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A.城市化进展显著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工业化开始启动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2018-11-28更新 | 5103次组卷 | 110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19世纪以来主要大国GDP在世界所占百分比简表(世界总量=100)。此表
年份国家
18201.85.25.53.83.032.5
18708.99.18.96.52.317.2
191319.18.35.38.82.68.9
195027.36.54.15.03.04.5
A.工业革命缩小了各国经济差距B.殖民扩张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
C.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经济进步D.技术创新极大影响了经济发展
2020-11-25更新 | 2777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二)
3 . 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各国效仿的理由是
A.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
B.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C.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
D.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基础
2019-01-30更新 | 3121次组卷 | 5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车胤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
18001830186018801900
欧洲28.034.153.662.063.0
中国33.329.819.712.56.2


据此可知(     
A.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
C.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D.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
2019-01-30更新 | 3145次组卷 | 67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荆州中学2018-2019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13·上海·高考真题
5 .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经济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
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
2019-01-30更新 | 2933次组卷 | 79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心”与“外缘”

由于第三世界是一个世界经济范畴,因此它的最主要的特征是欠发展(或欠发达),按依附论的观点,欠发展是指外缘地区国家经济的一种畸形发展状况。

根据依附论和世界体系的理论,近代资本主义兴起所构筑的由“中心”与“外缘”地区组成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结构,大致如图所示。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亚诺斯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依附与畸形”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表述成文,叙述完整。)
2022-02-23更新 | 775次组卷 | 14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国际贸易总额不断增加,国际分工日益明确,世界各国联系更加密切,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这表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B.国际贸易发展趋于平衡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D.世界各国已经连为一体
2022-01-24更新 | 686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0·山东·模拟预测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

时期西方的殖民扩张历程
16世纪初期葡萄牙在亚洲侵占军事据点,同时垄断商路、建立商站、进行欺诈性贸易。
16世纪中期西班牙占领中南美洲地区,屠杀印第安人,带来的传染病导致大量土著居民死亡。
17世纪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建立殖民航运霸权。
英国和法国成为主要的贩卖奴隶的国家,导致非洲大量精壮劳动力丧失。
18世纪中期英法为争夺殖民霸权,进行多次斗争,英国最终成为“日不落帝国”。
19世纪初期英国输入印度的棉织品由不足10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以上。
19世纪中期1845年英国输华商品增长一倍半,中国出口多为工业原料和土特产品。
大量外国工业品充斥日本市场,日本生丝、棉花等大量出口。
19世纪晚期英国资本大量涌入拉丁美洲,一战前夕增加到10亿英镑。
甲午战后,列强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路矿和办厂权。
20世纪初期英国在印度的投资总额达到4.5亿英镑,铁路线增至4万多公里。
一战前夕欧美工业国家控制和奴役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2020-10-24更新 | 852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模拟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欧洲,新型的市场经济确实有其强大的动力,促进了人类的生产能力,也大幅地提高了一般人的生活标准。可是,如此的生产制度,必定引发贫富之间极大的不公平,其差距,甚至比过去贵族与贫民之间的差距更为巨大。于是,在19世纪资本主义处在迈向高峰的过程,有不少人提出了严重的质疑,人类是不是以大部分人的辛苦劳力,只为了成全一小部分人的富贵荣华?社会主义理想的出现,使得本来只是民族国家、民主国家的分野,又多了一项社会主义革命产生的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没有解决列强之间的矛盾,却又多了--个高度集权的共产主义国家一列宁组织的苏俄。

——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根据材料,围绕“与现代文明相伴的矛盾问题”,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的有关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10 .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原理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上就会产生电流。在此基础上,1866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制成了一部大功率发电机,从而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这表明当时(       
A.技术进步离不开实践的总结B.德国占据了技术革命的先机
C.科学进步推动生产技术革新D.国际合作是技术革新的前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