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资本主义经济在时间上的非均衡发展主要表现为不同时期的显著波动。这种波动反映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为了更简明地描述资本主义经济的波动,麦迪森把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划分为18201913191319501950197319731992这样几个阶段。他列出了某些指标以显示各个阶段的增长状况和经济特征。见表1

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周期特征与增长特征(16个国家的算术平均数)

阶段时间GDP人均GDP非住宅固定资本存量出口量
第一阶段18201870187019132.22.51.01.42.94.03.9
第二阶段191319501.91.21.71.0
第三阶段195019734.93.85.58.6
第四阶段197319792.52.04.44.8

——摘编自高峰《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演变》


请回答:
根据上表概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任意选其中两个阶段),并分析其理由。
2021-02-23更新 | 5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纵观人类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是永恒的主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张骞通西域至郑和下西洋,沿着丝绸之路,一些域外的物产,如葡萄、核桃等植物,以及胡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但就整体而言,中国在这一阶段始终是以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姿态存在的。这一过程基本上是和平的。

——据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等

材料二 大约在1500—1800年间,世界各地区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其中包括生物意义上的文流。跟随着欧洲探险者漂洋过海,美洲的玉米、花生、烟草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与此同时,大量非洲的奴隶被运往美洲。

1990年后,推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力量促进了全球化。新的通信媒体已经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并推动全球文化的融合。在全球化中,经济的迅发展导致了环境的恶化、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这些全球问题需要全球共同解决。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对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世界广泛联系的表现并分别概括材料二中的两个历史时期世界广泛联系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对人类文明交流的认识。
2020-01-08更新 | 562次组卷 | 1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了首届世界博览会。博览会采取样品展示、邀请他国参展,以扩大对外贸易。伦敦世博会共有来自10个国家约10万件展品参展,展品包括大功率蒸汽机、高速汽轮船、机床等,展览历时164天,吸引了630万人参观。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展出了电缆、印刷机、打字机等;1900年法国巴黎举办“世纪回眸”世博会,展出大型发电机和无线电收发报机,彼时的世博会成为争夺世界市场的场所,也寄予了一个国家登上历史舞台、争夺中心地位的冲动。

——摘编自乔兆红《世界博览会与世界历史整体发展》

材料二 1957年4月,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开幕,分设工业品、纺织品、食品、手工艺品、土特产品5个展馆,13个省市专业外贸总公司组织交易团参展,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位采购商到会成交金额8686万美元,占当年全国创收现汇总额的20%……1972年广交会到会美商有42人,1983年中外合资企业首次参会。1999年获自营进出口权的私营企业首次亮相,机电产品出口成交首次超过轻工工艺品,居成交第一位。2007年开始设立进口展区,正式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2009年,209个国家和地区的16.5万名采购商到会,出口成交额为262.3亿美元。

——摘编自孟红《“中国第一展”——广交会的沧桑巨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世界博览会的特点并分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广交会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得到的认识。
4 . 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
时期内容备注
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翻车
《齐民要术》
隋唐筒车、曲辕犁
宋元踏犁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
《农桑辑要》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
《十二气历》
明清《农政全书》

材料二   伴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国新发明的农机具大量出现并广泛应用,到1899年,近7万项农机具发明和农业技术得到美国专利局认证,仅播种机就达到9156项。1862年颁布《莫里尔土地法》,政府拨地资财建立农学院。同年,美国建立农业部并坚持科研导向。1887年通过《海契法案》,展开建立高效农业产业的相关研究。各地纷纷举办农业展览会、组织农业协会、发行各种农业杂志,推广农业科技。1914年,国会批准《史密斯—利弗法》,从法律上确认此前的各种农技推广工作,并将它们纳入联邦、州、县三级管理结构中。

——据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1)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政府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