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国际运河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变迁密不可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巴拿马运河的变迁

时间事件
16世纪西班牙国王下令进行运河开凿的测量,受限于技术条件和拉美独立运动的开展,运河开凿没有进展。
1879法国全面负责运河开凿,因流行病发生及财政困难,挖凿工程于1889年停顿。
1901美国获得开凿、经营和管理运河的特权。随后,美国与巴拿马签订条约,规定巴拿马不得在运河区执行国家主权,由美国任命总督,施行美国法律并驻军。
1914运河正式通航,沟通了两大洋。
1963迫于巴拿马群众要求恢复运河主权的斗争,美国同巴拿马政府达成协议,同意在运河区同时悬挂两国国旗。
1964美国撕毁协议,连续几天单独升美国国旗,引发了巴拿马反美爱国风暴。
1977巴拿马与美国签订全部收回运河的管理和防务权的新约。
1999巴拿马于1231日正式收回对运河行使主权。

材料二



1956年埃及时政漫画《苏伊士运河的巨人》

注:漫画中一艘印有英法美三国国旗的轮船以“国际交流”的名义通过苏伊士运河,而埃及总统纳赛尔高举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旗子两腿横跨苏伊士运河将船栏住。纳赛尔后面坐的是苏联外交部长谢皮洛夫。

——选自吴广伦《老漫画中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巴拿马运河的变迁”,概括一条世界历史发展的线索或趋势,并予以简要说明。
(2)提取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信息,并说明时政类漫画的史料价值。
2 .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殖民者从海外掠夺来的财富大量流入英国;英国最大的优势,便是存在大量的无家可归的流动人口,这些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圈地运动;富于企业才能的人荟萃在英国;最后,到18世纪后半期,英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公路建筑和运河开凿工作。这大大促进了英国工商业的发展,从而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个前提条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更大的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工业革命一开始就超出一国的范围,而具有更广泛的规模。第二次工业革命于19世纪6070年代开始时,除英国、美国北部和法国已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外,其他国家有的正处于它的高潮期。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3 . 16—20世纪的世界经济史,既是资本主义经济在全球发展扩张的历史,又是一部世界经济日益联系成整体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历程简表》

阶段时间重大事件

第一阶段手工工场时代

16—18世纪中期
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人类开始进入整体时代。

第二阶段蒸汽时代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欧美国家加强对外殖民扩张;启蒙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基本确立;1857年第一次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

第三阶段电气时代

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联系更加频繁。

第四阶段信息时代

20世纪20年代—20世纪70年代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科技新发展;欧盟和世界贸易组织等;世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
结合所学知识,并从表格中任意提取两个阶段,对近现代欧美资本主义推动全球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予以阐释。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并不是一个新近出现的事物。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就处于不断扩张之中。从19世纪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如表4所示)。现有研究表明,18701914年间经济全球化达到一个小高潮。

               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

年份贸易指数(以1913年为100贸易总额(单位:10亿法郎)
18702445.5
18803668.8
18904994.2
190068118.2
191085162.4
1913100192.4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等

材料二   

——摘编自斯蒂芬·布劳德伯利等编著《剑桥现代欧洲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在1870到1914年间达到小高潮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历程。
2021-06-08更新 | 5138次组卷 | 50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中国经济网

材料二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它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生产向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重大飞跃。它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摆脱长期以来的传统农业社会,代之以工业化、技术化和城市化的近代工业社会。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结束之际,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浪潮已经兴起。……从早期的中小型家族企业占多数,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

——侯建新等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能够引起“欧洲生产革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使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结合材料三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显著成就有哪些,生产组织形式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世界市场形成的观点(部分)

史料观点评析
学者沃勒斯坦认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殖和扩展。欧洲人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欧洲人开辟新航路,开始了世界范围内的联系;欧洲的商贸活动和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1819世纪后,欧洲的工业革命最终将整个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
学者弗兰克认为: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完成①、②观点的提取及评析。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选民情况变化表(1832-1918年)

时间全国人口(万人)选民人数(万人)占20岁以上人口比例(%)增加的选民群体
1832年2400727工业资产阶级、小土地所有者等
1867年310022316A
1884年370049628农村劳动者
1918年4400199874B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上表中AB两处的内容,并从AB中选择一处说明其获得选举权的原因
2021-05-08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第一中学锦山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九世纪后半期和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了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真正的工业化浪潮从以前西欧个别国家扩大至北美、东欧和日本,除了原有的工业和交通运输部门获得重大技术改造与发展之外,还涌现了一批新的工业部门;工业地区在不断地向纵深地区扩展,机械化生产也日益推广。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社会后果是确立了工厂制,那么,十九世纪后半期和二十世纪初工业发展的主要社会后果,则是确立了垄断制。

——摘编自周友光《“第二次工业革命”浅论》等

材料二   比之欧西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洋务运动象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洋务运动包罗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置于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诸种近代设施。正是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念变化,构成了近代化的一小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次工业革命,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工业化起步与西方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影响。
9 . 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拓展而形成的;随着两极格局的结束,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时代到来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它发端于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形成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势力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的历史,就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到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

——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向中国倾销商品,中国在1864年到1876年间,还间或有过出超,自1876年以后历年都是入超。1885年以后,进口棉纺织品的比重超过鸦片,占据中国进口首位。中国对外出口的主要还是农产品,在出口货物中,茶叶仍然占据首位,但是由于日本茶和印度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它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

——摘编自李侃、李时岳等编著的《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博鳌亚洲论坛2020年6月2日发布的《疫情与变化的世界》专题研究报告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是首个真正的“全球化疫情”,人类历史上首次主动为传染病防控按下全球经济的暂停键,为疫情打上鲜明的全球化烙印。

——摘自新华社北京2020年6月2日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市场形成对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和【美】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年)》整理

材料二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及相互联系。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后是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