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救助与社会治乱有莫大的关系,正如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良吏痛击时政所言:苟百姓之不存,则社稷不得固其重……故治天下不可不知百姓之情”。唐朝政府利用赈谷、赈银、赈工等赈济方式救济灾民,对濒临生命危机的灾民进行紧急救助,遣返安置流离失所的灾民,减免赋税,免除差役,以休养生息。扶助抚恤鳏寡孤独废疾人员,州县关顾鳏寡人员的婚姻。尊崇优待高龄老人,赏赐八十岁以上老人财物。对收成不好的贫民“或贷种子,则至秋而偿”,还规定:“流民还者,给复二年,田园尽,则授以逃田”。

——胡柏翠《唐朝的社会救助制度及其启示》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并推行了以“救济大量贫民、失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措施。但在当时,英国国民充斥着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意识形态,认为……国家不负担救济和帮助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形式也以自愿为主……在1908年之前,英国始终没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计划。

——资中筠《说不尽的大国兴衰》

材料三   “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各项社会保险覆盖人数迅速增长,资金规模进一步扩大。……现阶段,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分三个层次。第一主要是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对鳏寡孤独等特定群体给予照顾;第二主要是政府强制或引导社会保险制度实施,并承担必要的财政责任,为参保人员提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基本保障;第三主要是国家发展商业保险,以满足不同社会成员的保障需求。

——摘自尹蔚民《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1)据材料一,归纳唐朝救济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的社会原因。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对我国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后半期,英国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经济的飞跃发展需要强大的运输方式做后盾,充当了工业革命大动脉的运河应运而生。到1835年,英国在地理上建立起了全国性的运河网络。由于运河的开凿,内陆煤矿资源得到开发,从第一条运河的开凿到1830年,英国的煤产量翻了六番,运河的通航使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的煤价降低了一半。大量工厂沿着运河兴建起来,如切斯特菲尔德运河的通航刺激了数十家制铁厂的建立。运河通常开凿于人口稀疏的地区,但大城镇往往是其终点,一批新城镇因运河运输而崛起。

—摘编自张艳伟《试述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运 河业》

材料二   德国是一个特殊的国家,以铁路建设为先导开启工业并实现了工业化。德国的铁路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全面建设阶段和高潮阶段。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政府一方面为参与铁路建设的企业颁发兴建许可证,鼓励私人投资,并制定相关法律,为私人或公司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通过贷款以及直接投资等形式,大力推行铁路国有化建设。1871年德国统一后,市场扩大,德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将新发明运用到铁路建设上,并对原来旧有的铁路线进行电气化改造。19世纪 80年代,德国拥有的铁路线长度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刘娜《工业革命时期德国政府在铁路建设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发展运河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德国铁路发展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西欧交通业发展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德国在兴建铁路时,机车几乎全是从国外进口的。19世纪3040年代,德国开始自己试制。技师博尔西希以一台美国机车为样板,在结构上做了改进,使机车“博伊特”号在牵引力和速度上超过了英国机车。到20世纪初,德国铁轨已经不再依赖国外供货,并开始向国外提供德国机车。……1866年,德国工程师威尔纳西门子发现了机械力量发电的原理,并于1873年改进和完善比利时技师格拉姆发明的电动机。1879年,西门子将电动机应用于交通方面,于是,电车开始行驶在各大城市里。

——摘自陶惠芬《欧美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引进与利用》

材料二   “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就是垄断。……这种垄断也同任何垄断一样,必然要引起停滞和腐朽的趋向。既然规定了(虽然是暂时地)垄断价格,那么技术进步,因而也是其他一切进步的动因,前进的动因,也就在相当程度上消失了;其次,在经济上也就有可能人为的阻碍技术进步。”

——摘自《列宁选集》第二卷


(1)根据材料一,分析德国迅速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列宁的主要观点,并以英国工业化的史实为例加以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西方工业化对中国的启示。
2020-12-16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新时代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试题
4 . 德国是世界上较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之一,经过百年发展,不仅解除了人们的后顾之忧,而且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

