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最主要的时代潮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晚期,英国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亟需建立与远东的中国、印度和南洋的直接贸易关系。除了财政需求外,伊丽莎白政府发展海外贸易的这种诉求由两个现实决定。一个原因是外部的荷兰、葡萄牙等国垄断了通往东方的航路。另一个原因是国内重商主义观念盛行。1599年,以伦敦商人为主体的英国商人提出发展东印度公司的请求符合国家的政治诉求。1600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为期15年的公司特许状,标志着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正式成立。

——摘编自王军《1618世纪英国特许公司研究》

材料二   美孚石油公司是美国第一个托拉斯组织,是各公司效仿的对象,也是发展最完善的托拉斯;它不仅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行业垄断,而且经营范围已扩展到铁路、航运、铜业、钢铁、银行等;它在州政府、联邦政府、新闻出版、大学、宗教等领域都有势力;它是最具代表性的托拉斯公司,象征着企业的“效益和组织”。同时,美孚石油公司史实际上是一部公司的“非法行为史”,是这只“大手”如何攫取同行的“战利品”,“扼杀其未来发展”的历史。

——摘编自(美)艾达·塔贝尔《美孚石油公司史》


(1)根据材料一,简析英国政府“亟需建立与远东的中国、印度和南洋的直接贸易关系”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印度公司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孚石油公司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看待它的“效益”。
2021-09-13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滚动双测卷-第六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拓展(A卷新题基础练)
2 .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霍华德设想的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四周被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使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法国建筑师加尼埃从大工业的发展需要出发,把“工业城市”的要素进行了明确的功能划分。从18世纪开始,法国里昂逐渐成为工业城市,20世纪30年代以后,里昂郊区的卫星城镇大规模发展,逐渐与市区连为一体。里昂老城是法国乃至欧洲的文化与艺术中心,城市生活居住区沿罗讷河和索恩河呈南北长条形而建,疗养及医疗中心位于北边上坡的向阳面,东部是广袤的田野。工业区分布在市郊,南部是大型核电站,保障城市的能源供应,东南部是汽车工业基地。备区间均有绿化带隔离。里昂作为交通枢纽,是欧洲物流的主要仓储和中转基地,火车站设于工业区附近,城市设快速干道和供飞机起飞的实验性场地。

——摘编自《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

材料二   19491978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仅从12.5%提高到17.9%,平均年增长0.2%,这种缓慢的城市化主要是严格的户口登记条例限制了人口迁移流动。80年代起,我国城市化进入了“中国特色城镇化模式”,伴随乡镇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非农转移就业模式产生了“人口就地城镇化模式”。90年代以来,我国东南沿海诸多地区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逐渐转变为负值,这些地区常住人口规模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迁移流动人口的贡献。大量外出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地区,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摘编自《人口流动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田园城市”和“工业城市”理念提出的背景。并说明这两种城市的各自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改革开放前后制约和促进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历史因素。
2021-09-24更新 | 30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滚动双测卷-第十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巨大成就(A卷新题基础练)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最后十年以来是美国巨大飞跃的时代。每个人的收入都在增加,尽管增加的幅度差距很大。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更重要的是中产阶级的发展和繁荣。秘书、会计、中层经理的工资增长了三分之一。工人收入也有所增加,尽管基数较低且增速很慢。钢铁工人的工资仍然增长较快,但是在有大量女工、非裔工人的行业,工资增幅很小,南方几乎所有的工业也是如此。可是,这些行业的某些工人家庭,由于女性和儿童外出工作以弥补丈夫和父亲收入的不足,家庭收入有所提高。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受到崛起的新兴消费文化的影响。

——摘编自(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二   在美国,向整个社会传播消费主义观念的过程从19世纪末期美国经济开始腾飞时就已开始,并且随着美国经济的迅速膨胀而日益加快。20世纪初,美国就已展现出现代大众消费社会的特征,到了20年代以后,大众消费主义在美国社会居于支配地位。赚钱就是为了享受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基本信条。尤其是在柯立芝担任美国总统的时代,大众消费主义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摘编自王晓德《美国现代大众消费社会的形成及其全球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19世纪末以来出现巨大飞跃的原因,并指出其存在的社会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20世纪以来大众消费主义的影响。
2021-05-13更新 | 12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历了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的苏格兰启蒙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不同,它是以亚当·斯密提出的“商业社会”理论为中心而进行的另一种启蒙。其社会的运行机制的基础就是在相互独立平等基础之上的市场交换,而交换在本质上则是基于一种交易上的契约关系,每一个人对财富的获得不再是依赖于特权或政治权力的保护。同时自由被视为相当重要的内容,自由就是指参与市场交换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立自主的个体,每个人能够自由支配本人的财产权和劳动权,参与到市场交换活动中去。就市场本身来说也是自由的,受着“看不见的手”的支配……亚当·斯密最终解决了长久以来困扰思想家们的核心问题,即人的权利的实现也可以通过市场交换来解决,这一论述也彻底扭转了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们对人的权利的论证路径。

