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工业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明清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欧洲主要国家完成了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产阶级革命再到产业革命的飞跃,相继进入近代工业文明轨道,大大改变了世界面貌。在这一背景下,中华民族的工业化进程艰难起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末期,苏州“东北半城皆居织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工受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发展示意图



(2)根据材料二概述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材料三   

类别企业创办人时间地点
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1861年安庆
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1865年上海
民用工业开平矿务局李鸿章1878年唐山
汉阳铁厂张之洞1890年汉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英国的工业革命,比较在工业化起步阶段中国和英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差异。从洋务运动的结局看中国工业化的根本缺陷是什么?
2020-07-20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八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2 . 近代以来,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影响,推动世界经济向前发展。

材料   一十九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   当世界上其他国家,至少就自由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言,经济陷入一片停滞之时,唯独苏联……最保守的估计,从1929年开始,一直到1940年,苏联工业产量便增加了3倍。1938年时,苏联总生产量在全球所占的比例,已从1929年的5%跃升为18%。同一时期,美英法三国的比例,却由全球总额的59%跌落为52%。更令人惊奇的是,苏联境内毫无失业现象。于是不分意识形态,众人开始以苏联为师。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被当时的评论斥责为是“由莫斯科之手”签署的“带有苏联印章的红色新政”,是要以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的模样改造美国。


(1)材料一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现象?结合所学简述这一现象形成的过程。
(2)结合材料二,指出20世纪30年代苏联与美英法三国经济的不同发展趋势。“以苏联为师”主要是指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时评对于罗斯福新政所持的观点。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3 . 霍布斯鲍姆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有着精妙的论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国民收入来源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英国国民收入来源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   资本主义的全球性胜利,是1848年后数十年历史的主旋律。这是信仰经济发展依靠私营企业竞争、从最便宜的市场上采购一切(包括劳动力),并以最高价格出售一切的社会的胜利。……以此为基础的经济,据信不仅能创造丰富而且分配适当的物质财务,还能创造日新月异的人类机遇,摆脱迷信偏见,讲究理性,促使科学和艺术发展。总之,创造一个物质和伦理道德不断进步、加速前进的世界。在私有企业任意发展的道路上,那些所剩无几的障碍均将一扫而光。世界机制,或谓不幸得很不是白皮肤(最好原籍是中欧、西欧、北欧的白皮肤)的世界的机制,将逐步向国际模式靠拢,即领土明确的“民族国家”,有宪法保证的财产和民权,有个选举产生的议会和为财产、人权负责的代议制政府,以及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让普通百姓参政,不过关于这点有个限度:得保证资产阶级的社会秩序,排除资产阶级被推翻的危险。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2)根据材料二,任意选取两个角度,结合史实概括论证“资本主义的全球性胜利,是1848年后数十年历史的主旋律。”

材料三   在19世纪初和中叶,富人度假,通常是长期的,在欧洲成为时尚。在这个世纪的末期,工薪阶层开始效仿富人的这一时尚。在假期,工人阶级家庭离开工业城市满是污垢的苦差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工人阶级的娱乐区,如英国海滨胜地、美国的康尼岛和黑海的瓦尔纳。人们旅行是为了享受,可以进行她们日常不做的活动,呼吸新鲜空气,穿着奇特、艳丽的衣服,或者根本就是漫无目的地散步。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新全球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度假”的主要特征,并分析这一现象的形成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2018-11-28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曾经有过历史性的辉煌。下面是19世纪末英国对外贸易示意图。


(1)通过示意图,概括英国对外贸易突出特点。形成这些特点的条件有哪些?

材料二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



(2)根据图表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民国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民族工业上述特点的形成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果你参加了“中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们纷纷扬帆远航,驶向茫茫大海,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成为经济全球化开端。(1)面对西方开拓世界市场所带来的挑战,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影响如何?
材料二

图1:鸦片战争后流入       图2:江南制造总局     图3:1863年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
城市的破产农民
(2)据上述三图,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材料三   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3)上图反映19世纪晚期“全球化”趋势增强。19世纪末的科技革命为“全球化”趋势增强提供了哪些条件?
材料四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泰州某服装企业转变经营策略,积极与欧洲某跨国公司展开合作 ,企业以来料加工为主,由外商提供商标、款式、纸样稿进行加工,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每出口一件衬衣,获利0.3美元,企业效益明显提高,但外商从每件衬衣中获利约3美元。
(4)材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企业怎样的发展情况?请你为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
2016-11-27更新 | 3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天津蓟县第二中学高考模拟预测文综历史试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这一时期持续了400多年。在此之后的400多年里,中国四分五裂为几个动荡不安的小国。公元6世纪,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13世纪末,中国第三次崛起,这一次又持续了约400年……
——王赓武著《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国的三次崛起分别指哪些时代?
材料二 据统计,某工业大国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500万。1900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他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而当时,在1万人中的大学生:德国有8.3人,法国有7.6人,英国只有6人。……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而环锭纺织机、缝纫机、打字机、白热丝灯和电话以及科学化生产管理方法,则是由这一工业大国发明的。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
(2)材料二中的“某工业大国”指的是哪一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逐渐从英国向该工业大国转移,根据材料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3)材料三反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形成了怎样的局面?促成这一局面最终形成的根本动力和主要方式是什么?
(4)19世纪末,世界连接为一个整体,促进了全球经济文化交流的扩大,但也有不和谐音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和谐音符”在国际关系领域的表现。
2013-08-27更新 | 2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天津市宝坻区高三下学期综合模拟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