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工业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1750-1870年农村与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有630万人参观,14000件展出品中包括引季、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这些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1876510日到1110日,美国在费城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博览会会址建立了一个火车站,并建有通往各地的有轨电车线,突出交通设施建设成果。1904年,美国在圣路易斯举办世博会,展出了当时世界先进的科技产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城市人口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与伦敦博览会相比费城博览会的主要变化,并列举圣路易斯博览会可能展出的几类主要先进科技产品。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其中具有百万人口的城市就有两个——汴京和临安。……在宋代,城市逐渐打破了坊市格局,街道上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北宋开封已经有6400多家大中型工商者,8000—9000家小商小贩。宋代新兴的市民阶层的诞生、安逸的生活使宋人消费意识浓烈,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如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二   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英国历史上进行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农业革命、商业革命,不仅为英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基础,而且为城市化积累了资金、提供了廉价劳动力。1750年,英国2500人以上的城市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5%,1801年增加到33.8%,1851年上升到50.2%,而农村人口则从一个半世纪前的75%降至49.8%。英国已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

——摘自纪晓岚《英国城市化历史过程分析与启示》

材料三   1949—2009年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9》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主要因素。
2021-10-18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康德拉季耶夫长波周期示意图

材料一   上世纪二十年代,前苏联学者康德拉季耶夫提出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以科学技术为驱动的40—60年的长经济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简称“康波理论”或“长波理论”。

——据网络材料整理

材料二   1821年英国正式实施《金本位制度法案》,该法案标志着金本位制正式确立,由此英镑的国际地位逐步上升,成为世界货币,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一种以黄金为基础和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度形成。1873—1896年的经济危机削弱了英镑的国际地位,英镑的国际地位也开始受到其他货币的挑战。1929年席卷全球的大萧条使英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更加恶化,1931年英国被迫宣布放弃金本位制。

——据钟阳《货币国际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和张桂文《货币国际化问题研究》整理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第一轮康波周期波峰时期英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地位,并说明英国实施金本位制的意义。
(2)结合第三轮康波周期时期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状况,说明英国放弃金本位制的原因。
2020-06-24更新 | 199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绥化市安达市第七中学2021届高三2月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4 . 自古至今,东西方的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发生了多次变化,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材料二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络已经形成,中国处于世界贸易网络的中心,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但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佛兰克《白银资本》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从政治经济的角度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份额示意图


——王斯德《世界通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1854—1856年英国对外贸易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条约》中哪些条款体现了英国自由贸易的目的。

材料四 在19世纪50~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马世力《世界史纲》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能主导世界市场的政治、经济原因。
2020-05-0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1750—1870年农村与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城市人口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议会改革的呼声响彻英国。在此情况下,经过激烈斗争,1832年通过了议会改革法案,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对议席分配作了适当调整。取消了人口不满2000人的56个“衰败选区”的议席,将之分配给新兴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第二,重新规定了选民财产资格。第三,规定了选民登记程序,缩短了选举时间。这次改革使英国的选民由原来的43万扩大到65万,新增加的选民主要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城市中产阶级,打破了贵族寡头独霸议会的政治局面。

——一据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32年议会改革的主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二所述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
6 . 世界博览会(简称世博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这将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更加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一项实质性措施,也是继申办奥运会成功以后再次向世人展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成果的崭新机会。
材料一   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博览会,有10个国家参加,为期161天,630万观众参与。此后,世博会逐步成为与奥运会几乎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和全球规模的盛会。
1904年4月30日,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宣布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开幕。这届博览会历时七个月,与会人员达1900多万人次。
(1)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这两届世博会分别能展出当时世界上哪些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材料二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中国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国展区设有农业馆、矿业馆、交通馆、美术馆等,展品较有代表性的有绣像、景泰蓝和字画。刺绣作品《耶稣像》获一等奖,售价高达13000美元。茅台酒和张裕酿酒公司的“可雅白兰地”获奖。可雅白兰地获4枚金质奖章,遂更名为金奖白兰地。在本届博览会上,中国展品共获得1211项奖,在全部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这也是中国参加历届世博会中所获成绩最优秀的一次,从而生动地展现了 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成果”。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只是,分析中国展品在本届博览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材料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示意图

(3)根据材料三说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特点。并概括指出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016-11-18更新 | 894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对青山镇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