纽,指出档案和历史认识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最早的真正的工厂”出现于哪个世纪?说明大机器工厂对世界市场的形成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022-01-22更新 | 321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地理大发现是世界历史上的一大功绩,殖民主义原始积累则是滔滔罪恶,但功绩与罪恶又常常不那么容易一截为二。

材料一1492年后,当欧洲船只将成千上万的物种运到大洋彼岸的新家园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了碰撞与融合。有学者将其称为“哥伦布大交换”,正是它让意大利有了西红柿,美利坚有了橙子,瑞士有了巧克力,泰国有了辣椒。毫无意外,哥伦布的远航确实引起了生态大爆炸,就像它在经济领域引起的震荡一样,这是塑造现代世界的众多事件之一。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人口迁徙。16世纪初,第一批奴隶从非洲被直接运往美洲,万恶的黑奴贸易开始,持续时间长达三四百年……1680—1775年英国人向美洲各殖民地共输送黑奴300多万名,获利极为丰厚。黑奴贸易还是支撑当时世界上最活跃的大西洋贸易体系的基础。统计显示,1709—1787年间,英国从事海外贸易的船只增加了4倍,开往非洲的船只增长了11倍。造船业的发展、运往非洲交接黑奴的枪支、小商品的日益增多,引起连锁反应,促进了其他制造业的发展。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等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随着“欧洲船只”一起进入美洲且极大地影响了美洲经济生活的两种主要粮食作物。并列举“商业革命”的具体表现,以佐证“哥伦布的远航”在欧洲“经济领域引起的震荡”。
(2)根据材料二,概括17—18世纪黑奴贸易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结合所学,简析“万恶的黑奴贸易开始”的原因
(3)马克思指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史”形成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统计,1580-1590年,葡萄牙人每年运至果阿的生丝为3000余担,价值白银24万两;1635年为6000担,价值白银48万两。这些白银的大部分又流入中国。葡牙人以澳门为抵点,参与获利巨大的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据统计,1586-1630年,从日本长崎输入澳门的白银近1500万两;1557-1644年,流入澳门的白银为1亿两左右,其中的绝大部分流入中国内地。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坚固、快速和装备精良的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据研究,自1571年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平均每年有150吨白银运到马尼拉,20年间共运输白银3000吨,这些白银又基本流入了中国。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引起了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工具的大规模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转过来促进了工业范围的扩大……。”恩格斯指出:“由于交通工具的惊人发展——远洋轮船、铁路、电报、苏伊士运河—第一次真正地形成了世界市场。”

——摘编自杨圣明、王茜《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兼论“逆全球化”思潮的谬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后半期到17世纪早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并简析这一时期中外贸易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世界市场新发展的表现,并说明促成新发展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公元2世纪,亚欧大陆偏北地区生活着众多的游牧民族,36世纪,亚欧游牧部落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迁徙。在中国,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此后,鲜卑人、氐人和羌人连渐迁徙到中原,形成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在欧洲,日耳曼人灭亡了西罗马帝国。7世纪起,阿拉伯人势力扩大,建立起阿拉伯帝国.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二   


材料三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他们认为比土著文化优越。同样,他们也认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同样,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的主人和适应断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

——摘自斯基德莫尔、史密斯、格林著,张森根等译《现代拉丁美洲》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亚欧游牧民族的大迁徙产生了哪些影响?
(2)依据材料二的地图说明16—19世纪各大洲向美洲移民的概况,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侵略者的殖民活动对美洲文化产生什么作用?
2022-04-20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全球贸易

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给人类的文明历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   



(1)根据所学,以上《全球贸易示意图》中,表示“三角贸易”线路的箭头是________(填字母)
(2)根据所学,E箭头表示的贸易线路上可能出现的货物是(________)(在答题卷上涂选)
A.白银、瓷器   B.白银、玉米   C.瓷器、玉米   D.水稻、瓷器

材料二   明朝后期,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传入中国后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

——摘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新航路开辟给当时的中国带来的影响。

材料四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知识进一步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德】马克思《资本论》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材料四中马克思观点的认识。
2022-06-19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2022届高三仿真模拟历史试题
7 . 历史是人们在时间中的经验,但是那种经验却是发生在地理的空间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

材料二   1488-1763年欧洲海外活动大事年表

1488年,迪亚士达到非洲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达到美洲。
16世纪初,葡萄牙在非亚洲建立殖民据点
16世纪中期,西班牙成为拉丁美洲殖民帝国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7世纪初,英法荷先后成立东印度公司
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海上马车夫”
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1621-1674年,先后爆发三次荷战争
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英国取得法国在北美洲殖民地和向西属美洲殖民地贩卖奴隶权。