——摘编自李宏图《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商业社会”理论》

材料二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逐步认识到造成不合理社会的根本在于竞争,普遍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危害。傅立叶指出资本主义是一种“反社会的工业主义制度”,认为工业主义的生产毫无秩序,不能按比例给予报酬,不能保障生产者即雇佣劳动者从增加的财富中获得自己应该得到的那一份,因而他主张建立不仅能解决失业而且能取代现存制度的新制度——“和谐制度”。和谐社会的基层社会组织叫做法郎吉,在“法郎吉”中不仅生产领域的工业劳动和农业劳动、流通领域的商业劳动要联合协作,而且家务劳动、教育劳动、科学劳动、艺术劳动也要联合与协作,整个社会要把这七种劳动组织起来形成协调而完整的体系。

——摘编自詹真荣《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构想》

材料三19世纪末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加速了大资本吞噬小资本的进程,在这激烈的竞争中产生了垄断,垄断的产生又加剧了各国大垄断组织之间争夺势力范围的斗争。同时垄断组织之垄断市场、垄断价格,势必降低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意味着加强对于劳动人民的掠夺。19025月,美国爆发无烟煤矿工人的大罢工,罢工持续时间甚长,煤矿主顽固地拒绝工人的合理要求。于是,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实行干预,这一年10月,他把煤矿主和工会领导人召集到白宫进行磋商。当时煤矿主无理地要求政府动用军队迫使工人停止罢工,这激怒了罗斯福,他告诉煤矿主说他准备动用军队去剥夺煤矿主的所有权,然后由军队来生产无烟煤。结果煤矿主屈服了,不得不提高工资10%,工作时间减到9小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下卷》


(1)阅读材料一,概括亚当·斯密构建的“商业社会”的特征,如何理解亚当·斯密进行的是“与法国启蒙运动不同的另一种启蒙”。
(2)仔细阅读材料二,概括傅立叶的经济主张。结合所学,面对“竞争所带来的不合理社会”,19世纪上半期社会各阶层采取了哪些应对之策。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垄断产生的原因。简要说明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演变。
2021-08-26更新 | 251次组卷 | 3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经济史-考点27近代世界的市场化和工业化进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科尼岛位于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从19世纪初就是著名的景点。1870年~1880年代,投资商修建了从纽约通往海滨的铁路,兴建了观光游览的各种建筑。但其真正崛起是在1890年代,成为全美国最著名、最流行的一个都市旅游胜地。1903年,最引人入胜的“月神公园”开放和神奇历险——日本花园、越南运河、中国剧院。……对于中产阶级来说,科尼岛是一个粗俗下贱的去处。一位游客在1915年这样写道,“如果这些可怕的简陋小屋、低级住所和破败住房也可以称作酒店的话,其他东西便可以从地球上消失了。”但对构成大多数游客的工人移民来说,这里却是一个神奇刺激、远离尘世的地方。

——摘编自(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编写一幕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尼岛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021-01-20更新 | 2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地区专用)-题型04编写对话场景类材料题
6 . 科技革命从欧洲兴起后,波及世界,同时也影响着人类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此时,英国已经进入工业社会,但是,新机器的重击声和火车前行时刺耳的摩擦声很快回响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然而,19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的特征并非工业主义的胜利,而是反对工业主义的那些经济群体的最后抗议。知识层面,这一时期见证了支持或批评新兴社会的重要信条的形成。几乎对于每个人来说,这都是一个不确定的年代。

——卡根等《西方的遗产》下册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成果一览表(部分)

时间发明者国别发明成就
1866德国发电机
1870格拉姆比利时电动机
1882爱迪生美国
1893本茨德国开始生产四轮车
1903莱特兄弟美国飞机
1859德雷克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州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
1867诺贝尔瑞典发明炸药
1876贝尔美国电话机
18941896马可尼意大利无线电报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

