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全球化与逆全球化。

材料一   关于全球化的起始及阶段划分问题,当代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如“三阶段中心变换说”,第一阶段从15世纪全球化进程源起到19世纪七十年代;第二阶段从1880年到1972年:第三阶段从七十年代一直到现在。

如“三次浪潮锐”,18世纪末掀起了全球化的第一个浪潮。19世纪末以来迎来了全球化的第二个浪潮。20世纪中后期以来,引发了全球化的第三次浪潮。

——摘编自崔兆玉、张晓忠《学术界关于“全球化”阶段划分的若干观点》

材料二   2016年以来,逆全球化日益成为一种运动式的浪潮,并且对西方国家维护自由秩序的主流政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西方主要国家在其重要理念、战略和政策层面均表现出了明显的逆全球化动向,主要表现为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对外来移民。以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为标志,逆全球化现象开始在西方国家集中显现。在2017年法、德等欧洲大国的选举中,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也体现出了逆全球化思潮的重要影响。可以发现,曾经主导和引领全球化潮流的西方国家开始出现明显的逆全球化思潮,而这些思潮和理念又促使西方国家的战略和政策发生了很大改变。

——韩召颖、姜潭《西方国家逆全球化现象的一种解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观点,分析其划分的依据并加以简要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当今世界“逆全球化”现象。
2 . 在工业化时代,能源消耗量能够反映一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下表为1890—1938年英、法、德、美四国能源消耗量(单位:百万吨煤)统计表。其中,丙代表的国家是

时间


国家
1890年1910年1920年1938年
147483694697
145185212196
71158159228
36556584
A.美国B.德国C.英国D.法国
2022-03-14更新 | 655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滁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世纪30年代,女装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白麻布、薄纱、蝉翼纱、条纹毛织物,而19世纪晚期后,人造染料、人造纤维的发明改变了衣料,人造丝袜成为女性的时尚用品。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
A.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B.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
C.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D.女性审美情趣发生重大变化
2021-09-27更新 | 537次组卷 | 30卷引用:【区级联考】安徽省定远县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0-21高一下·河北张家口·期末
4 . 某学者认为:与其把工业革命分成第一次与第二次,倒不如把其发展过程看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机械化和蒸汽机的发明与运用;第二阶段贯穿19世纪下半叶,科学与工业生产更加紧密的结合,二者间的延续性是如此的明显。该学者意在强调更加紧密的结合,二者间的延续性是如此的明显。该学者意在
A.两次工业革命之间的差异明显
B.第一次工业革命缺少科学的引领
C.两次工业革命应作为整体研究
D.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又进行
2021-07-15更新 | 227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实验来追求这种技术创新……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一现象始于
A.16世纪B.19世纪中期C.19 世纪后半期D.20世纪中期
2021-07-12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研究发现:“战前欧洲的海外投资额每年高达3.5亿英镑,1913年世界制成品出口的60%来自欧洲的英法德三国。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开始从伦敦向纽约转移;1914-1918英国海外投资下降50%,1913-1920欧洲制造业下降23%。”由材料可知(     
A.美国成为超级大国B.西欧国家沦为二三流国家
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开始改变D.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7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企业合并高潮,托拉斯和控股公司等垄断组织快速增长。这种合并
A.推动了美国第一次工业革命B.影响局限于美国经济领域
C.体现出蒸汽时代社会的需要D.顺应了社会大生产的要求
8 . 当欧洲的资本和技术与不发达地区的原料和劳动力相结合、首次导致一个完整的世界经济时,世界生产率无疑极大地提高了。事实上,世界工业生产在1860至1890年间增加了3倍,在1860至1913年间增加了7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殖民扩张客观上促进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B.先进的西方文明推动了落后地区文明的发展
C.欧洲主导世界经济的发展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工业文明战胜农业文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地中海贸易衰落…17世纪荷兰控制着波罗的海地区、大西洋地区乃至地中海与北欧地区的贸易,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世界的贸易中心随着新航线的开辟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继意大利诸城邦后…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经济中心。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编著《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由于“航海条例”的取消,运输费降低,从而降低了英国工业品的价格,增强了其竞争能力。英国的机床、机车等重工业产品也越来越畅销,从1845年到1870年的25年中,英国机器输出量增加了一倍。1870年英国的贸易总额竟达到近五亿五千万英镑。当时英国的对外贸易在世界上占居首位,成千上万的英国轮船,满载着英国工业品飘洋过海,远销其殖民地和落后国家,从那里攫取了大量的原料和粮食运回本国。英国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摘编自李自更《试论英国自由贸易政策》

材料三:每一种新产品都要求为其他新产业的产生留下空间,以汽车为例,轮胎的需求为橡胶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工业规模的逐步扩大需要运输和通信技术得到极大增强;总体上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加了西方世界的财富,以世界性的规模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使生产效率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高;工业革命的最初阶段使拥挤的工厂出现在了新的工业城镇。

——摘编自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经济中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是如何成为“世界工厂”的。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相同影响。
10 . 欧洲最早出版的科学期刊是19世纪中叶首批成立的各国科学院的院刊。随着科学家按其专业组成专业性学会进行研究,到1921年科学期刊已增至2.5万种,其中大部分是在19世纪后期增加的,这反映了
A.科学研究日趋大众化B.科技成果改变人类生活
C.科学院数量迅猛增加D.科学与技术结合更紧密
2021-06-08更新 | 7141次组卷 | 6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