材料三   (英国拥有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用作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和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大西洋由“一道栅栏”变成“一座桥”,该变化源于哪一重大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88—1763年欧洲海外活动主要的活动方式。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发生的原因。
2022-04-10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梅州中学、大埔县虎山中学、梅县区高级中学、丰顺县东海中学四校2021-2022学年高一4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_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相对封闭的区域性为主的发展状况被打破,首先是以西欧为主导的全球性殖民扩张建立起地理上的全球联系.随之,海路大通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陆路交往,世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进程.全球范围内的生物物种、商业贸易、人口迁移、宗教文化等出现了空前"哥伦布大交换".

——摘编自白小红《从生态环境视角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变化》

材料二   据统计,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至164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走的黄金约875吨,白银45000.16世纪末叶,世界贵金属的开采量83%归西班牙所有.西班牙人采用极其野蛮残忍的手段对付印第安人任何反抗,据西班牙人自己估计,16世纪前半期,他们在美洲杀死的印第安人约有1500万人.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从1501年开始,从非洲往美洲贩卖黑奴.贩卖黑奴的利润一般都在十倍至几十倍.贩卖黑奴的罪恶贸易最早从西班牙、葡萄牙开始,后来英、法、荷兰也都先后参加了这一血腥事业.这样,从16世纪开始,非洲的黑人源源不断地运到了美洲.

——摘编自刘景珍、傅利华《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与近代欧洲初期社会经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历史发生变化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班牙对美洲殖民扩张产生的影响。
9 . 全球联系

材料一   西班牙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二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材料三   人类使用船舶作为运输工具的历史,大体经历了四个时代(见下表)。

时间时代类型
15世纪以前舟筏时代独木舟、筏、木板船
15世纪—19世纪中叶帆船时代地中海的古帆船、中国帆船
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蒸汽机船时代蒸汽机船、汽轮机船
20世纪中叶以后柴油机船时代柴油机船、大型远洋客船

——摘编自梅泉海《船舶发展史话》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对“哥伦布大交换”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方式(手段)。
(3)阅读材料三,指出推动“蒸汽机船时代”和“柴油机船时代”到来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水上交通工具革新的作用。
2022-05-31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人所谓的新旧世界之间全新而复杂的交往变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欧洲人改变、甚至毁灭了许多别的文化,但他们自己的文化也通过与世界其他地区人民、社会传统和宗教之间稳定而广泛的联系而发生转变。新的富裕商业阶级在欧洲大西洋沿岸成长起来。海军成为决定性力量,欧洲由于引进美洲的马铃薯而人口增加。欧洲人民开始依赖糖和烟草等进口商品。欧洲作家日益为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力感到自豪,并将其视作他们的文化或宗教传统的优越性。欧洲人还对人类种族与文化的多样性进行了很多的思索,这有时会导致部分欧洲人产生一种新的种族意识,有时也会导致一种文化相对主义,在其中欧洲人的习俗被看作是整个人类举止的唯一形式。与此同时,各种文明地区日益与跨大西洋的经济体制联系在一起,当欧洲士兵、商人和传教士进入这些地区时,美洲和非洲的人民也为保卫自己正在发展的文化和各种习俗而斗争。

——摘编自R.R.帕尔默、乔科尔顿等《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对外贸易是濒海国家积累财富、吸收先进文明和富国强兵的主要途径。17世纪东亚海权时代的开启,结束了之前东亚海域的自由贸易时代。海权竞争无不以武力为决断。欧洲人船坚炮利的优势,在17世纪陆续将东南亚的海岛地区殖民化,使这些原本贸易繁荣的地区在17世纪以后发展停滞,很大程度上疏远了近代先进的制度和技术文明。欧洲人尽管尚无力以武力征伐东南亚的半岛国家和中日两国,但半岛国家和中、日海权的丧失,对外导致难以吸收先进文化和技术,失去直接并大规模参与不断创造巨大财富的世界贸易市场;对内则导致海洋商贸意识淡化而大陆型专制和集权意识强化,社会经济发展相对停滞,与外部世界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亚历史发展就此改写。当握有东亚海权的西方国家挟工业革命后的优势兵临东亚陆权国家城下,东亚传统武装再也无力抵御逼至家门的侵略,东亚国家开始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庄国土:(厦门大学教授)《17世纪东亚海权争夺及对东亚历史发展的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人新旧世界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航海时代后西方掌控东亚海权的影响。
2022-05-3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