材料三   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使战争变得更加残酷……一战期间,才发明不久的飞机受到一些国家的重视,很快进入实用阶段……在大战期间,汽车的机动性引起人们的关注……德国等原料缺乏的国家,为了应付地方的封锁,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

——摘编自历史选修三82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此时,英国已经进入工业社会”的主要依据。试从“经济群体”或“知识层面”任一视角说明“19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的特征并非工业主义的胜利”的史实依据。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至少两个方面的成就。结合所学,完成材料二中表格的填空,并简述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和条件。
(3)联系上述材料,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科技发展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并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又对科技创新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1-06-1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人教版必修2)-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重点练)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并不是一个新近出现的事物。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就处于不断扩张之中。从19世纪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如表4所示)。现有研究表明,18701914年间经济全球化达到一个小高潮。

               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

年份贸易指数(以1913年为100贸易总额(单位:10亿法郎)
18702445.5
18803668.8
18904994.2
190068118.2
191085162.4
1913100192.4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等

材料二   

——摘编自斯蒂芬·布劳德伯利等编著《剑桥现代欧洲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在1870到1914年间达到小高潮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历程。
2021-06-08更新 | 5110次组卷 | 50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模拟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750—1980年世界上各国家或地区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份额

(单位:%。世界总量=100%)

国家(地区)1750180018601900192819531980
西方(欧美)18.223.353.777.484.274.657.8
中国32.833.319.76.23.42.35.0
日本3.83.52.62.43.32.99.1
印度/巴基斯坦①24.519.78.61.71.91.72.3
俄罗斯/苏联②5.05.67.08.85.316.021.1
其他15.714.68.43.51.92.54.7

——摘编自【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注:①1947年后的数据包括分治后的印度和巴基斯坦

②包括冷战期间华约组织国家


选择至少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一时段进行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运用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1·山东青岛·一模
9 . 沙逊集团与列强殖民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本书作者查阅了沙逊洋行档案,参阅了罗思所著《沙逊王朝》等国外著作,是对沙逊集团历史的调查研究专著。

1832年,沙逊家族迁往印度孟买定居,后加入英国籍,并在英属孟买设立沙迅洋行。1834年,英国政府正式废止了东印度公司的垄断特权,英国对华贸易快速增长。鸦片战争后,沙逊洋行在上海设立分行。沙逊集团1872年创办新沙逊洋行,其发展概况共分四个阶段:1872-1880年,特点是重点以英国为后盾,以孟买为据点向远东发展,主要业务是从英属印度输出鸦片(当时最大的鸦片贩子)棉纺织品和棉纱等。1880-1920年,重点除扩展亚洲地区原有业务外,在孟买开展了工业投资,在上海借助英在租界的特权进行房地产投资和抵押贷款业务;1920年以后,在上海大力发展房地产并广泛投资于工业、金融,成为上海首富;1935年中国出现银元币制危机,沙逊集团抛出“救济上海金融之计划”,企图把中国货币体制纳入英镑集团范围,遭到中国人的反对而搁置。20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中国国内政局动荡和日本的对华军事侵略,沙逊集团通过汇出利润和两次撤退,将其从中国聚敛的财富大部分输出国外,在华总共赚取利润大约3亿两左右。

——摘编自张仲礼、陈增年《沙逊集团在旧中国》


(1)评析《沙逊集团在旧中国》所依据的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
(2)采用合理的时间尺度,分阶段说明《沙逊集团在旧中国》对于研究列强殖民史的史料价值。
2021-03-18更新 | 752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1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历史01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欧洲,新型的市场经济确实有其强大的动力,促进了人类的生产能力,也大幅地提高了一般人的生活标准。可是,如此的生产制度,必定引发贫富之间极大的不公平,其差距,甚至比过去贵族与贫民之间的差距更为巨大。于是,在19世纪资本主义处在迈向高峰的过程,有不少人提出了严重的质疑,人类是不是以大部分人的辛苦劳力,只为了成全一小部分人的富贵荣华?社会主义理想的出现,使得本来只是民族国家、民主国家的分野,又多了一项社会主义革命产生的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没有解决列强之间的矛盾,却又多了--个高度集权的共产主义国家一列宁组织的苏俄。

——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根据材料,围绕“与现代文明相伴的矛盾问题”,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的有关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