时期
概况
19世纪80年代—20世纪20年代1883年颁布《工人医疗保险法》、1884年颁布《工伤事故保险法》
1889年颁布《伤残和养老保险法》,后合并为《帝国保险法》。
1911年颁布《职员保险法》。
1927年颁布《职业介绍法和失业保险法》。
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中期1949年颁布《社会保障适应法》。
1957年起修改和补充养老、事故、失业、医疗等法案,并颁布《农民老年援助法》《劳动促进法》等。
1975年汇总为《社会法典》,是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法律基础。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1985年起不断改革和调整。如:1988年颁布《健康改革法》、1989年颁布《1992年养老金改革法》、1994年增加《社会护理保险法》……

——霍尔斯特杰格尔《社会保险入门》

材料二   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进行过火行为的镇压,而且同时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

——德皇威廉一世《黄金诏书》(18811117日)

材料三   德国能提供如此丰厚的社会保险,和它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分不开的。二战后,3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为德国社会保险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但随着经济增长乏力而出现的失业问题不断加剧,以及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政府在维持原有保险水平的前提下,出现了严重的财政赤字,社会保险制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王丽华《德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及借鉴研究》


请回答:
(1)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德国社会保险制度发展的主要影响,并谈谈“时代发展与制度调整”的关系。
(2)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对德国社会保险制度发展的特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00字左右)
2020-11-12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中华中学、溧水中学)等六校2017届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电车出现在城市街道上始于19世纪80年代,1881年由德国人维尔纳·冯·西门子发明。光绪二十八年(1902),世昌洋行获得了在天津设立电车电灯公司的专利权。但是,世昌洋行本身没有投资能力,便将专利转让给比国通用银行财团。比利时人梅雅德与德璀琳,首先在“都统衙门”备案。“光绪三十年三月十一日(1904年4月26日),袁世凯委派天津知府凌福彭、天津海关道唐绍仪、候补道蔡绍基、天津道王仁宝等,与比利时驻津领事嘎得斯、比国工程师沙特、世昌洋行经理海礼进行谈判,重新签订了《天津电车电灯公司合同》。合同共有27个条款,是一份典型的掠夺殖民地的契约。合同规定,该公司经营范围是以鼓楼为中心,其半径线不得超过6公里区域,经营期限为50年。比商通用银行财团获得承办专利后,立即着手筹备,建立组织。并拨出25万英镑(折合当时中国银元250万),电车厂址设在南开三马路(西南角南开中学旁)。该公司董事由6人组成,外国董事和华人董事各3人。洋人董事由公司股东选出,华人董事则由直隶总督委派。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出任董事长。光绪三十一年(1905),开始铺设电车轨道工程;转年春,建成了环天津老城的第一条电车路线;并于正月二十三日,举行环城有轨电车(俗称白牌电车)通车典礼。这是全国最早的有轨电车。

后来,上海、北京、沈阳、哈尔滨和长春等城市先后建成电车系统。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有轨电车仍然是重要的交通工具。电车的出现也冲击了传统的交通工具,如1929年10月24日,在工会领导人的暗示和怂恿之下,本来就对电车不满的人力车夫“有恃无恐,争先恐后,持棍随众狂奔而去,将矛头直接对准在大街上行驶的电车……遭到重创的北京电车第二天便全部停开,直到11月10日才暂时恢复一、二、三路电车。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电车发展的特点
(2)有人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欧风美雨”的产物,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020-12-0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黄香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自由贸易政策对英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860年前后,自由贸易理论在英国至少有一两百年的历史,“国富论”也已问世几十年,如果自由贸易果真如此之好,为何英国偏偏选择在此时此刻转向自由贸易呢?究其原因,至少不是英国对都铎王朝以来历史经验的集体失忆,而是他们对自由贸易利益计算的结果。李斯特最早指出:“以其先进的经济,英国可以逐步开创更大程度的世界自由贸易。”同样,其他经济学家也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时,要使“日不落帝国”更为强大,就需要进行自由贸易。

