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之前,人类使用的动力主要是自然力,如畜力、风力、水力。蒸汽动力的出现,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第二次工业革命因为有了电力这种高效、便捷的能源作为动力,达到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它给人类文明带来的深刻影响是l8世纪的蒸汽动力所望尘莫及的。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2009年底,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哥本哈根召开。会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就工业化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展开激烈讨论。根本分歧在于谁该对全球气候变暖负主要责任,谁该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发达国家2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高度文明的同时,也使人类不得不面对全球气候变暖所引发的生存问题。

非洲人民呼吁:“富国要偿还你们欠下的气候债”。

中国人民呼吁:“给后代留点碧水蓝天”。

材料三:“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l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四: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l9世界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1)据材料一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在人类使用的动力方面有哪些革新?材料二认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据上述材料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2023-01-1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图片:


图1:14世纪前后欧亚之间商路示意图


图2: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图3: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争夺殖民地


请回答:
(1)图1反映的历史现象在16世纪出现了哪些重大变化?简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2)图2反映了哪些重要历史现象?分析导致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
(3)图3预示着世界经济已经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4)根据上述图片,简要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2020-07-30更新 | 22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回答材料后的问题。

材料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表述:(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的?
(2)两次工业革命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发明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瓦特蒸汽机发明的历史影响。
4 . 15至20世纪,人类历史的发展在经济领域经历了重大转变,其中货币流通、世界市场、国际贸易起了重要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始自晚明(15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前半叶),社会转型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白银的货币化。……货币经济的扩大发展,在中国和西方几乎是同步的。

——《晚明社会变迁研究》

材料二   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马世力《世界史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时期西方国家“货币经济扩大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能主导世界市场的政治、经济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
(2)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工业革命期间出现的新式交通运输工具。
(3)根据所学知识,从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三个角度分别写出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019-04-2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海南省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6 . 世界市场,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其形成的历史,就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领域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1897年,英国某杂志为庆祝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即位60周年发表专号,对60年间的变化进行总结:“女王在位期间最显著的进步是自然科学的发现已经深入日常生活。在这60年间,蒸汽和电克服了时间和空间,进步的速度超过了以往六百年。”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

材料三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对当时欧洲社会的转型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使女王在位期间取得“最显著的进步”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这些事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科技进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
7 . 从15世纪末开始,人类的全球化进程拉开序幕,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全球化开始的话,那么束牟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的条件。
2018-04-13更新 | 61次组卷 | 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海南省海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