一部分人希望单方面地降低英国关税,诱使他国贸易自由化,这将导致一种国际间的劳动分工,由英国专门制造加工他国的农产品和原料品。其逻辑体系如下图:


——据梅俊杰《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辨》等整理

材料二   大约从19世纪70~80年代开始,英国形成了“从美国和德国进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制成品,对外出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制成品”的工业贸易结构。但是,向其殖民地出售制成品并未促使生产商产业升级,反倒因为忽视在国内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新兴产业进行投资,为英国工业竞争地位的削弱“助”了一臂之力。英国贸易规模的持续扩大带有很大的欺骗性,掩盖了这种质变的潜流。

德国与美国利用英国的自由贸易大举进入英国市场,并出售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产品,在英国市场上与英国制成品展开激烈竞争。它们赶超的共同主线就是对自由贸易的集体不信任,特点是不在原有主导产业上与老牌帝国一决高下,而是另辟蹊径寻求和发展新的主导产业,寻求和发展动态的竞争力。

——摘编自邓久根、贾根良《英国因何丧失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先地位?》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推行自由贸易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走向衰落的原因,综合材料一、二,谈谈英国自由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2020-11-15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世纪60年代英国采取对北美的技术封锁,禁止技术输出和熟练工人出国。1774年英国政府通过法令禁止输出珍妮机和阿克莱特式水力纺纱机,违者罚款200英镑。1781年英国国会下令禁止纺织机出口,并规定凡是运往国外的机器设备,一经查出即予没收,同时还对违法者罚款200英镑,判处一年有期徒刑。1782年又将罚款数额提高到500英镑。随后又颁布了禁止技工外流的法令,1785年又下令禁止制铁工具、机器、动力机模型和图纸出口。尽管英国政府三令五申地禁止新技术出口,但仍不能完全阻止它的外流。

——摘编自韩毅《美国工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在19世纪50~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数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00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约1.6倍。

——摘编自马世力等《世界史纲》

材料三   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异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摘编自钱乘旦《不平衡的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实行技术封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世界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以上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修补”和“修正”的。
2020-09-0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请回答:
(1)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哪个国家?主要标志是什么?
(2)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新式交通工具分别是什么?
(3)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的认识。
9 . 纵观人类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是永恒的主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张骞通西域至郑和下西洋,沿着丝绸之路,一些域外的物产,如葡萄、核桃等植物,以及胡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但就整体而言,中国在这一阶段始终是以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姿态存在的。这一过程基本上是和平的。

——据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等

材料二 大约在1500—1800年间,世界各地区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其中包括生物意义上的文流。跟随着欧洲探险者漂洋过海,美洲的玉米、花生、烟草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与此同时,大量非洲的奴隶被运往美洲。

1990年后,推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力量促进了全球化。新的通信媒体已经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并推动全球文化的融合。在全球化中,经济的迅发展导致了环境的恶化、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这些全球问题需要全球共同解决。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对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世界广泛联系的表现并分别概括材料二中的两个历史时期世界广泛联系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对人类文明交流的认识。
2020-01-08更新 | 575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2020年高三1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人在1846年着手制订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紧跟着其他国家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经济活动处于普遍的自由主义环境里,在这种环境下,商业被认为应该不受政治国家限制,因而经济活动依然主要是国家性和全球性的。十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货币、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

——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材料三   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系统的应用,使美国率先开启了电气时代,并由此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中,美国很快取代了英法的领先地位,以领头羊的姿态走在了世界前列,正是在电气时代,美国经济后来居上。在20世纪后半叶,又是美国率先开创了信息革命,使美国得以再次走在前列,并保持其领先的优势。

——摘编自《大国崛起:美利坚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这一“重要转折点”相关的历史事件,并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其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46年英国着手制定“自由贸易”政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创新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